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源的配置
《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2010)》
提出了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和主要任 务:千人口床位数控制在5张左右;营利性医疗机 构床位数逐步达到全市总床位数的10%-15%;非 营利性医院可按核定床位数的10%-20%适量设置 特需医疗床位,医生与护士数的配备比例1:2; 床护比1:0.6的标准。强调在控制资源总量的同 时,合理调整资源布局和结构;注重政府调控与 市场配置的有机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基本 与非基本;营利与非营利以及公立与非公立间的 关系,加强卫生的全行业管理。
健康效益组:不同人群/服务矩阵
服务 康促进 预防 调查 急性治疗 持续治疗
无风险
有风险
有症状
急性病
慢性病 /伤残
资源分配的经济学方法
技术 CBA CEA CUA(质量调 整生命年) CUA(伤残调 整生命年) 疾病负担 范围 绝对/ 全部 比较/ 部分 比较/ 部分 比较/ 部分 比较/ 部分 比较/ 部分 效益测量 价值,货币 定义结果 质量调整生命年 伤残调整生命年 质量调整生命年/伤 残调整生命年 最大 每 一 美元 花 费 获 得的效益 每 一 美元 花 费 所 获得的结果 每 一 质量 调 整 生 命年的花费 每 伤 残调 整 生 命 年的花费 总 质 量调 整 生 命 年/伤残调整生命 年 贡献 价值 无 无 无 有 无 需要 资料 大量 有限 大量 有限 有限
卫生资源的配置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 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医疗卫生事 业内涵发展的关键 * 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是区域卫生规划的主 要内容
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政府如何将筹集到的卫生资 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地区、 部门、项目、人群中去。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 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卫生全行业 管理 *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有利于建立适宜的卫生服务体系 * 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保证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有效
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
一、形势分析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 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 包括卫生资源现状分析、卫生资源需要 量的测算、卫生资源供需分析 二、确定主要卫生问题与优先选择 三、制订区域卫生规划目标 四、拟订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目标的策略
需关注的内容:
* 卫生资源的配置总量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 医疗服务需要 * 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是否合理 * 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公平与质量分析
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 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 重点倾斜与兼顾全局的原则 * 投入与产出原则
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 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市场体系,发挥合理配置 卫生资源的基础作用。
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变革
范围 上,从以经济资源配置为主, *在资源的配置 在资源的配置范围 范围上,从以经济资源配置为主, 转向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配置并重。 手段 上,由政府计划统配为主,转 *在资源配置的 在资源配置的手段 手段上,由政府计划统配为主,转 变为更注重运用市场的力量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 *在资源配置的 投入 上,由政府全方位投入为主, 在资源配置的投入 投入上,由政府全方位投入为主, 转变为集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 运作 上,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为 *在资源配置的 在资源配置的运作 运作上,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为 主,转变为政府集中购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规则 上,由政府直接干预为主,转 *在资源配置的 在资源配置的规则 规则上,由政府直接干预为主,转 变为政府更多地制定和运用政策法律维护资源配 置的市场秩序。
的,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 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 率。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
� 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合理配置卫生 资源。 � 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 务,加强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 � 要符合成本效益,提倡资源共享,选择适宜技术和设 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尽可能解决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的矛盾。 � 要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对区域内所有 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 � 公平与效率兼顾,以社会公平为准则,控制城市卫生机 构规模,保证区域内全体居民均能公平享有基本的卫生服务。
市级医疗机构 区级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
图 4: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卫生资源配置倒三角的弊端:
* 卫生费用急剧上升 * 卫生资源使用的低效率 * 卫生服务分配的不公平 *卫生服务总体质量的降低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下降
机构设置重复,无效竞争
*不同部门间的重复 *卫生部门内部的管理层次的重复 *卫生部门内部不同专业的重复 *医疗机构之间的无效竞争
(2)基于经济学模型的健康效益组/疾病 健康效益组和基于经济学模型的疾病 NHS 是两种非常类似的计划工具,它由英国 是两种非常类似的计划工具,它由英国NHS 的执行总局和墨尔本卫生项目评价中心提 出。 健康效益组基于卫生保健提供系统的 认识作为消费者需求与服务包相匹配的一 DRGs )以及由此衍 个过程。诊断相关族( 个过程。诊断相关族(DRGs DRGs) 生的与在急诊部临床有关的资源消耗相似 的医学情况归为一组。
受益程度
有
大量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 城市卫生资源总量增加,效率递减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卫生资源配置头重脚轻,脱离卫生服务需要。
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1990年-2001年)
机构(数) 床位(张) 卫生人员(人) 门诊(亿,人次) 住院 ( 万 ,人 次 ) 床位使用率 (%) 1990 年 13489 1847072 1929017 14.05 3129 80.9 2001 年 15451 2176154 3050167 12.03 3719 61.3 增减% 14.5 17.8 58.1 -14.4 +18.9 -24.2
管理措施
( 1)购买者-提供者合同制
购买者-提供者分离/合同是不同的组织结构,其 目的是从技术效率中将配置效率分离开来。购买者 (地区卫生局或个人)根据本地区或个人的的实际 情况,以合同形式向医院联合体或全科医生(资金 持有者)购买各种类型的卫生服务。 综合性合同、成本合同、病种费用合同。 合同类型: 合同类型:综合性合同、成本合同、病种费用合同。 : 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内容: � 卫生服务内容的确定 � 服务量 � 服务提供的方式 � 服务质量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内容: 以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决定资源 的分配与组合,以传统的计划经济为基础又称 宏观配置。 主要表现 统一分配卫生资源,统一安排卫生机构、 发展规模、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 :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规划卫生事业发展 优点 优点: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规划卫生事业发展 规模和配置卫生资源,体现卫生事业整体性和 公平性。 缺点 :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利用效率低下。 缺点: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利用效率低下。
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
1、卫生费用占GNP或GDP的百分比 2、人均卫生费用 3、不同医疗机构(一、二、三级)之间的 资源配置比例 4、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 5、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 的资源配置比例
区域卫生规划
定义: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环境、社会
经济、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和主要卫生 问题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 规模和速度,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 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能力,向全体居民提 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保护和促进人们健康 的卫生发展管理模式。
目标: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卫生资源配置的倒三角
高级卫生机构 中级卫生机构 初级卫生机构 图 1 适宜的资源配置
高级卫生机构 中级卫生机构 初级卫生机构 图 2 不适宜的资源配置
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 服务的需求不相匹配
市级医疗卫生服务 区级医疗卫生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图 3:医疗服务的提供与利用
疑难重症 小病小伤 高危,健康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内容 运用经济杠杆和价值规律,通过竞 争、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来实现卫生 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级别卫生机构、 不同类型卫生服务项目之间的分配。 优点 能较好地体现效率原则,满足不同 层次人群的卫生保健需要。 缺点 公平性差,不能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卫生资源配置的工具
经济学评价 * 成本-效益分析 * 成本-效果分析 * 成本-效用分析 * 疾病负担与受益的能力
疾病负担:它与成本-效果分析有很大的区别。
疾病负担研究需要识别哪些情况或哪些人 群受疾病的影响最大。
受益的能力:主要关心分布问题。它与需求
方的疾病负担构成、疾病患病率和它以损 失的QALYs或DALYs来衡量的对个体的影 响,与治疗的效率和人们对供方的可及性。 用自然单位表示(潜在获得的QALYs / DALYs,对可及性的调整)。
制订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 省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对本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标隹作 出具体的量化规定,同时,在制定配置标准时,要根据本 省,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 卫生机构的设置,首先要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卫生服务 需求,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性,在此基础上,规划 社区以上卫生机构,要明确各层次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 逐步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 * 卫生人力和医院床位要改革传统的配置方法,要根据规划期 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居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及变化趋 势确定配置标准,并优先考虑区域内的主要卫生问题。 * 医疗设备的配置,必须与医疗机构层次、功能相适应,提倡 应用适宜技术和常规设备,对大型医疗设备要按照区域卫生 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提倡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