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课件
14
四、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儿童时期的 性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15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 •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 用
16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
• 1.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 (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行为 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2)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Alfred Adler)、 斯金纳(B.F.Skinner)、班杜拉等为认 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3
一、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 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知识层次 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 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
4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 1.解释问题 • 2.预测 (1)对求助者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预测 (2)对影响求助者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作出预测 (3)对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务对求助者可能 产生的效用的预测 • 3.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 4.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 • 5.发展新的理论
10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 3.焦虑、防卫与转移 (1)焦虑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 去所爱,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 惩罚。 (2)防卫机制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 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 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9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 2.人格结构 (1)本我: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遵循享乐 原则。 (2)自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包 括意识和前意识,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包括意识和前 意识,包括部分潜意识,遵循理想原则本我、 自我、超我之间保持和谐平衡状态时,人格就 是完整的;当人格失调时,人的活动就会出现 问题。
21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 中的应用
•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1)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①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 ②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 ③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
22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 中的应用
17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
• 2.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
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 系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和认知是相 伴而生的,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 以改变认知。
18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 1.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 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 个人的行动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 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 • 2.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 (automatic thinking)机制的影响,要想改变 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已经可以不假思索发 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帮助 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
20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 4.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 要素(即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来 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 • 5.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 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 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 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 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其主要包括问题解 决、归因和认知治疗原则三个方面。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1
• • • • • • •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 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 第六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第七节 增强权能理论
2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 一、理论 •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5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 1.大卫· 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对社会工作所涉 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 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
6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 2.马尔科姆· 佩恩的分类 (1)实证主义理论:一套判断知识有效性的 规则 实证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将自己定位为修 正那些偏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及个人问题, 其目标是使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不要偏离社会 的基本目标。 (2)后现代理论 每个人所使用的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都是 与其个人特征、利益、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直 接相关。
7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略)
•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 四、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8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 1.心灵的构成 (1)意识: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 法与感受 (2)前意识: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 (3)潜意识: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 一股神秘力量,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 我的命令,也包括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的 记忆
19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 3.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了认知的 “ABC 情绪理论框架”即:真实发生的事件, 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其 所遭遇的事件和人们思考、信念、自我告 知和评估此事件的情绪结果。如果人们有 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 如果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 为都可能是错误的。
11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2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 4.性心理的发展 (1)口腔期 (2)肛门期 (3)性蕾期 (4)潜伏期 (5)生殖器期
13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1.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契约 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环境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 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