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批判
黄 泰 岩 讲 稿
5、乔根森对刘易斯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放弃了剩余劳动和不变工资的假定 认为任何从农业中出去的劳动力都具有 正的边际产出。 农业剩余的大小决定工业部门的发展。
黄 泰 岩 讲 稿
6、托达罗对刘易斯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引入城市问题
(1)城市人口。在劳动力的供给、边际生产力的 变化中,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的向城市流动,隐含假 定意味着城市没有失业。实际城市存在人口的增长。 托达罗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 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做出的反应。 评价城市收入大小是以实际收入乘上就业概率 (2)非正规部门的就业 (3)政策含义: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在城市的就业概率 (新增就业量、农民教 育)
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1)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时候,劳动力无 限供给才会持续。 (2)农业本身的增长对整个经济增长的 重要性。刘易斯模型中把农业的重要性抹杀了。 提出要增加投入,农业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非 常重要。 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提供农产品的支持。 工农业的平衡发展,贸易条件不恶化。 农民的工资不变假定。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也意味着工业化必 须在新的经济结构中才能推进。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黄 泰 岩 讲 稿
(4)使知识经济部门成为高利润的新部门
工业经济之所以独立于农业经济而成为新的经济 形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效率高、利润高、附加值高 的新部门,所以才有二者之间的劳动力转移,才构成 二者之间的互动。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之 间的利润差异是很明显的。例如在计算机行业,真正 做信息知识的如微软、INTEL等知识型企业,获得计 算机行业70%的利润。工业制造比如显示器、硬盘的 制造,仅占20%以上的利润,而以组装为主的企业只 有6%的利润。由于知识经济部门的利润与其他部门存 在着巨大差别,就必然导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 素向知识经济部门的流动,最终工业部门被彻底信息 化。
黄 泰 岩 讲 稿
(3)托达罗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充分讨论了‘二元结构’的概念。 它描述了富国和穷国、富人和穷人在各个层次 上存在并顽固保持着不断向对立面发展的趋 势。” 它包括四个方面: “优越条件”和“恶劣条件”在既定领域 中并存;这种并存是长期的;有一种内在扩大 的趋势;现存优势成分并没有或很少对改善劣 势成分起作用。 在讲到第一方面时,托达罗认为,“二元 结构的这一内容的例子包括刘易斯理论中城市 现代生产方法和农村传统生产方法的并存”。
黄 泰 岩 讲 稿
2、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内在机制
工业不断的发展、扩张,劳动力不断的向 工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就迅速扩张,只有 当农业部门劳动力吸干以后,劳动力市场会发 生改变,劳动力的供给低于需求,工资不变假 定改变,这时候工业利润下降,投资减弱,经 济扩张停滞或者发生萎缩,经济进入比较稳定 的正常发展阶段,工业化这时候基本结束。
黄 泰 岩 讲 稿
“资本主义化” “资本主义化的工业”(P.8) “资本主义化的种植园”(P.8) “虽然资本主义化的部门可以分成一些小 岛,……它仍然是一个单独的部门。”(P.9) 隐含的政策含义 鼓励资本主义部门的发展 提高资本家的利润水平
黄 泰 岩 讲 稿
刘易斯对二元经济的另一种表述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大多数国家, 其经济不是一元的,而是二元的,即高 工资经济和低收入经济并存。广义地说, 在高工资经济中,往往发现人们受雇于 大农场、工厂、矿山、大规模运输业等 领域,而低收入经济中,往往发现人们 集中在家庭农场、手工业、家庭服务业、 小商业、临时性工作等领域。(P.75)
黄 泰 岩 讲 稿
7、迈耶对工业化战略与农业战略的观点
“虽然许多欠发达国家在它们起初的发展 计划中,都集中于深思熟虑的工业化,但现在 却正在对工业化的作用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 这不是把资源集中于发展工业或发展农业-- 好像是‘二者必居其一’的问题;倒是人们开 始认识到,农业与工业的相互扶持的行动应该 受到首要的注重。” 《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1989年)
黄 泰 岩 讲 稿
(2)使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工业经济的出现对农业经济的革命性改变 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即农业从传统的农业耕 作转变为工业化的生产,工业化的销售,工业 化的产业组织。所以农业产业化,就是用工业 化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农业仍然存在, 但农业的生产方式变了。信息化出现以后,对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方式也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信息化构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网络销售、网络采购、网络生产,以及企业 的虚拟化等,都会对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管 理方式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黄 泰 岩 讲 稿
2、知识经济概念的确定
但是,信息经济还不足以作为一个独立的 经济形态来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产业比信息产业有更广阔的内 涵”。直到1996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 才首次将工业经济后的新型经济形态,称之为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此,知识经济这 一概念迅速在全球传播,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 烈反响。许多专家预言,在21世纪,人类社会 将由工业经济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 代。
黄 泰 岩 讲 稿
3、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一种新型、富有生命 力的经济形态。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 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 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知识。而知识经济,可 理解为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 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智力 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 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
黄 泰 岩 讲 稿
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收入差距统计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国有经济单位中,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 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平均劳动报酬较高, 分别为18789元、15982元和15489元。农林牧 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劳 动报酬较低,分别为4655元、8057元和8159元。 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5倍。 而且行业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2000年同 期为2.62倍,2003年为3.98倍。
《北京青年报》2004、10、30
黄 泰 岩 讲 稿
(5)使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力的流动在二元经济中一直是一个核 心问题。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业劳动力向工 业部门的流动,农民向工人的转变比较简单, 不存在太多的障碍。但是知识经济部门的出现, 就使劳动力的流动无法用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 流动理论来解释,因为人力资本的概念被突出 出来了。这就说明知识经济部门是一个全新的 部门,它无法由二元经济来涵盖。
黄 泰 岩 讲 稿
4、知识经济为什么可以 成为独立的一元
1)工业经济为什么可以成为独立的一元? (1)刘易斯的区分 “资本主义”部门 “维持生计”部门 是否使用再生产资本 “维持生计部门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这种经济 中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的那一部分。”(P.8) 资本家雇佣劳动,雇主养活门客(生产、消费)
黄 泰 岩 讲 稿
(3)使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资源配置可以在全球范围 内完成,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经济全球 化得以发展的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什么?是信息化的 发展。如果没有信息化,也就不会有全球化,因为跨 国公司在全球的生产、分配、销售没有信息平台是做 不到的。比如沃尔玛就是通过建立自己的卫星体系, 在全球进行采购、配货,从而大大提升了其在全球的 竞争力。
《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1935年2月
黄 泰 岩 讲 稿
(3)工业经济成为独立一元的原因 生产方式的改变
黄 泰 岩 讲 稿
(4)二元经济的发展归宿 刘易斯:资本主义化(大工业) 费景汉和拉尼斯:由农业转移成工业
从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经济
黄 泰 岩 讲 稿
2)知识经济成为独立一元的依据
(1)核心资源发生改变 土地--资本--知识
黄 泰 岩 讲 稿
(3)工业的高利润转化为投资,投资引 起扩张,隐含的假定是数量扩张,技术不变, 技术不变对劳动力吸引的数量不变,扩张的过 程同时就是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的过程,所以 城市化的速度很快,和工业化是同步的,但是 在投资过程中作为主要的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 技术的变化,当技术的变化引入之后,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同步过程又改变
黄 泰 岩 讲 稿
三、三元经济对二元 经济理论的超越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彻底推翻 二元经济的理论框架
黄 泰 岩 讲 稿
1、知识经济的兴起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信息技术 革命的巨大影响,欧美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已经 认识到工业社会发展到了顶点,将要向一个新 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过渡,但当时科学技术发 展的水平还不足以使人们看清楚社会经济发展 新阶段的性质,于是只好用“后工业经济”、 “高技术经济”、“智力经济”等名称来笼统 概括。近20年来,信息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在美国和日本,信息产业已取代传统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部门,成为名 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发达国家经济增 长中的60-80%是由信息技术贡献的,因而许 多专家提出“信息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第117页
黄 泰 岩 讲 稿
(4)张培刚先生对“工业化”的定义
“我们看看世界先进国家,不论其经济制 度是资本主义抑或是社会主义,而由农业经济 达到工业经济,乃是一般的趋势。即令以农立 国的国家,他们的农业也工业化了。因为工业 化一词,含义甚广,我们要做到工业化,不但 要建设工业化的城市,而且要建设工业化的农 村。总之,产业革命的结果,是使得工厂生产 代替了家庭生产,工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黄 泰 岩 讲 稿
刘易斯对二元经济另一种表述的内涵
刘易斯在这里把“二元经济”同“三 个产业”的划分区别开来。现代部门中 也有“农业”,而传统部门中也包含了 工业和商业。 高工资经济和低收入经济产生的原因 在于科技、资源、资本状况。这就意味 着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黄 泰 岩 讲 稿
马克思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