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共60分)1.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 胰腺无法分泌胰液B. 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 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 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2.下列物质中,都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金属锌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钙④氯化钡溶液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消耗的电能越多B. 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消耗电能越快C. 用电器工作时间越长,电功率越大D. 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只与通电时间有关4.血尿素氮(BUN)是血液中尿素含量的一项生理指标,血检常规值为8~26毫克/分升。

某人被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能作为医生诊断依据的BUN数值应该是()A. 4毫克/分升B. 15毫克/分升C. 26毫克/分升D. 35毫克分升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

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而燃烧B. 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C. 压下活塞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 活塞被向上顶起是因为筒内空气对活塞做功6.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捕蝇草,通过特殊的叶子捕食昆虫补充所缺营养。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 进行自然选择B. 诱发植物变异C. 影响生长发育D. 提供营养物质7.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①中Si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B. 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C. 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还原性气体D. 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8.根据示意图中血流方向判断,从上肢静脉给咽炎病人输液,药物随血液到达咽部所经历的循环路线。

正确的是()A. ①→④→②→③B. ②→④→①→③C. ②→③→④→①D. ①→②→④→③9.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变质,需密封保存B. ②中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C. 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D. ⑤中浓硫酸的稀释中,甲物质是水10.据报道:今年漩门湾湿地公园又迎来一批新“客人”三只小白额雁。

这也是首次有白额雁来玉环越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额雁的到来能增强湿地公园自动调节能力B. 白额雁及其栖息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群落C. 三只白额雁数量太少所以不能成为一个种群D. 白额雁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11.如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

其中甲是一种蓝色絮状沉淀物,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碱B. 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C. 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D.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12.小明骑独轮车,以速度ν匀速通过水平独木桥,独木桥的两端由两根竖直支柱A、B支撑,A、B间距离为L,人和车的总重为G,如图所示。

假设独轮车在A端支柱上方为初始时刻(t=0),则B端支柱所受压力F B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不考虑独木桥重力及形变) ()A. B. C. D.13.下列假说与其证据相一致的是()A. AB. BC. CD. D14.如图,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

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假设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小球()A. 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B. 运动至O点时,动能最大C. 运动至最高点,小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D. 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甲: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B. 乙: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C. 丙:等质量的Mg、Fe、Zn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后生成氢气的质量D. 丁: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步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共8题;共40分)16.如图表示________分子模型。

该分子上的一些特定片段称为________。

17.人体小肠长度有5-6米,但表面积却达200平方米,这是因为小肠在结构上具有皱襞和________,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________,并通过小肠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

18.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物质A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浓氨水②浓盐酸③浓硫酸19.三门核电站是浙江省第二座核站,装机总功率为750万千瓦。

该核电站获取核能的途径如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反应堆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

该核电站的年发电量为________千瓦时(一年以360天计)20.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的两次实验。

(1)图甲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写出产生滤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②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2)图乙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

滤液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如图是光学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

(1)写出序号代表的名称:③________;④________。

(2)若肾脏出现病变,尿液中比较容易检测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2.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瓶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引起的内能变化。

热水瓶若装入的热水未满,盖上软木塞后,软木塞有时会跳起来。

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23.老师要求用规定量的BaCl2溶液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制备BaSO4。

过滤后,小科发现自己错把Na2CO3溶液当成Na2SO4溶液,而此时BaCl2溶液已完全消耗。

老师启发他,可用生成物和其他试剂完成制备BaSO4的实验。

小科设计出整个实验流程图如下所示:(1)溶液b中的溶质有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该实验过程最终得到的BaSO4质量与原方案得到的BaSO4质量是否相等?________(填“是”或“否”)(3)小科不直接往固体B中加入稀硫酸制备BaSO4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每空3分,共45分)。

(共5题;共45分)24.小钱同学在学习酶的知识后,联系生活中重金属中毒事件,提出了猜想:“重金属中毒”是由于重金属离子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所致。

为此他设计如下探究:①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表格中“-”表示不加试剂);②;③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碘液3滴,发现1、2号试管不变蓝,3号试管变蓝。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第②步的操作应是________。

(2)由1、2号试管对照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3)小钱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铜离子能抑制酶的催化作用。

小唐却认为凭上述实验还存在不足。

小唐提出了改进方案,他的方案应是________。

25.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氧化铜(CuO)粉末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Cu2O)。

(1)已知CuO和Cu2O在加热条件下均能被X气体还原为Cu,X是CO、H2中的一种气体。

根据装置判断,Ⅹ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

(2)按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步骤①通入气体;②点燃酒精灯;③气体验纯,其先后顺序为________(填编号)。

(3)已知反应前玻璃管中粉末的质量为m1克,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粉末的质量为m2克,m2:m1=8:a 当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时,氧化铜粉末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26.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m A=m B<m C,h A=h C>h B。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D.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的动能(2)分析图甲可得出结论:________。

(3)实验中,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感,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________,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27.为了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小科将浓CuSO4溶液逐滴滴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中,滴入1~6滴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

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小科查找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

于是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1)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2)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可知浓CuSO4溶液与浓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欲用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制备稳定的Cu(OH)2蓝色沉淀,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8.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伏,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伏,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10欧。

(1)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2)实验时,将最大阻值为500欧、50欧、5欧的三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缓慢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U与滑片移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你认为选择哪个滑动变阻器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________(3)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后完成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P额= =1.50认为这样数据处理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