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诃》学案(无答案)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诃》学案(无答案)

A.隋朝人口增长较快B.隋朝统一安定C.隋朝轻徭薄赋,人民负担较轻D.隋朝经济繁荣
16..下面关于隋朝大运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
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江都
C.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D.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
17.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3.隋朝大运河分四段,从北往南的正确顺序是( )
①江南河②邗沟③通济渠④永济渠A.④③②①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14.下列属于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的是( )
①统一中国②开凿大运河③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C.③D.②③
15.下列选项中,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无关的是( )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释疑解惑】
18.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6.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的统一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北部的边防
7.下列关于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8.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灭亡的割据政权是( )A.北周B.齐朝C.梁朝D.陈朝
9.隋朝统一是在()A.580年B.581年C.589年D.618年
10.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北京B.西安C.洛阳D.南京
11.下列朝代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分组展示】
1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大运河的全城路线,了解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重点)
2.正确理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影响,能够对短暂的隋朝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难点)
评价活动
方案
本课中,主要采用课件与课堂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地图册,对隋朝的疆域进行了解,分组讨论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意义;通过大运河的全程(三四五六的方式)进行了解,并结合材料分析,搜集古代诗人的评价,层层深入地解剖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创设情境】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以PPT的方式设置出几个场景,例如,皇宫,战场,民间,大运河的建造实地。采用“时空穿越”的方式,让学生如入其境,并对之进行评价。
【确立目标】
学生熟悉学习目标,并且自主设计填空题与问答题。
【自主学习】
1.隋朝建立的时间灭亡的时间是
建立隋朝年号是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4: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4段材料,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2.隋朝的繁荣的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前朝制度,加强
3.开凿大运河;中心河两端分别是、;
四段分别是
连接的水系分别是
4.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的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合作交流】
5.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那一段称为( )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随记
【拓展提升】
20.大运河“三四五六”
21.辩证评价隋朝的历史地位:
22..大运河开通后,在流向上与当今的大运河有什么不同?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作业布置】
1.隋炀帝开凿大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运河的开凿有和重大历史意义?
2.简述隋朝大运河的全程路线。
3.自主完成整理本课知识点,梳理薄弱环节。
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题
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人
总第 1 课时
相关标准陈述
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全国的时间;大运河南北端点和四段的名称主要内容;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以及大运河通航的意义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够对短暂的隋朝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辩证地分析相关历史现象。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巩固训练】
19.阅读下列几首唐朝诗人评价隋朝大运河的诗:
材料1: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