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句公开课..
答案:①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 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 的气氛。(2分) 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 ,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2 分) ③以景作结,融情于景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
实战演练4
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此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 诗人的所见所闻, (1分 ) ② “梢影细从 茶碗入” 动静结合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 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 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 的动态美。(2分)③ 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 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
实战演练2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 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实战演练3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 句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 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 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 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探究一:
2012重庆卷(创新设计 P246)
鹧鸪天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2重庆卷)
[金 ]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 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 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 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 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 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词结句借景抒情(1分),把天涯
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 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2分)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1分)
赏析思路
1、选择角度(语言、技巧、结构) 2、具体分析(解释诗句内涵、结合诗
句分析)
3、明确效果(意象、意境、情感)。
实战演练1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 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答案示例: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② 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 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 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常见题型
1、( 2013四川卷)“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
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2012年全国卷)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
鉴赏诗歌语言之
炼句
教学目标
1、明确鉴赏诗句的角度; 2、掌握答题思路,规范作答。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名句回顾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2012辽宁卷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4分)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实战演练2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请简要赏析。(6分)
感情有什么作用?3、(2011福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4、(2013年辽宁)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2012天津)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赏析角度
1、形式:表达技巧、语言(炼字、风 格)、谋篇结构 2、内容:意象、意境、情感
谋篇结构
1、首句作用: 点题、统领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
基调等; 2、尾句作用: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 意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 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探究二:
2012江苏卷(创新设计 P239)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小结
一、赏析角度:
1、形式:语言(炼字、风格)、表达技巧、 谋篇结构 2、内容:意象、意境、情感
二、赏析思路:
1、选择角度(语言、技巧、结构)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 3、明确效果(意象、意境、情感)。
课后巩固练习:
创新设计P251(6、8)
实战演练1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2012辽宁卷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 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4分)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高峻山 峰从一片积云中走出,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②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赋予山峰 动态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 结合的画面。 ③“清瘦”也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 守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