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
•一切脉象都是心 力强弱,脉络弛张 ,气血津液虚滞的 综合反映;心脏、 脉络气血津液发生 病变,又与五脏发 生病理改变有关, 所以切脉能察五脏 盛衰。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 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 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 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 沉取,名为按。寸、关、尺三部, 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 部九候
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因此称为“假神”,俗称
“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提示病情恶化,脏
腑精气将绝,使临终前的前兆。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证。
望
面Leabharlann 3、黄色主虚证、湿证。色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
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
中医----望闻问切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 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 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 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 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
望 形
1.望形体
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 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 者,则阴阳平衡。
态 2.望姿态 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 行为动作。 另外,望姿态还可
从行为意向的表现判断出有关病 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 被,是恶热,为表热或里热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记载曰:“越人(扁鹊之名) 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言病之所在。” 这四种诊法结合运用 就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对 症下药。在“四诊”中,扁鹊特别擅长望诊和切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 鹊也。”
《难经》,原名《黄帝 八十一难经》,传说为 战国时秦越人(扁鹊) 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 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 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 又称《八十一难》,全 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 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 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 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 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 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
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 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 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 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
问诊
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 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 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 关的情况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 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歌》, 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 为
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 阳明经脉络于齿龈。
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 与肺、胃有关。
一次,华佗走进盐渎(今盐城)的一 家酒店,看见严昕正和朋友饮酒。华 佗仔细观察了严昕的脸色,问他说: “你身体不舒服吧?”严昕听了,很 惊讶,说:“我身体很好呀!”华佗 说:“你脸上已显示出严重的病状, 恐怕要患中风病吧。你可千万别喝酒 了!”严昕听后置若罔闻,继续饮酒。 回家途中,严昕乘车走了几里路,就 从车上晕倒在地。第二天,他就死了。
望
问
俄 语
系
一
班
120130116
叶
观
闻
询
敏
切
气
问
色 听 症摸 气 状脉
息
象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四大诊法---
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 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 著。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认为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 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
华佗精心问“病”情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毛 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这 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人 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半, 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人服 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手术, 果然发现病人的脾已有一半腐烂了。 华佗立即把烂掉的半边脾切掉,缝 合好,敷上药,不到一百天,病人 就痊愈了
嗅诊闻
气 味
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 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 息 、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 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 寒热虚实。
听 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 声 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 音 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
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 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
年白发为肾虚、血虚
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 主。其他如面肿,即水肿发生于
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 注于目
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
望五官(目、耳 、鼻、口、舌) 与五脏气血盛 衰有关,望五 官神色形态变 化,可直接诊 察脏腑病变。
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 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状况。 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 明胃经有联系。 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 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 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 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
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四肢触诊: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 内闭,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 现,
胸部触诊:、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 动)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
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 瘕积聚的性质。
按俞穴
有一个妇女,患了很重的病。她 腰酸背痛,吹不下饭,喝不了 水,来请华佗医治。华佗摸完脉 对妇女的丈夫说:“从脉上看, 她是怀孕期间受了伤,胎儿没下 来。”妇女的丈夫说:“对了, 她是受了伤,可胎儿已经生了下 来。”华佗又说:“按脉里看, 胎儿还在肚里,先治治看吧!” 就一面叫她吃药,一面给她扎 针。隔了一天,那妇女肚子疼得 厉害,又来请华佗诊治。华佗检 诊完毕说:“从脉理来看,跟前
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为阳证;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
阳经循行交会之处,足厥阴肝经
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内,是精
望头面
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 所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
(即望头面颈项) 故心之华在面。
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
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
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
切诊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包 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 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 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 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 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 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 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 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 参照,从而作出诊断。
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 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去养肝的功效——切记) 米为主食的,当黄豆
晚上吃为好。
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
2.养心最好的食物: 就是绝佳的蛋白质。 红色食品,特别是红豆, 什么时候吃都好。
可以是红豆豆沙包、红 4.养肺最好的食物:
【味道和五脏的关系】
1.酸养肝,但是过酸则伤肝。如醋酸,每天吃点 酸作料就好,不要多吃。
2.苦养心,苦味的食物可以泄心火,特别是苦瓜。 3.甘养脾,甜味的食品养脾,比如各式各样的水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 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 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 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果。 4.辛伤肺,辛辣的食品少吃,如果离不开辣椒,
则需要控制在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次。 5.咸养肾,盐是养肾的,但是过咸则伤肾,每天
吃盐控制在6g以内就好。
常见的14种脉象:浮脉、沉脉 (附伏脉) 迟脉、 数脉(附疾 脉)、 滑脉、涩脉 、弦脉 、紧脉、 缓脉、 洪脉(附大脉)、 细脉 (小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 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 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 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 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如何调理五脏
1.养肝最好的食物: 劣等蛋白,认为黄豆
生吃绿色食品,特别是 的蛋白质很难吸收,
绿豆汤(把绿豆放水里 这个观点只适合西方,
煮,当水开了以后再煮 对中国人来说,黄豆
7~8分钟,然后喝水, 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
不是我们习惯的把绿豆 原因是西方很少吃大
煮烂,绿豆煮烂后会失 米,而中国人是以大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望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
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
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暴露
望诊
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局部 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观察以了 解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望诊应在充足 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 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 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 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 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