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针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技术提升和结构改良。
3.权责3.1 销售部门:负责对市场调查分析、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填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根据综合信息转换为《设计开发任务书》输出;参与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评审工作。
负责对新产品上市前的培训资料、宣传资料等平面设计初步策划。
3.2 研发部:1、负责参与新产品设想讨论会,议会期间就参会人员提出的新产品功能、性能、结构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填写《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会签存档;2、研发部参与或组织召开新产品立项会,根据《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新产品项目小组成员;研发主管编制《项目流程检查表》,利于项目工程师对项目工作的清晰执行,利于研发主管对项目进度的管控,研发部定期进行项目流程检查;3、研发主管制定并输出项目预算表,包括但不限于对产品成本、研发人员工时成本、模具成本、ID设计成本、检测认证费用、试产工时成本、质量成本等等;项目预算表由研发主导制定,总经办协助完善,经总经理审批,输出给到财务部,参考附件《设计开发预算管理表》;4、项目工程师按照《新产品立项书》制定《设计开发任务书》、《新产品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任务书需要销售部门确认;5、按《设计开发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负责输出设计开发文件,为生产和品质管理提供依据,如:零件设计图纸、装配图、爆炸图、产品规格书、电路图、使用说明书、BOM表,并保证文件使用的有效性;6、负责协调工程部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试产、量试的治具及工装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程部PE工程师应协助项目工程师处理技术工艺、问题点分析、工艺完善;7、当新产品量试后符合移交条件时,由项目工程师申请召开产品移交会议并移交。
3.3工程部: 1、对已经移交的老产品负责生产维护和改良,有效工时的核算已达到产能提升的目的;2、对新产品负责试产、量试的治具及工装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协助项目工程师处理技术工艺、问题点分析、工艺;3、对老产品更换新供应商的评估和来样确认、安排试产。
并根据《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完善变更资料;4、老产品型号升级或派生由总经办按照研发流程,组织并下发《新产品立项书》。
3.4生产部:负责组织新产品量试、量产,对生产现场操作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
3.5品质部:负责开发过程中新产品零部件的检验与评价,以及新产品的型式试验、验证,编制产品零件部件的检验规范;负责试产、量产过程中来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型式试验。
3.6 项目工程师C部:负责依研发部发出的《试产/量试通知单》安排试产计划及物料统筹,知会相关部门具体试产日期。
3.7 采购部:负责依试产BOM表、《样品打样单》采购开发产品的新材料、物料,同时进行新供应商的开发及打样,并洽谈物料周期及提供样品的有效证书,保证研发/工程部工作所需。
3.8 财务部:参与新产品立项会,审核项目预算表,制定研发项目明细帐,分类统计研发支出科目,项目经费开支与研发过程同步,定期对经费开支进行检查,力求经费执行专款专用,及时对经费支出异常反馈给研发部门;项目研发阶段完成后,给出研发预算与决算对比,结果汇报总经理,并反馈给研发团队;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 设计和开发策划5.1.1 开发级别说明:研发项目等级共分为四级;一级项目评定标准为:1、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性能均超越现有同类产品;2、无现有产品进行参考借鉴的,创新性开发、可申请发明专利的产品;二级项目评定标准为:1、所开发产品的主要性能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水平标准的;2、有部分独创性设计,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三级项目评定标准为:1、对公司主营产品进行全新该款(如更换外观)的;2、产品主要性能无较大显著提升的。
四级项目评定标准为:1、非主营产品、单一功能的产品开发设计;2、其它已经立项,技术水平达不到三级项目标准的产品。
5.1.2 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各部门向总经办提出新产品设想,由总经办初步评估通过后,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新产品设想讨论会。
研发部负责参与新产品设想讨论会,并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调查分析表》与议会期间就参会人员建议,结合公司现有技术能力、质量标准对拟定开发新产品技术可行性评估、开发成本评估,若需可参考样板,并安排相关人员对样板进行型式实验,测试结果及信息记录至《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经研发部主管、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
时效应在会后三天内结束。
5.1.3 新产品立项书:总经办组织并召开新产品立项会,研发部就新产品的可靠性、制造可行性结合公司开发经验,经过分析论证,提出研发项目的初步方案。
研发部同总经办共同确定新产品项目小组成员,项目组成员包含财务人员并由总经办收集信息和建议制作《新产品立项书》经总经理审批后下发研发部,《新产品立项书》中应包括该产品的研发经费预算表,预算表包括但不限于对产品成本、研发人员工时成本、模具成本、ID设计成本、检测认证费用、试产工时成本、质量成本等等;项目预算表由研发主导制定,总经办协助完善,经总经理审批,输出给到财务部,参考附件《设计开发预算管理表》;5.1.4 新产品开发计划书:研发部收到《新产品立项书》后,由研发主管编制《设计开发任务书》,项目工程师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书》,由部门主管审批后发至相关部门(包含财务),如中途变更版本须说明具体影响进度的原因。
项目小组在项目工程师的带领下,根据要求构思、设计新产品外形,制作新产品外形效果图和功能说明,反复修改直到满足功能,性能或客户满意为止。
5.1.5 有需要时,项目工程师组织制作工程样品,提供给销售或客户确认。
5.1.6 财务制定研发项目明细帐,审核经费支出情况,分类统计研发支出科目,力求项目经费开支与研发过程同步,对异常及时反馈总经办及总经理;5.2 设计和开发输入5.2.1 研发部主管根据《新产品立项书》编制《设计开发任务书》,明确规定对设计的要求,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结构要求;b)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以及客户的要求;c)过去类似设计的有关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安全、包装、运输、储存、维护、环境、经济性的要求等。
e)风险管理的输出。
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和适宜的,评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研发部、工程部、销售部、总经办、采购部等,但评审内容事项有量化通过标准,对评审要有通过与否结论,评审结论有:1)通过,直接进入下一研发阶段;2)改善后通过,对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改善后评审通过,项目组需要指定问题点跟进人员,确保存在的问题点均被改善或改善已符合要求;3)不通过,存在评审人员质疑的严重问题项,并最终没有改善措施进行改善的;5.2.2 详细设计:a)结构设计:项目工程师负责按照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结构形式满足装配工艺、人机操作性、可靠性、可维修性、保障性、功能实现。
b)电控设计:项目工程师负责编制新产品的功能操作说明,并组织PCB供应商按《设计开发任务书》功能要求进行电控软、硬件设计,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电路原理图、PCB板图功能样品,测试并验证、评审直至合格。
c)外观、包装、辅材设计:包装工程师负责对产品外观各配件的颜色进行细化,光雕图纸、丝印图纸、《色彩式样规格书》、包装、产品辅材设计,在样机制作评审合格后提交正式光雕图纸、丝印图纸、《色彩式样规格书》、包装、产品辅材文件(包括产品的跌落报告)。
5.3 设计和开发评审5.3.1在新产品设计开发适当阶段进行确认,由研发部主管负责适时组织销售部门、工程部、生产部、品质部、物控部、总经办等相关部门参加对结构设计、电控设计等各系统设计进行评审。
总经办有权指定研发小组以外技术人员参会,并要求研发部提供设计图档供其查阅;评审内容为外观设计、装配工艺、人机操作性、可靠性、可维修性、保障性、功能实现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包括外形安装尺寸及主要零部件结构要求)、包装方式及辅材;适用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顾客的特殊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评审会议结束三天内,参会人员必须对评审内容每人提出三条建议,并将评审建议提交给总经办和项目工程师评估确定。
当系统设计是采用已有产品的系统设计时,则不需对其进行评审。
5.3.2 当各阶段评审不合格时,由研发主管组织项目工程师对不合格项重新设计和评审,保存各阶段的《设计开发评审报告》,评审通过则进入下一阶段开发。
若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由项目工程师提出,总经办负责召集相关人员“会诊”并确定下一步方案。
总经办负责监督项目进度;5.3.3评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研发部、工程部、销售部、总经办、采购部等,但评审内容事项有量化通过标准,对评审要有通过与否结论,评审结论有:1)通过,直接进入下一研发阶段;2)改善后通过,对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改善后评审通过,项目组需要指定问题点跟进人员,确保存在的问题点均被改善或改善已符合要求;3)不通过,存在评审人员质疑的严重问题项,并最终没有改善措施进行改善的;5.4 设计和开发输出5.4.1 经初步设计评审后,研发部完成全部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设计输出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色彩式样规格书、BOM表、零件图、承认书、产品规格书、爆炸图、装配图、说明书、电路图、PCB板图、彩盒图、外箱图等。
5.4.2 所有设计输出文件必须经研发部主管批准才能生效,该输出必须符合设计输入要求。
包装类技术文件(如说明书、标签、彩盒图、外箱图等)必须经过销售部门和总经办会审。
5.5 设计和开发验证按设计和开发计划的要求,在设计的适当阶段,进行设计验证,以验证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设计验证采用制样、试制和进行型式试验的方式实施,由品质部全程参与并判定。
5.5.1样机制作:a)产品评审通过后由项目工程师编制《手板制作一览表》、《模具制作清单》、《样品打样单》及打样图纸由研发主管审核批准后进行备料,《手板制作一览表》由研发部发出制作,《模具制作一览表》、《样品打样单》及打样图纸统一由采购部发出制作或购买,回样后新物料按照零部件相关标准由研发部进行确认,确认时记录测试的相关数据并填写《零件承认书》。
b) 样机料回厂后由项目工程师负责组装样机,在组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点记录到《问题对策一览表》中,并回复相应改善措施,需要对模具进行维修或修改的出具《改模通知书》,样机组装后由项目工程师填写《实验测试申请单》交品质部进行相关型式实验测试并出具相关《实验测试报告》,由研发部主管确认整体功能参数、配合效果、外观效果、整机的可组装性、工艺可操作性、维修方便性等方面是否满足设计输入;对手板进行评审工作,研发项目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生产部、品质部、物控部、采购部进行样机评审,输出相关《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并判定是否可以进入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