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财政支出总论政府把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第一节财政支出规模•一、财政支出的内涵与外延(一)财政支出的内涵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二)财政支出的外延1、预算内支出。
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2、预算外支出。
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1、绝对指标: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1)在现实中,各国政府对财政支出的统计一般都仅限于政府的预算支出。
(2)一般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而财政支出的核算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即以财政资金是否付出作为财政支出是否实现的标准。
(3)为避免重复计算,各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不列入财政支出计算范围。
转移支出不计算在内•上级政府支出8000万,其中有2000万下拨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支出5000万,其中有1000万上解给上级政府•总的财政支出=(8000万-2000万)+(5000万-1000万)2、相对指标•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率)或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财政支出增长率。
3、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比较。
绝对指标比较直观,而且它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
但由于它不能反映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其他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人们通常更注重相对指标。
财政支出的相对指标是判断政府规模大小以及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介入程度的一个重要(但不是唯一)指标。
二、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一)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二) 经济发展阶段论(三) 梯度渐进增长论(四)公共选择增长论瓦格纳这一思想可以用图4-1 表示(一)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1、瓦格纳的解释•维持性支出:–工业化-市场扩张-市场管理–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日益加强,使社会摩擦或社会冲突加剧•经济性支出:–工业化-外部性-政府干预•社会性支出:–工业化-收入提高-需求的收入弹性2、瓦格纳法则还存在三个问题•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相对规模更有意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适用于工业化时期还是长期趋势•需求决定与供给决定?–瓦格纳只是从需求的角度作了一定的分析,有没有其他原因(二) 经济发展阶段论布登布洛克动力(托马斯·曼)罗斯托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1、传统社会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一国工业化初期4、成熟阶段:经济中已经吸收了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了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5、高消费阶段:汽车工业是主导部门6、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发展、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黑人问题——充分公民权利教育、卫生、住宅建筑、社会福利(二)经济发展阶段论•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支出需求:–早期: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性支出–中期: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和公共消费–成熟:社会性支出和转移支出–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侧重于支出结构(四)公共选择增长论•选民:–―财政幻觉‖:投票人不能充分理解政府支出增长时税收的真正含义,从而将选票投给实行高支出政策的候选人。
•政党、利益集团:–选票最大化-投票交易-预算最大化•官僚:–权力最大化-―委托-代理‖—信息优势与激励不足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一)需求因素1. 公共商品收入弹性较高,价格弹性较低。
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地方公共品的弹性,资料来源费雪:《州和地方财政学》2. 对公共商品的偏好(1)人口因素。
人口规模——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人口结构——城乡比例、养老、义务教育人口流动——治安、交通、城市环境(2 )技术进步因素:双刃剑–要求更多更好的公共品–排他技术进步缩小公共品的范围–草场上的铁丝网(3 )公共选择的过程:如互投赞成票(二) 供给因素1、服务环境2、公共商品的质量需求的增长有两层含义:(1)愿意在同一价格上购买更多的产品;(2)相同需求数量上要求产品质量提高投入越多,质量越高?——西南联大3、相对价格效应:鲍莫尔(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部门的成本相对于私人部门的成本更高。
•部门的划分:劳动是否是最终产品–进步部门:物质生产部门–非进步部门:劳务服务部门•不同的技术进步率、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增幅•劳动力市场均衡使非进步部门工资率提高,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单位产出劳动成本更大。
第二节财政支出结构一、按政府职能分类•政府职能包括三个方面:–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分析政府职能的变化。
按政府职能分类•维持性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
•经济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持经济稳定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
•社会性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
图4-4 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二、按支出是否获得等价补偿分类•购买支出(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
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这种分类,有助于分析政府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挤出效应与拉动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三、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1、国防支出2、国家管理支出3、科研、教育、文化、卫生支出4、社会保障支出5、经济建设支出6、债务支出四、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1、一般利益支出:如国防、行政管理支出2、特殊利益支出:如文教支出、经济建设投资各种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的支出结构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效益的概念及评估方法二、成本-收益计量范围三、收益与成本的估价四、贴现率的选择五、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决策规则六、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其他方法一、财政支出效益的概念及评估方法效益,是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后获得的净收益,或者说是―所费‖与―所得‖的比例。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一定的财政支出所获得的净收益。
如何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成本—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投入与实现的收益进行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投资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投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计算公式是上式中:Bi :项目i的净收益现值;:t年从该项目中得到的收益;:t年该项目变动成本;1/(1+r)t:利率水平在r时的贴现因子;n:该项目的使用寿命;:投入项目i的初始固定成本。
对公共部门来说,在按上述公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面临的主要题是:1. 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包括哪些范围?2. 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按什么价格标准核算?3. 如何选择贴现率?4. 如何考虑未来风险与不确定性?对公共部门来说,在按上述公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 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包括哪些范围?2. 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按什么价格标准核算?3. 如何选择贴现率?4. 如何考虑未来风险与不确定性?二、成本-收益计量范围(一) 实际的与货币的成本收益(二) 直接的与间接的成本收益(三) 有形与无形的成本收益(四) 中间与最终的成本收益(五) 内部与外部的成本收益三、收益与成本的估价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效率标准为基础的,因此理想的价格应该是帕累托均衡价格(即效率价格)。
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就应采用市场价格来计算成本收益;如果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就应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影子价格,并据此计算成本收益。
影子价格(shadow price),就是依据市场价格计算的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配置时的价格。
显然,影子价格反映的是社会机会成本。
四、贴现率的选择(一) 贴现率的选择方法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市场利率就是效率利率。
但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不存在,现行的市场利率也不只一个,因此通常不能简单地选用市场利率作为贴现率。
对公共投资贴现率的选择,经济学家主要有两种思路:1. 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
2. 社会时间偏好率方法。
(二) 市场利率的调整主要因为:1. 个人对未来的折现通常是不正确的。
2. 代际消费关系。
3. 政府支出的筹资方式。
4.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投资的高回报率可能是垄断定价的结果;而反映社会时间偏好的市场利率还可能取决于最初的收入分配。
5. 市场利率中包括风险回报,它反映了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
五、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决策规则(一) 不确定性的类型1. 虽然不知道结果的确定形式,但决策者仍然知道未来结果的可能性。
2. 未来的结果可能不知道,但未来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却可以知道。
(二) 不确定性结果的判断方法1. 计算结果的期望值。
2. 敏感性分析法。
3. 平均概率估算法。
4. 风险最小化标准。
5. 遗憾最小化标准。
六、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其他方法(一)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财政支出评价中的局限性1. 成本—收益分析在目标设定上的问题。
2.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难以准确界定成本收益的范围。
3. 成本—收益分析在实施中存在的限制。
(二) 财政支出效果评价的其他方法1. 计划—规划—预算制度。
2. 成本—效率分析。
本章结束1. 计算结果的期望值2. 敏感性分析法如果对可能的结果所知不多,或结果分布的范围有限以及对概率也知道不多,通常采用敏感性分析。
即对未来结果采取最悲观、最乐观和位于中等水平的估计,计算各项目净收益的现值与影响目标期望值的各因素之间的敏感度。
3. 平均概率估算法如果各种未来结果的可能性根本不能知道,那么就以相等的可能性来估算其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对公共项目排队4. 风险最小化标准如果决策者是厌恶风险的,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决策失误可能产生的损失列出来,然后以损失最小化的项目为决策项目。
5. 遗憾最小化标准如果决策者既厌恶风险,又不想放弃可能的机会,可采用这种方法。
它是计算每一种错误决定的机会成本,以机会成本之和最低的方案为最佳。
错误决定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A、B、C),每一方案的收益与各方案中收益最大值之间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