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1.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牛顿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D.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2.2018年8月19日,雅加达亚运会女子200米仰泳决赛,中国选手柳雅欣发挥出色,后来居上以2分07秒65夺冠(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研究柳雅欣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柳雅欣看成质点B. “2分07秒65”指的是时刻C. 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柳雅欣是静止的D. 柳雅欣200米自由泳的平均速度为0m/s3.如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D. 均无共同点4.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t图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A.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m/sB.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m/sC.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等于2m/sD. 由于该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P点的速度可能大于2m/s,也可能等于或小于2m/s5. 一根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 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13μmgB. 23μmgC. μmgD. 0 6. 一滑雪运动员由静止开始沿斜坡匀加速下滑,当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那么,当他的速度是v 2时.下滑的距离是( )A. L 2B. √22LC. L 4D. 3L 4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在竖直向上的力F(F <mg)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若减小力F ,则( )A. 物体A 所受合力不变B. 斜面对物体A 的支持力不变C. 斜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不变D. 斜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可能为零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8. 如图所示,在半圆形光滑凹槽内,两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槽的最低点,另一端分别与小球P 、Q 相连.已知两球在图示P 、Q 位置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两球质量相同,则P 球对槽的压力较小B. 若两球质量相同,则两球对槽的压力大小相等C. 若P 球的质量大,则O′P 弹簧的劲度系数大D. 若P 球的质量大,则O′P 弹簧的弹力大9. 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L ,在L 2处速度为v 1,在t2处速度为v 2,则( ) A. 匀加速运动,v 1> v 2B. 匀加速运动,v 1< v 2C. 匀减速运动,v 1> v 2D. 匀减速运动,v 1< v 210. 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 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但三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各个接触面都是粗糙的B. A 与B 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C. C 与水平面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D. B 与C 、C 与水平面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11. 某人在地面以1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m/s 2,则小球( )A. 上升和下落通过空中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同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1秒C. 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D. 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12.在空中从某一高度相隔t0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运动过程中()A. 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B.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C.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D.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3.如图所示,重G的风筝用绳子固定于地面P点,风的压力N垂直作用于风筝表面AB,并支持着风筝使它平衡.若测得绳子拉力为T,绳与地面夹角为α,不计绳所受重力,求风筝与水平面所成的角φ的正切值tanφ=______及风对风筝的压力N=______.14.如图,水平杆DE在D处用铰链连接,斜杆CA的一端插在墙壁内,另一端与水平杆光滑接触.用F1、F2分别垂直作用在两杆的E点和B点.已知F1=F2=40N,CB=BA=40cm,DC=CE= 30cm,α=37°,β=53°,不计两杆的重力.则水平杆在C点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N,斜杆在固定端A处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N.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s、a、b、c、d是四个相邻位置,由15.如图,A球自由下落过程的相片,每两次闪光时间间隔为130此实验结果可知,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______ m/s2.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1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1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
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求:(1)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大小;(2)车的加速度大小;(3)车从出发运动到B杆所用的时间。
18.体育课上有一个折返跑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是:从距离标杆12m处起跑,向着标杆跑去,到达标杆之后立即返回出发点,用时少者获胜.设某同学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6ms,到达标杆时需减速到零,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6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再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到出发点,求该同学往返的总时间t.--------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解:A、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C、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故C正确;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故D错误;故选:C.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答案:D解析:【分析】明确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于总时间的比值;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本题考查质点、参考系、时间与平均速度等基本内容,要注意重点掌握质点的性质,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解答】A.在研究柳雅欣的技术动作时,不能把她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姿势了,故A错误;B.2分07秒65”指的是游泳的时间,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C.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柳雅欣是运动的,故C错误;D.柳雅欣200米自由泳决赛中的位移是0,平均速度大小为0,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解析:解:三个物体的速率分别为:v1=6−33−0m/s=1m/s,v2=3−03−0m/s=1m/s,v3=3−03−0m/s=1m/s,则三个物体运动速率相同.3s内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则路程分别为S1=6−3=3,S2=3−0=3,S3=0−(−3)=3,则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三个物体起点位置分别为:第一、二个物体在正方向上距原点3处,第三个物体在负方向上距原点3处,则起点位置不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由数学知识求出速率.由图求出路程,读出起点位置坐标.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问题,其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要抓住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大小.4.答案:A解析:解:图线AB段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m,时间为1s,故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m/s,而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P是中点位移不是中点时刻,所以P点的速度不为2m/s;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前一半时间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则在中点位移的速度要大于2m/s。
故选:A。
由题意知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到第4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物体的速度得到物体做加速运动,再根据运动学规律判断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置速度的关系.本题关键根据位移时间图线得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根据运动学规律比较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置速度的大小关系.5.答案:C解析:【分析】当木料经过图示位置时,注意重心的位置,判断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料的重力,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 N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
本题考查对滑动摩擦力公式的理解:公式f=μF N中,μ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解答】当木料经过图示位置时,由于重心还在桌面上,木料对桌面的压力仍等于木料的重力,即F N=mg,木料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仍为重力的μ倍,则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F N=μmg。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C解析: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L。
(v2)2=2ax联立两式解得,x=L4.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初速度与滑行的距离关系,从而得出速度是v2时,下滑的距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并能灵活运用.7.答案:A解析:解:A、两次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合力都为零,没有变化。
故A正确;B、无拉力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mgsinθ①N=mgcosθ②有拉力F作用后,再次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拉力、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1=(mg−F)sinθ③N1=(mg−F)cosθ④比较②④,可得支持力减小了,故B错误;C、D、比较①③,可得摩擦力也减小了,由于F<mg,摩擦力不为零,故C错误,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