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


(十一)女权主义理论
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 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 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探索并消除社 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 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 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 与发展。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

伦纳德提出“四范式分类模型”

认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 助人们清楚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 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沟通中断 时间限制 对主题不了解 过去的经验 职位差距 没兴趣或过分关切 选择性的认知偏见与假设
(七)人文主义理论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 世界”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 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 “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1、二分法: 蒂姆斯(W.Timms and David Howe)提出的二 分法。:理论基础和实践理论 大卫.豪: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 论 2、皮拉里斯(Pilalis)提出的三分法: 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实践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与为社会工作理论
(五)标签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 为“有问题的人,是以周围环境 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 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认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要通过一种重 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 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六)沟通理论 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 人际沟通上,如不能恰当地接受、 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 予或接受信息反馈。



为社会工作理论:对人与社会本质、人的行为 与社会机制解释的部分; 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说明 区别:内容不同,功能不同;地位互不相同; 与社会工作联系紧密程度不同; 联系:相互依存;逻辑上相互蕴含;
理论抽象程度

结构部分
宏观理论:
内容
对人与社会的本质 人的行为与社会运 行机制进行综合性 的说明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
一、理论的含义和社会工作理论 1、理论的含义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 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 括和总结。
2、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懂得设计与所面对问题相适应的解决方法及 程序(社工的目标) 懂得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及程序来解决面对 的不同问题(力不从心的社工)
(九)马克思主义理论 它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 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产生的 根源。
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一道, 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为改变 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 题。 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本 身的改变,而较少关注服务对象心 理、意识状态上的变化。
(十)“赠权”或“倡导”理论 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 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 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社会结 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 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 度或政策安排。
位置
超我
特点
原则
自我
本我
最高原则 确定道德行为的标 至善原则 层面 准和良心,监督和 控制自我 核心部分 既满足本我要求, 现实原则 又按超我原则去行 事 最下层的 无意识、无理性、 快乐原则 基础 要求无条件的得到 满足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互动关系:

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照社会道德行事。 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收本我的动 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 调节心理平衡。
实例
弗洛伊德主义、马 克思主义、结构功 能主义等
三 分 法 模 型
中观理论: a)解释性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人的行为与社会 过程某一方面进行 专门解释 对社会工作实践本 身的性质、目的、 过程等进行一般说 明
标签理论、儿童发 展理论等
b)介入模式理 论
危机介入理论、任 务中心理论等

实践理论:社会工作 的具体技巧、操作方 法

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努力“理解” 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 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八)激进的人文主义理念
它认为在“意义世界”里经 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 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 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 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 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自由联想法、批判 式提问法等
三、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工作经验
归 纳
工作指引、提示
操 作
演译
实际工作验证
归 纳
理论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和实 践的关系
社会工作价值观
融 合 融 合
社会工作理论
指 导 社会工作实践
修正
五、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社会福利政策和服务 3、社会工作实施方法:微观、中观、宏观 4、研究 5、实习课程
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
系统脱敏法
满灌疗法
(四) 社会系统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 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 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 系统运行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 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 本条件。

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恢复 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 投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6)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发现自己自私,而批评别人自私) (7)合理化: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编 码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自尊(容貌平凡的女子 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 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 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


(8)反作用: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 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明明 很喜欢对方,却表现很冷淡) (9)升华:个人将不被社会认可的动机或欲 念,以符合社会标准的方式表现出来. (失恋的人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 贝雷尔森: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既要 满足个体需要也要满足环境需要。 特征:复杂性、多样性、适应性、能动性 (二)社会环境 是影响人的心理和行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 校、社区、文化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伯内尔和摩根的社会学理论范式模型
激进变革社会学
激进人文主义范式 社 主 社会
激进结构主义范式 科学本质
观 社 会 学
本 质 解释学范式
功能主义范式
客 观 社 会 学
客观社会学
惠丁顿、霍兰德和大卫·豪等人的 社会工作理论分类模型
激进变革理论
激进主义社会工作 (觉悟的提高者)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革命者)
(一) 心理分析学理论 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 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自我服侍三个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 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 与超我之间的平衡。
懂得如何解决多种类别问题的方法及程序 (社会工作助理人员) 懂得如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及程序(辅 助人员)
3、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

1、描述 (1)指出关系的种类: 共变、因果、互动等 (2)描绘关系的方向: 2、解释 3、预测 4、指导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逻辑结 构
(一)理论发展阶段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 立 4、“获得”的阶段 5 、“盘点”阶段 6、 “理论统一”阶段 7、“理论归类”阶段
(二) 认知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 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 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 性思考的能力。
(三) 行为主义理论
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问题任务就是对服 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 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对人 与社 会的 看法
社会有个体组成,社会是主观的 功能上相互依存,意义世界,是 相互协调的客观 个人通过符号 有机体 互动过程构建 的
社会是个主观 意义世界,但 却是一个充满 不平等和不公 平的世界
社会是个体组 成的,内部存 在着不平等、 压迫、冲突斗 争的强制结合 体
大卫· 豪对四范式模式的解释(上)
个人是政治性 的
经济体系的不 公平、不正义
3、 目标
对个人及问题进行 促进个体的自 治疗、纠正、维护、 我理解。实现 控制和监督 个人的潜力
给人们自由、 提高觉悟,使 其对个人经历 加以控制
提高觉悟恢复 对自己的情境 与经历的控制
改变经济秩序 对财富和权力 实行再分配
4、 方法
改变行为、提供支 持和维护性服务, 控制和保护个体
自然科学范式
观点A:社会科学应追求自然科学 观点B: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客
的地位,客观性和测量的重要性; 社会知识由感知资料决定。 观性和方法上的一般相似性;强调自 然科学的不精确性;或然性在两类科 学中的重要性。
人文科学范式 观点C:主管理解对社会科学的决 观点D:社会科学是被社会决定的;
定性意义;问题是价值相关的,回 答却能够是价值无涉的。 意识形态的影响处于衷心地位;研究 理论的社会经济背景的重要性。
主观性理论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意义的探求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