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生物学:
基因,解剖,生理 ,微生物,毒素。
社会学:
家庭,社会,人际 关系,环境
心理学:
行为危险因素,情 绪,认知和人格。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疾病观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
(1)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重视各 系统、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内容提要
➢ 心身疾病概述 ➢ 躯体化与躯体化障碍 ➢ 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指心理 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防治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或 临床综合征。 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
抑郁
抑郁心境 没有快乐感 自卑自责 无价值感 罪恶感 自杀观念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身心反应
身心反应是指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反应。 主要表现为对病人感知、心理社会功能的 影响,躯体疾病造成病人的心理异常(如 情绪)和大脑功能障碍。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经典(狭义)的心身疾病
Alexander最早提出的七种心身疾病被称 为“神圣七病”,包括溃疡病、溃疡性结 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 喘。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的概念
躯体化是一种临床现象,但不是诊断 名称,这种现象可见于许多精神障碍,如 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精分症 等。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是一个临床诊断名称,这种障 碍并不多见,不应和“躯体化”混为一谈。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假说
➢ 消化系统: 胀气感、餐后不适、反酸、嗳气、恶心、食欲减退、腹痛、便秘、
腹泻 ➢ 循环、呼吸系统:
心慌、心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心前区不 适、胸痛、胸部 压榨感 ➢ 泌尿生殖系统: 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性欲减退、月经紊乱 ➢ 其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免疫症状群:
发冷、发热、出汗、颤抖;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改变;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Somatoform disorder)
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 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 医, 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 均不能打消 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 也不能解释 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 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 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 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 但病 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 皮肤科的比例达到26.6%,损害性皮肤病 如银屑 病、黄褐斑、酒糟鼻、痤疮、脱发等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Somatization)的概念
定义:指患者体验和陈述躯体不适或 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 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 咎于躯体疾病,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一 般认为这是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独 特的反应形式。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的最常见原因
➢ 抑郁障碍 ➢ 焦虑障碍(尤其是惊恐障碍)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相互伴
随
躯体症状
焦虑
过度担忧 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震颤) 大汗 口干 坐立不安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症状
疲倦 各种疼痛 月经紊乱
性功能障碍
(2)心身是相互联系的 (3)人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
中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心身或身心问题的普遍性
➢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身或身心问题在临床上具有 普遍性
➢ 门诊与住院病人中约有1/3患有心身疾病,人群 的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在10%~60%之间
➢ 心身疾病主要分布在内科,内分泌科为75.4%,心 血管专科60.3%,呼吸科55.6%,普通内科30.8%
2. Zajecka 10–13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心rb身id疾an病x与iet躯y 体an化d 障de碍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3
常见的躯体主诉
➢ 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耳鸣、脑鸣;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肢体麻木、颤抖、无力、感觉异常—— 疼痛、瘙痒、麻胀感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易惊醒和早醒 肌肉酸痛,特别是颈背部的肌肉疼痛、腰体症状为主要表现,至少有下列之一 A、对躯体健康过分担心; B、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 C、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阴性结 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消除其疑虑
2、社会功能受损 3、症状持续至少三个月 4、类型: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等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的分类(CCMD-3)
➢ 躯体化障碍 ➢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 疑病症 ➢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 ➢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 其他或待分类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与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
一种慢性而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不能完全用 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包括疼痛和 胃肠道的,性的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本病病因 不明,具有家族高发性。自恋性人格特征(如明显 的依赖性和不能承受挫折)和具体不适主诉有密切 联系,潜意识中患者以躯体症状获取注意和照料。 本病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的男性亲属中, 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的发病率较高。
躯体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病人通过这种机 制,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 种问题。即:表面诉说的或反映出来的是躯体症 状,而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却是社会心理方 面的问题。也就是说,躯体症状是由心理问题引 起的,但病人避开心理问题而执着地关注躯体症 状。躯体化成为病人应付社会心理问题的一种方 式,而且是退行到儿童早年的一种方式。按照这 种解释,功能性躯体症状可以视为内在心理冲突 的一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