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社会保障学第四章教案,新书

4社会保障学第四章教案,新书


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 尚未形成。
22
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一般国家予以财政 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 不拨款事业单位。 国家不拨款事业单位,自负盈亏,参照企业养老保险办法。 主要内容与现行的“企业
8
第二节
一、覆盖范围
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和内容
1、纵向来看,养老保险建立初期,覆盖面较小,然后有逐步扩大覆盖
面的过程。 2、横向来看,世界实行不同养老保险模式的国家,覆盖面也不同。
二、资金筹集
养老基金是需要多方共同筹资的,即“羊毛出在羊身上”,共同集 资的各方主要是国家、企业和个人。
资金筹集一般都按参保人的工资收入的同一比例征集保险费,费率
险种之一。 养老保险的特点
第一,养老保险承诺与兑现之间时间最长。
第二,养老保险是实际享受人数最多的险种之一。 第三,养老保险的费用收支庞大。 第四,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往往是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模式的代表。
2
二、养老保险的意义 养老保险的意义是相对于家庭养老而言的。 1、使老年人的养老更加有保障。
5、目前约有173国家有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美国社会保障 署《全球社会性保障-2002》一书收集)
4
四、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一)福利国家型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下保险覆盖全民,遵循“普惠制”原 则,发放的养老金比例较高,个人缴费比例较低,养老基 金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责,待遇与以前工资高低没有太多 关系,实行“现收现付”制。
20
“新人”养老保险月计发标准: “新人”养老保险月计发标准=(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 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
×1%+个人帐户总额/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 1、过渡性养老金是指补偿“中人”过去被“扣除”的养老金。 2、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视同缴费年限。 计发月数: R :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4%,由各地 测算后确定。 计发月数即职工退休后的平均余寿。
金要想达到的水平,根据今后养老金水平决定现在的养老 金缴费率,俗称“以支定收”。
一旦决定了缴费率并收取保险费,保险组织者就是承诺今
后要满足的养老金水平,期间发生的各种风险由保险组织 者承担,不由参保人承担。
7
2、缴费确定制(Defined contribution,DC)
缴费确定制是先确定现在的养老金的缴费额,由现在的缴 费水平决定未来的养老金水平,俗称“以收定支”。 一般应用于个人帐户中的资金运作。并不承诺所收保险费 今后能达到怎样的支付水平,期间发生的各种风险由参保 人自己承担。
21
(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
1、覆盖范围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是:以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缴费办法是:企业按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和灵 2、保险缴费办法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 工资总额的 20%计入统筹帐户;职工个人按本人 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 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有所不同。 费比例为 20% ,其中 8%计入个人帐户。都由个人 3、保险支付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 缴费工资的 8% 计入个人帐户。 可以继承。 缴费。 员的支付办法相同。 缴费年限 15年以上,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
2、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时期(1986-现在)
一、国家养老保险模式时期 国家养老保险模式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带有全国统筹
性质的养老保险;后一阶段退化为各自为政的单位养老保险。
(一)统筹保险阶段(1951-1969)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1年通过了《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养老
4、资格条件
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养老金一次支付给本人。 根据1997年颁布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 5、保险水平 退休年龄:男 60岁,女50岁;特殊工作情况可以男 代率为58.5%。 55岁,女45岁;因病或因工致残为男50,女45。 6、养老保险调整机制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的有 对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实行不定期调整,使之与 所不同。 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保持合理的差距。
14
领取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工龄满10年。 保险待遇:养老金与工龄和工资挂钩。 二、“统帐结合”养老保险模式时期(1986-现在)
(一)酝酿与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 定》,决定国有企业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首先 在合同制工人中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即退休养老 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决定》,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 从此不仅是合同制工人,所有企业职工个人都将缴纳养老
3
三、养老保险简史 1、退休制度唐朝以前就有了,在古代称“退休”为致仕、致 事、致政、告老、告归等。 2、在农业社会主要是家庭养老,家庭内部的“现收现付”以 后延伸到全社会就成了养老保险制度。 3、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4、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老年、残疾、死亡保险 法》是世界上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德国是建立 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个国家。
比如,福利国家中的福利均等制度。
劳动保险金不再积累,开始作为各企业当期成本,变成企 业内部的事情,也丧失了社会统筹调剂功能。 (三)国家养老保险模式时期中国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覆盖范围:一百人以上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经营
的企业及职工;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及职工;机
关事业单位职工。 经费来源:企业负责,政府担保,个人不缴费。
19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3、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本参保职工缴费年限内历年 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 4、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1+ a2/A2+ „+an/An )÷N 视同缴费年限: 1、视同缴费年限是指1997年前被旧保险制度覆盖的职工的工 作年限。 2、是对“中人”以前保险“扣除”的公平补偿,是对“中人” 社会保障权益的认可。
试点主要内容:建立社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体相 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模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 同; 1、1992年开始试点,但由于诸多原因未引发全国性的改革; 负担养老保费;建立企业 未进行试点的地区仍执行 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 2、2000年国务院下发城镇社保试点方案的通知; 现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理服务等。
第四章
学习目标
养老保险
1.养老保险的定义和特点
2.养老保险的历史、结构和内容
3.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和支付责任模式
4.新中国养老保险历史和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5.了解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作用
1
第一节
养老保险概述
一、养老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办,通过国家立法保障退休老人基本生 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
保险费。
15
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 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5年)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向全国推广“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戾 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被称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统一了资金来源,统一了企业和个人的保险费率,统一了 个人帐户的规模,统一了保险水平(计发办法),等等。
17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1、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2、基础养老金,即由社会统筹帐户支付的养老金。 3、个人帐户养老金,即由个人帐户支付的养老金。 老人/新人/中人: 1、“老人”:1997年前退休人员。 2、“新人”:1997年以后参保的人员。 3、“中人”:1997年已参保,而在这之后退休的人员。
11
六、遗属年金 遗属年金是指参保雇员为其家属建立的附加年金。 遗属通常是靠丈夫生前养老金生活的遗孀,丈夫去世后, 根据遗属年金制度,遗孀可以继续享受约50-75%的逝者养 老金。
12
第三节
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历史
新中国的养老保险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1、国家保险模式时期(1951-1986)
以瑞典为典型,及北欧一些国家。
(二)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在业雇员,非全民;由政府、 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缴费;待遇与缴费多少相关联;实行 “现收现付”制。 以德国为典型,及法国、日本等。
5
(三)国家保险型
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职工,用人单位 缴费,个人不缴费;保险待遇与工资高低紧密相关;实行 “现收现付”制。 以苏联和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中国为代表。 (四)个人储蓄型 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在业雇员;由企业、个人缴 费;待遇与缴费多少相关联;实行“完全积累”制。
以新加坡和智利为典型,及东南亚和非洲等10多个国家。
6
五、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和支付责任模式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有: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 积累制。 养老保险支付责任模式有:给付确定制和缴费确定制。 1、给付确定制(Defined benefit,DB)
也称“受益确定制”,是指在收取保险费时考虑未来养老
否则养老保险制度也会收不抵支。 第一,退休年龄是最主要的条件。
第二,缴费年限也是重要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