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摘要)农业(种植业)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以“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为发展目标,通过搭建新农村建设“三大平台”(产业展示平台、物质基础平台、产品市场平台),着力抓好种植业产业结构、生产基地、产业经营三大布局。

(一)深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

巩固发挥已获认证的十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十个优质农产品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业(种植业)产业区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因地制宜,指导镇乡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划论证,抓好试点。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一镇一个优势产业、一村一个特色产品”。

1、粮油调优。

依托基地建设和大型粮食综合生产示范片的带动辐射,将大宗粮油产业调整为区域化生产、优质化生产、商品化生产、专用化订单生产。

- 1 -(1)优质高产粮食优势产业。

重点抓好大型优质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以此推动全县粮食优质化生产。

优质粮食产业主要分布到5个片区,每片建立10万亩示范片,其中核心示范区4万亩,辐射带动6万亩。

第一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二线为xx路和xx路三角区的xx、xx、xx、xx;第三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四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五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

(2)“优质、专用”油料优势产业。

高芥酸油料重点安排到东北路原xx、xx、xx三个区的14个镇乡,南路原xx区的xx、xx、xx、xx4个镇乡;“双低”油料重点安排到西北路和xx中心区域40个镇乡。

2、果蔬调绿。

通过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区和特色水果产业带,带动全县果蔬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设施化栽培、无害化、特色化生产方向发展。

(1)特色水果产业。

主要发展优质早熟梨、晚熟桃、枇杷、米枣、脐橙5个特色品种。

其中,优质梨、晚熟桃重点安排在xx、xx镇,枇杷重点安排在xx、xx镇,米枣重点安排在永新、新德、石安镇,脐橙重点安排在金石镇。

(2)特色蔬菜产业。

主要发展设施化栽培反季优质商品蔬菜、特色海椒、特色大蒜、特色榨菜、特色西瓜、食用菌。

其中,优质商品蔬菜重点安排在城郊区及新德镇;特色海椒重点安排在刘营镇;特色大蒜重点安排在xx、xx镇;特色榨菜重点安排在xx、xx2个镇乡;特色西瓜以xx、xx、xx、xx镇为主产区,xx、xx、xx镇为第- 2 -二产区,xx、xx镇为第三产区;食用菌重点安排在xx、xx、xx、xx4个镇乡。

3、经作调效。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传统蚕桑、独特中药材、传统棉花产业,不断提高品质与商品价值。

蚕桑产业向人多地少的深丘区域调整;中药材以巩固麦冬为主,提升药材品质,适度扩大面积;棉花向南路各镇乡调整。

(1)特色中药材(麦冬)产业。

主要安排在.9个镇乡的涪江流域冲积区。

(2)棉花优势产业。

主要调向东、南路丘区,以南路的.12个镇乡为第一主产区,东路的.8个镇乡为第二产区。

(3)蚕桑优势产业。

主要调向东路.3个镇乡,南路的.6个镇乡,西路的.3个镇乡,北路的.3个镇。

4、良繁调大。

利用科研院校、种业公司技术与资金优势,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以水稻为主的良种繁育产业,巩固一批老基地,发展一批新基地,使良种繁育规模进一步增大,效益进一步增加。

重点安排在.17个镇乡。

(二)稳定发展粮经主导产业,抓好十大优质基地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平台1、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

依托xx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川粮米业,在全县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30万亩。

2、优质高淀粉高蛋白专用玉米生产基地。

依托xx公司、xx 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县建立优质专用玉米基地30万亩。

3、优质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

依托xx公司、xx薯业开发公- 3 -司、xx薯业有限公司,建立高淀粉红苕生产基地20万亩,实施订单农业,做强红薯产业。

4、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依托xx油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高芥酸油菜生产基地10万亩;依托川粮米业、古杉油脂公司建立“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5万亩。

5、优质良种生产基地。

依托科研院校、种业公司的资金与技术,主抓水稻制种产业,补充油菜制种,在全县建立水稻、油菜制种基地6万亩。

6、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依托四川xxxxxx纺织有限公司、xx 棉麻公司等企业,重点在东、南路山区部分镇乡建立棉花生产基地5万亩,发挥我县棉花种植历史优势,带动其它适宜镇乡棉花基地建设。

7、优质水果生产基地。

稳定发展优质水果新品种,建立优质水果基地3万亩。

其中,以xx、xx、xx为主线,构建脐橙主产基地;以团结水库为中心,打造“翠湖”脐橙品牌基地;以芦溪、中太、八洞等镇乡为中心,扩建以优质早熟梨和优质晚熟桃为主的“山顺”水果基地;以古井、潼川等镇乡为中心,拓展优质枇杷产业基地;以永新、新德等镇乡为中心,巩固米枣生产基地。

8、优质商品蔬菜生产基地。

以县城及绵阳近郊为中心,在潼川、新德、芦溪等9个镇乡建立优质商品常规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以xx--xx为核心,建立大蒜生产基地2万亩;以绵三路为主线,以xx镇为中心,建立辣椒生产基地2万亩;以xx、xx为中心,建立榨菜原料生产基地5000亩;以xx、xx、xx为三角形区域,大力发- 4 -展西瓜产业,建立西瓜生产基地2.5万亩,在xx路、xx路沿线的xx、xx、xx建西瓜生产基地1.5万亩,打造具有三台地方特色的优势西瓜品牌。

9、优质无公害麦冬生产基地。

以涪江两岸为主线,以xx为核心,以xx涪城麦冬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涪江沿岸冲积坝区域的其它8个镇乡.,建立麦冬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做大做强“涪城麦冬”品牌。

10、优质蚕桑生产基地。

以西、南路深丘区为主要区域,xx、xx等为重点,建立蚕桑生产基地3万亩,恢复xx蚕桑历史产业优势。

(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衔接农业产品市场平台坚持“培植优势、紧联龙头、扶持大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遵循“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促产业”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带动有力、支撑强劲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户),推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龙头定方向、协会联农户、产业进市场”的经营格局。

1、紧联一批龙头企业。

xx能源公司、xx米业、xx公司、棉麻集团xx市纺织公司、xx棉花公司、xx涪城麦冬开发有限公司。

2、扶持一批专合组织。

xx冬协会、xx蔬菜协会、xx辣椒协会、xx种子协会、xx山顺果蔬协会、xx枇杷协会、xxxx米枣协会。

3、服务一批种业公司。

xx种业、xx高科、xx集团、xx高科等。

4、培育一批中介机构。

加强市场调研,培育具有产业化雏形- 5 -和职能的各类新机构、农村经纪人,引导其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

5、集合一批家庭作坊。

集合部分农户开办的粉丝、豆豉家庭加工作坊,培植一批加工大户,指导改进传统工艺与制作技术,采用分户加工、联合营销的方式,组建营销机构,打造“金鼓粉丝”、“景福豆豉”等品牌,推进产业发展。

6、发展一批“农家乐”。

在公路沿线、城镇近郊、旅游景点、特色产业区域,发展一批集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农家乐”,实现家庭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一条龙服务,带动乡村旅游业。

主要措施和办法(一)突出增收主线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生活宽裕的根本保障,必须拓展农业增收渠道,实现持续增长。

1、转变增长方式,增加农业总量。

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实现农业增值增效;指导农民开展农产品贮运、初(深)加工;配套农业节约型生产措施(省工、节本、增效),引导农民“半农半工”。

2、用好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

继续推进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健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

切实落实对农民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落实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专项补贴政策等,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减轻农民负担。

3、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构建政府项目引导、主管- 6 -部门统筹、培训机构实施、农民自主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普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能力,促进科学种田。

4、促进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

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务工本领,促进转移就业;以农广校为主体,鼓励支持民办机构参与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实农民工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自愿、有偿流转以及农业补贴等政策,解决农民工转移就业后顾之忧。

(二)打造产业亮点在抓好种植业产业全面布局的基础上,结合三台种植业特点,重点打造大宗粮油和特色经作两大主导产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其它产业作强有力的支撑。

1、倾力打造粮油产业。

(1)稳定粮油种植面积。

加强耕地保护,指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减少土地搁荒;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优先安排粮油产业。

(2)提高农民粮油生产积极性。

全面落实中央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和减免政策;加强粮油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副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构建粮油流通快速通道,保护粮油收购价格;建立种子、农资专业市场,加强农业执法工作,规范农资市场,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

(3)努力提高粮油单产。

大力推广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加强农业新品种引进推广;因地制宜,趋利弊害,改革耕作制度;- 7 -实施沃土工程,提升耕地质量。

2、重点培植特色经作。

(1)明确特色经作主导品种与布局。

在保证油料大宗经济作物的前提下,对照规划中特色经作六大支柱,明确今后主要发展品种。

(2)正确引导,规模发展。

建好产业示范带(区),带动相邻地域发展,进一步壮大现有特色经作的规模,抓好技术服务,提升特色经作的品质与产量。

(3)推动产业经营,体现特色效益。

培植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经营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三)夯实基础工作1、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三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浇灌体系。

四是健全和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发展各类商品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涪城麦冬、种子、农资专业市场。

五是加强标准粮田建设,做好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2、科技推广运用。

(1)着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

突出针对性,把握主动权,重点推广科技避灾、抓早避灾、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扭转丘区粮食生产长期受自然灾害制约的被动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