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化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预选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想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它能够使教学理论准确地转化成实践,使教学效果具有较多的可预见性。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一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整合)形成具体的教学理念,二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
——吴俊明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内涵、类型和一般步骤;2.领悟化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基本要求;3.知道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性;4.掌握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环节、步骤及方法;5.初步学会应用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简单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5课时6.1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6.1.1 化学教学理念6.1.1.1 化学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6.1.1.2 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6.1.1.3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6.1.1.4 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6.1.1.5 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长发展潜能6.1.1.6 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6.1.2 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教学活动所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它具有层次性,如图6-1所示。
图6-1化学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对于目标的要求和描述作出了具体的说明。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基本构成要素,正确地陈述教学目标。
6.1.4 化学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系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方法,有效地组织内容,确立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和程序等的综合操作系统。
化学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行为准则和组织依据,是化学教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
常用的教学策略:(1)多元互动策略。
(2)问题情景策略。
(3)信息运用策略。
(4)合作探究策略。
6.2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6.2.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是:(1)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主要解决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制订课程教学的蓝图和宏观方法学。
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是对一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的阶段性规划。
它是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后,在了解学校的学年(或学期)教育教学计划,通读和初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上学段(或学期、学年)的整体学习状况,及学校教学资源和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本学段(或学期、学年)的学科教学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见表6-1)主要工作包括:◆考虑本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工作与前、后期教学工作的衔接与联系;◆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规划,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基本工作方针和措施以及教学评价工作的要求;◆制定本学段(或学期、学年)化学实验和实践性活动等计划;◆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出本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工作的计划。
表6-1 学期教学设计方案的格式学年第学期××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班级:周学时:上课周数:总学时:教材版本:制订者:制订日期:1.基本情况和工作方针①学生情况简单分析②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③教学内容简单分析④教师施教的基本工作方针和主要措施4.参观、实习设计5.化学活动课(科学探究)设计6.测验、考试设计7.其他审查意见审查者审查日期(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单元(课题)教学设计是对一个内容单元(课题)教学工作进行的局部规划,是以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和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设计为依据,对一单元(课题)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在比较分析教学内容和主体状态的基础上,形成如表6-2所示的内容。
单元(课题)教学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确定单元(课题)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单元(课题)教学的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包括怎样把握单元(课题)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怎样落实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师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等;◆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评价方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单元(课题)教学工作的计划。
表6-2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的格式第×单元《×××××》课题教学设计方案班级:时间:课时数:制订者:1.本单元内容和体系分析2.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3.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可能性分析4.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点5.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或本单元教学目标)6.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9.其他(4)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在各层次教学设计中,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它是最具体、最细致、最深入的一项教师日常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案,简称“教案”(又称课时教学计划)。
这四个层次的教学设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在理解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注意区分。
6.2.2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5.最优化原则6.2.3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设计准备阶段:分析《化学课程标准》,分析学生、分析教材、了解教学资源。
(2)构思设计阶段:主要包括设计下列内容: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③教学过程(指导理论选择、教学具体环节及教学策略设计等),④教学媒体,⑤教学测评。
(3)评估优化阶段:教学效果预测,教学方案评估与选择,教学方法的调整与优化。
上述三个阶段可用下面的教学设计流程图6-5来表示。
图6-5 教学设计流程图6.2.4 化学教学设计方法(1)教学目标设计①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的变化;②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明确、具体,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③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学习目标的陈述,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④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体,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习类型和技能层次等教学因素来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考虑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
(3)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媒体设计化学教学媒体是化学教学过程中负载、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5)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测量结果,对学生的行为变化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
6.3化学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就是课时教学方案,简称教案。
6.3.1 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1)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形式及内容包括:①课题;②教学目标(要求);③教学重点、难点;④课型(绪言课、具体物质课、理论知识课、实验课、复习课、练习课、测验课等);⑤教学方法;⑥教学用品;⑦教学过程设计;⑧板书设计。
有的还有分析评价一项,供课后填写。
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中最重要的主体部分,应该具体清楚。
表6-7 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2)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①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②深入地研究教材,决定怎样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
③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④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教学媒体。
⑤设计教学媒体软件。
⑥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⑦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案(教案)。
(2)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①教学设计说明。
写出本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整体思路。
②教学分析。
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分析。
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教学策略(教法指导)。
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⑤教学过程。
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教师)、师生行为、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练习方案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
⑥教学反思、教学评价。
6.3.2 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方法6.3.2.1 学情分析方法(1)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时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特征。
(2)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3)分析学习者的初始能力,确定教学起点6.3.2教材分析方法(1)加强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2)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6.3.3设计教学目标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叙写可表达为: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C A B D[例]在学习过氯元素的有关知识后,学生能够举出三个以上氯元素应用C A B D实例。
具体设计方法如下:(1)教学目标中认知性目标的设计认知性目标在设计上均采用动宾短句的形式(即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的形式)进行。
(2)教学目标中技能性目标的设计技能性目标的设计同认知性目标,也采用动宾结构的句型。
(3)教学目标中体验性目标的设计体验性目标的设计句型也属于动宾结构。
6.3.4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内容的确定和分析。
重点内容是指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2)难点内容的确定和分析。
难点内容是指那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不容易掌握的内容。
6.3.5 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和在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式的确定等采用的所有具体问题的解决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