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冲刺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考冲刺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考冲刺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

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

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

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宋代的书会应不少。

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

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

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

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

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

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

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

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

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

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

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

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

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

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

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

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

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B.体仁衔之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

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5分)(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二)古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9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5分)语文期中试题第3页(共8页)9.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3)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奸臣安勇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

岳小湖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

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

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成了一根呆木头。

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

这时,岳忠良去而复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

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

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

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别出色。

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一样,我爸说了,你迟早有一天要当奸臣。

秦松的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

秦松把喜讯带回家,岳小湖很兴奋,岳小湖的母亲也很兴奋,两个女人张罗着要庆贺一下。

岳忠良却面沉似水,冷冷地说,这不是什么好事,秦桧也是个当官的,可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五年后,秦松当处长时,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

但岳忠良仍然不依不饶,自言自语地说,官越大越危险,路还长着呢,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秦松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盯着他看,时时刻刻都让他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