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轿车进家庭有五道坎
最近,重庆市城调队对部分有车家庭、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在无车家庭中,75.6%的家庭在最近3年内不会购车;轿车进入百姓家尚需跨越五道坎。
ﻭﻭ现时车价高寄希望于入世后ﻭﻭ收入低,车价高,被87.5%的家庭视为不购车的首要原因。
近几年轿车价格虽有大幅下降,但10余万元的车价,仍被这些年收入3万元左右的家庭视为购车的主要障碍。
ﻭ据了解,国内市场轿车价格应该还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调查中,有17.6%的无车家庭准备在汽车价格下降到满意值后再购买轿车;有6.7%的有车家庭准备在汽车降价后再购第2辆汽车。
同时,绝大多数有、无车家庭认为我国加入WTO 后,汽车价格会下降。
调查表明,当购车总费用低于家庭年收入的 3.4倍时,普通家庭才会考虑买车;而从有车家庭购车时的车价和家庭收入分析,只有车价为年收入的1.5~2.5倍时,才实际动手买车(这同国际市场情况大致相符)。
由此可见,目前家庭购车还只是少数有条件家庭的事。
ﻭﻭ养车费用大三种收费让
人怕
ﻭ在无车家庭中,有26.5%的家庭是因使用费用高而不购车。
养车难是横在家庭轿车消费者面前的又一道坎。
据调查,有车家庭2000年每辆轿车使用费为1.84万元,而被调查家庭希望每辆车年使用费用占家庭年总收入的18.8%。
据此分析,只有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才购得起且养得起车。
ﻭﻭ调查显示,一辆汽车除保险费、养路费、燃油费等必需开支外,路桥费、停车费、修理费则成为有车者和无车者共同的“怕”。
ﻭ
路桥费:在有车家庭中,74.4%的人认为过路过桥费太高,58.9%的家庭认为既然已交了养路费,再收取过路过桥费是不合理的。
有人曾统计过,重庆市从江北区到璧山县单程过路过桥费就需60元。
家住龙湖花园的高先生每次路过嘉陵江大桥时,心里就窝着一把火,恨不得同收费人员干一架。
多年来,重庆市公路上出现的收费热,让欲购车者望而生畏。
国道收费、省道收费、县乡公路也要收费,多则几十元,少则几元。
ﻭﻭ停车费:重庆市停车场较少,且布局不合理。
据调查,该市停车费平均为每小时 4.14元,一辆车每月花的停车费不少于300元。
繁华地段的停车场,有的一个车位月租高达1200元。
黄先生有一辆别克轿车,在成都一个月的停车费为30元,而最近在重庆办事,车停车在中山医院附近,仅一天就花去了20多元,难怪有10%的无车家庭将停车费
高视为不购车的原因之一。
ﻭ修理费:汽车修理业的不规范经营,漫天要价,造成修车难。
曾有人做了一次试验,将一辆根本没有毛病的车开到修理厂去,结果变得毛病百出,而修理厂的零配件报价也高出保险公司价格的一倍多。
信贷购车难养在深闺少人问ﻭﻭ调查显示,贷款购车,刺激汽车消费的作用并不明显。
ﻭﻭ有车家庭购车款的主要来源是股票或其它投资经营投入(占78.9%)、储蓄存款(占65.6%),而利用银行贷款购车的家庭仅占10%。
ﻭﻭ调查结果表明,利用银行贷款购车的家庭,贷款期限平均为2.4年,首付款最高为6万元,最低为3万元。
不愿贷款购车的认为,主要原因是贷款购车没有必要,更不符合消费者习惯,持此观点的占93.8%。
认为贷款利息高的占26%;ﻭﻭ认为贷款手续复杂的占22%。
在今后3年有购车愿望的家庭中,58.3%的家庭打算利用汽车消费信贷,这个比例有所增加的原因是:避免占用太多自由资金,影响其它投资(约60%);经济实力难以达到现款买车(25%);自由资金周转困难(10.7%)和其它原因(3.6%)。
ﻭ
在有车和准备购车的家庭中,对目前汽车消费者信贷政策
及其程序非常了解的占被调查总量的3.6%,比较了解的占43.5%,而只是听说过的占39.1%,不知道的占13.8%,也就是说有半数以上家庭对汽车消费信贷还处于未知状态。
消费环境差想说爱你不容易ﻭﻭ调查发现,汽车消费环境是有车家庭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汽车消费环境是一项软指标,而软指标往往是最难改善的。
调查中被访者对重庆市的汽车消费环境表现出诸多不满,除以上提到的外,主要有:有车家庭中有18.9%的人认为交通违规罚款不合理,30%的人认为罚款太重。
有62.2%的人认为收取车辆购置附加费不合理,有31.3%的人认为车辆购置附加费太高,有53.3%的人认为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变化频繁,88.9%的人认为办理年检手续复杂,57.8%的人认为汽车报废制度不合理,44.4%的人认为汽车消费过程中各种因素多变。
堵车让人烦城市交通难改善
据了解,重庆市目前市区人均道路长度仅为0.63米,人均道路面积为5.5平方米。
有限的道路资源,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交通堵塞成为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最后一道坎。
11.1%的无车家庭将交通堵塞列为不购车的原因之一;有车家庭中88.9%的人认为重庆市道路拥挤,有4.4%的家庭
因此而不愿再次购买轿车。
ﻭ据重庆城市建设部门提供的数据,到2005年该市道路增长仅为28%,而汽车保有量的年增长速度是15%。
看来,要改善目前拥剂状况,仅仅靠修路是不行的,还得向管理要效益。
(刘朝辉/陈有义/马开明)(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