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自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以来已有一年多。
曾经被公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将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日本最大的邻国,中国经济又会遭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在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分析一下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从而让更多人能够简单直观地把握中国经济在日本震后的发展趋势。
下面笔者将就某大学日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变化进行调查并总结其相应策略,并以此作为应对中国经济变化的借鉴。
1.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三类:留学,考研和就业。
虽然现在出国留学变得比较普遍,但是就一般家庭来说负担日本留学的费用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赴日留学的学生还是少数。
其次选择日语专业考研的学生也是屈指可数,因为日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现在社会更多地是追求其实际使用价值。
例如翻译、日语导游、日语教师等职业都只要求能够流利地使用日语。
至于日语的起源、文学魅力方面的研究对于经济价值的创造没有太大帮助,因此考日语研究生对于将来的就业没有特别大的作用。
另外日语专业研究生招收名额稀少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还是选择就业。
图1为笔者在镇江某大学就业办获得的2006年至2011年的日语专业学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型的分布比例图。
图1从图1中可知该大学的日语专业毕业生就职于企业的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41%。
而根据李筱平等人对近年来大连日企雇佣情况的调查,在企业工作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比例达到了96%。
这说明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是企业。
而且调查显示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涉及信息通信业、制造业、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批发业、电力煤气供暖自来水业、运输业、零售业、饮食酒店业。
工作内容涉及口译、笔译、IT、事务、人事、服务、公司内部教育培训、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等。
其中口译、笔译的比例仅占27%。
由这些统计可以看出,日语专业毕业生不再局限于翻译,其工作已经涉及到了制造业、服务业、商贸、教育等各个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2.东日本大地震前后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变化分析中日是世界上经济贸易仅次于美国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双方的对外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金额约为1383.7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4.5%,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因此,此次东日本大地震对于中日贸易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中日两国经济合作领域宽广,交易金额庞大,所以不能够直接准确地估算出中国经济所受的影响。
因此笔者将通过镇江某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地震前后就业状况这一侧面简单分析中国经济的变化。
图2为该大学地震前后日语专业毕业生各类职业比例变化柱形图。
由图2可知,东日本大地震前后,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没有明显的变化。
从事各类职业的人数比例的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而且最能够体现日本经济变化的企业职员(绝大部分为日资企业)的比例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这也就表示了不能单纯从日本经济遭受损失这一点来看待日语专业的就业状况。
根据日本方面的相关调查显示,日企扩大人员招收规模的原因之一是其国内的工厂在此次地震海啸中受损严重,而有意识地扩大海外规模,从而逐渐实现企业的完全转移。
图2从这点上来看,日本东北地区的灾后重建将给我国企业带来机遇。
中国资源丰富,是日本在灾后取得生产原料和物资的最便捷的地方。
日本东北地区的灾后重建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很多机遇。
灾后物资缺乏,如灾后初期对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的需求将会扩大;灾后重建将对水泥、钢材、沥青及其他建筑材料产生巨大需求,而这些产品的生产恰恰是我国的强项,日本完全可能增加对我国这类产品的进口。
这次灾害对我国自日进口影响有限。
因为日本对华出口的主要地区不在受灾区,而是经济中心区。
由于我国对日出口的增加,将有助于扭转中日贸易中中方长期处于逆差的局面。
估计2011年全年以及近期中日双边贸易可能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另外导游以及其他行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例虽有小幅度的下降,但这也能够反映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对日贸易的影响。
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政府负债不断增加,国民的购买力明显下降。
因此,国内面向日本游客的旅游业等休闲娱乐行业肯定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其次,日本产品生产停滞,中国企业进口日本产品的成本必然增加。
3.震后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虽然东日本大地震至今为止对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经济形势会一直保持不变。
因此,从日本本国利益出发,研究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才是把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关键。
当然这不仅仅关系到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在了解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方向等方面,也必须切实把握日本国内的发展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众所周知,此次大地震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不仅如此,日本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呈现低迷状态。
为此日本政府也在积极寻找其他的经济增长点。
二战后日本依靠电器,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迎来了经济高度成长期,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韩国电子产品的兴盛,日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
因此在2009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COOL JAPAN”这一文化产业战略。
其主旨是向海外介绍日本时装、设计、漫画、电影等文化商品,同时培养日本国内相关产业所需的人才。
如今震后复兴推进“COOL JAPAN”文化产业战略迫在眉睫。
既然日本已经把它的经济目标锁定在海外,这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大好机会。
中国这个拥有巨大市场的邻国必定会被纳入日本海外开发的首选之地。
由此可见,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中日的交往会变得越来越紧密,日企就业前景也会相当不错。
为了满足日本对海外人才的需要,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成为日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日语和中文地熟练运用自不必说,同时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其次,文化修养本身涵盖比较广泛,所以需要靠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从日本现代年轻人追捧的偶像、动漫、时尚服装到古代日本的俳句和歌等都需要去了解和熟悉。
此外,国际的流行趋势等也可能是今后的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方面。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东日本大震灾在短时间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
但是对于日本最大的邻国中国来说,浅析东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某大学日语专业就业状况为例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徐敏刘淑孙阳[摘要]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日本最大的邻国,中国经济又会因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某大学日语专业的就业情况,运用实地调查以及科学数据分析的方法,由点及面,阐述东日本大地震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甚至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说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
本文可为东日本大地震下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中国经济日语专业就业(下转第89页)——88科技信息这未尝不是个发展良机。
既然国内市场已经失去活力,那日本政府必定会大力推进海外市场开发。
日本又怎么会舍弃中国这块理想的投资地呢?就目前来看,今后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中日两国各方面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虽然双方还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但是在如今的时代潮流之下,协同合作是势在必行的。
另外,懂得把握时机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国内日语本科教育仍不太完善,因此仅凭大学四年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日语系毕业生应该在今后的实践中追求语言学习的精益求精,这样就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1]李筱平,范苓.关于企业所需日语专业人才能力的实证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9-93.[2]周军,隋吉原.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在日资企业就业现状的调查[A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7-0033-04.[3]殷朝辉.研讨十大措施增强发展信心[N ].常州晚报,2008-11-17(A1).[4]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85.[5]张正军.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兼论宁波大学之做法[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5).[6]韩艳飞.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例浅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上接第88页)近十年,独立学院发展迅猛,它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协同办公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独立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纷纷迈向万人大学的规模,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的管理压力相应提高,为提高业务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和资源使用效益,学校需引进协同办公技术,也就是通俗的OA (Office Automation ),推进无纸化办公。
以下是笔者对独立学院推行协同办公技术的一些思考。
一、独立学院推行协同办公的必要性(一)独立学院自身需要与传统的高等学校相比较,独立学院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经验尚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独立学院尚未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在规范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全面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更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管理的需要实施协同办公后,独立学院的工作管理方式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协同办公系统能有效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业务环节,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各系各部门间的高效率协同工作,同时也为实现知识管理提供平台。
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可以进一步完善工作业务流程,对原有的一些办公流程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与整合,改进旧有工作方式的一些陋习与不足,如文件审批,必须层层审批,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由此可避免不按程序运作和审核不够严格等问题;协同办公系统还能明确校内各系各部的工作分工与管理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从而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及透明化,有效地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三)移动办公的需要学校领导公务繁忙,随着高等教育办学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时常出差,出现自身分管的事务无法及时处理,影响学校整体工作,如果学校有成熟的OA 系统,可随时了解学校情况,及时做出重要决定或对重要文件作出批示,因此,只要有网络,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处理各类事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
(四)提高效率、降低管理费用的需要在传统的办公企业里,经常出现办公耗材费用居高的现象,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现代化办公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包括请示、收文、发文、请假、物资申请等流程化的工作,可节约大量的纸张、油墨等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