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

2018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

2014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之美国史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战争与和平全册中涉及美国知识点。

【重难点解析】1.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

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规定军火禁运使用于一切交战国,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现自运。

中立法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时得到运用。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F.D. 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

1939 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

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

1941 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

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

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在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之时,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得弱小国家无法获取自卫的武器,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所以中立政策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2.美日关系①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853)②日俄战争(1904-1905)美国支持日本③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强烈不满,出现了府院之争④一战后美日矛盾激化,争夺远东太平洋利益,导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⑤二战中美国于1940年对日本禁运,扶蒋抗日⑥二战中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爆发太平洋战争(1941)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逐渐掌握主动权⑦美国参与发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支持中国恢复领土,敦促日本投降⑧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⑨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发展⑩7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进行反控制斗争,80年代,与美国建立起伙伴关系。

3、美国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关系及认识①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这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美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③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朝“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专题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材料一19世纪末美国工业发展大事记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

1873年,经济大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破产,铁路、采矿等大工业大量涌现。

1874年,投资银行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及纽约中央铁路的股权联合,组成了自己的立法、执行和裁决机构。

1875年,新泽西州颁布《公司法》,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1878年,洛克菲勒集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利用铁路和管道的石油运输业。

并向铁路、电气、炼钢、信贷行业渗透。

1897年,美国最高法院宣称一个制造业的股份公司不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约束,此后企业并购达到历史的顶峰。

——[美]兰德斯《世界近代史参考文献资料》材料二1870年以后,大公司使科学的影响更为显明。

例如,在冶金术方面,许多工艺方法给发明出来,使有可能从低品位的铁矿中大量地炼出高级钢。

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生产装配线。

亨利·福特因为发明了能将汽车零件送到装配工人所需要的地点的环形传送带,获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

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

……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为了保证其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也为了应付工业危机,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建立产业委员会,制定公开竞争法规和一些规则……。

《全国产业复兴法》实质上是新的强制卡特尔化的法令,受到产业巨头们的欢迎。

(注:卡特尔,cartel,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生产关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概述这一新现象出现的过程。

(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生产关系领域的这种新现象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政府应对工业危机的措施。

为什么说《全国产业复兴法》“实质上是新的强制的卡特尔”。

为保证美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美国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8分)2014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之法德史【知识梳理】【重难点解析】1、德国经济发展特点①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②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

③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

④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

2、德国政治发展特点①较长时期处在分裂状态;②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有较大影响,富有侵略扩张性;③对外战争较多,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④政治上,德法两国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双方之间的战争比较多。

3、理性视角解读德国:(1)有理性的德国(一)思想理性:马丁·路德、康德、马克思、恩格斯(二)科学理性:西门子、卡尔·本茨、普朗克、爱因斯坦(2)丧失理性的德国(一)德意志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奥斯维辛集中营(3)理性回归的德国:(一)关于破坏世界和平的反思:勃兰特的历史之跪(二)关于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1、德国的政治体制:(1)德意志帝国(2)魏玛共和国(3)第三帝国(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2、德国的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3、德国与邻国:从煤钢联营到欧盟【专题训练】例1: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

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例2:(26分)法德从互为仇敌到互利合作的历史, 给人们很多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人和德国人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

——尼克松《领导者》材料二(关于纽伦堡审判)调查显示,约80%的德国人认为审判是公正的,被告的罪行是无可争辩的,只有4%的人对审判持否定态度。

—————《德国通史》材料三“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

——孟钟捷《欧洲意识的培育》材料四法德和解,是在二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法德两国为恢复和发展各自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早在1949年11月,阿登纳(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曾经两次呼吁德法和解。

……“舒曼计划”提出后,阿登纳迅速表示“由衷地赞同”。

——吴友法《德国史探研》 (注:“舒曼计划”由法国外长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其核心是建议“设立一个共同的高级公署来管理法国和德国的煤和钢铁的生产。

其它欧洲国家也可以参加这个机构的组织。

”从而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

”)材料五“如果不是用妥协的方式解决冲突,而是用对抗的方式即用一方消灭另一方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那么,冲突的根本解决意味着更大的冲突的生成,冲突的暂时解决意味着埋下了长期冲突的种子”。

——张曙光《论妥协》(1)材料一所指“三次兵戎相见”分别指什么?(3分)托克维尔说“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

”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说明20世纪法德两次战争起因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6分)(2)根据材料四,指出直接推动法德和解的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

(9分)(3)根据材料,谈谈法德从世仇到和解的历史给存在类似问题的相关国家提供怎样的启迪?(8分)2014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之英国史①思想解放是先导②政治改革是保障③人才科技是关键④工业革命是动力(二)不甘“寂寞”的英国——全球化史观的角度1、对外政策①一贯奉行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政策。

②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

③对外结盟:反法联盟、三国协约、英日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北大西洋公约、欧洲联盟。

④奉行反共政策,干涉苏俄,对苏冷战。

2、英美关系①美国原为英国殖民地,经过1775年—1783年的独立战争而成为独立国家。

②工业革命后,美国追随英国对亚洲进行侵略扩张。

③一战后,美国与英国因争夺世界霸权地位,双方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冲突,英国在欧洲居优势,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居优势。

英国的霸权地位逐步让位于美国。

英国操纵国际联盟,维护凡尔赛体系。

美国拒绝参加国联.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美英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拆散了英日同盟,并取得与英国海军相同的制海权。

④二战期间,英美在反法西斯问题上密切合作。

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举行了四次政府首脑会议。

⑤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英国国际地位下降,奉行追随美国的政策。

同美国合作,占领德国,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美国进行“冷战”的战略伙伴。

【专题训练】2、近代以来,英国在合理发挥政府职能、有效限制政府权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阁位于英国行政组织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拥有最高的行政权,被称为“立法与行政的连锁”、“政治拱门的基石”。

——彭献成《英国政体与官制史》材料二一个国家使用的所有商品,应该在国内加工制成……应日日夜夜地寻找机会把国家的剩余货物以制成品形式推销给这些外国人,以换取黄金和白银……除非出于重要的考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进口国内有充分供应且质量良好的商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