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2.长拳短打:后来,人们将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称为长拳类。
而贴身近战、势险节短、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的拳术称为短打类。
3.内家外家: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外家。
到民国期间发展成“主于搏人”“亦足以通利关节”者,称为外家拳;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引导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
后来有把太极、形意、八卦归为内家拳的说法。
4.少林派武当派:
少林派拳技有少林拳、罗汉拳、少林五拳等。
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
内家者盖起于张三丰。
陈王庭太极拳创始人。
6.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
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受力,前三后七。
7.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
徒手: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制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器械: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的对练套路。
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抢,对刺剑等。
徒手与器械:是一方徒手,
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
10.徒手对练:是以积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8.太极拳:陈、扬、吴、孙、武。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
太极拳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缩旋转方法。
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达到任督两脉和布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技法特点: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微向内微曲,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松腰敛臀圆档心静体松意注呼吸深长自然采用采用腹式呼吸来加深呼与吸的深长。
势势意连形随轻沉虚实兼备
9.八卦掌: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体的拳术。
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
八卦
掌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绕圈走圆为基本运动形式,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随走换势、身捷步灵、行步平稳、摆扣清晰、纵横交错、协调圆活。
技法特点:三形三式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如猴,换势似鹰”,三势“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
三空三扣三空手脚胸心涵空三扣两肩、手心脚心、牙齿要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十要三病
套路教学:一,重视基本功、基本工作的练习二,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三,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击风格四,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12.套路教学方法:直观、完整与分解、语言、预防与纠错、练习、比赛法等。
直观教学法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面的运用,侧向心经镜面、正向行径侧面、不能前两者斜面、复杂繁难动作多面。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的缺点是遇到比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动作时,学生不易正确地掌握动作细节,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分解教学法: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的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更好更快地达到动作要求。
语言法: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提示,能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何时运用?a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b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c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不宜将动作分解得太碎,教学中应尽快的过度到完整动作,以免影响动作的完整性。
语言法中讲解法是用的最多的。
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提示,能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口令:长拳口令声音洪亮短促有力,太极拳则较柔和缓慢。
14.练习法:重复、变换、综合(个人分组集体)
15.教学内容、运动负荷:练习密度一般应设计在40%左右,一般平均心率以130~145次/分为宜。
新授教材练习密度较大,可以达到50%,不能低于30%
16.评价的手段与方法:一种是对教学的相关内容,分别作定性的评价。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也较为粗糙的办法。
另一种则是运用数学方法,使各项教学内容量化,以得出较为精确的量化指标。
这是一种较复杂,也较为准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常用这种办法。
17.武术套路创编依据:A依据武术套路的自身特点B依据不同任务及演练对象的特点C依据体育美学中形式美的法则。
18.长拳套路创编应注意的问题:A注意理解竞赛规则B照顾全面,发挥特长C最求变化D注意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
11图解: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需要图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称为图解,用图表示动作的姿势、方向、路线,用文字说明动作过程、方法和要领。
20.图:是对各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结束姿势以及动作过程中分解动作姿势的外形描绘,包括固定拍摄角度的正面图,背、侧面图(背、侧向镜头的加拍图片,即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