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资料整理:结合12级物电和心理学院画的重点)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1、教育的含义(名词解释)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填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和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特点:(1)启蒙性与长期性(2)全面性与渗透性(3)针对性和权威性。
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后的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
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3)内容的系统性社会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特点:(1)对象的开放性(2)内容的多样性(3)媒介的多元化4、教育的历史演进1)原始形态的教育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②教育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③教育的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的教育①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③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现代形态的教育教育的公共性、生产性、普及性、法制化4)当代形态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5、当代主要教育理念1)教育理念的含义:所谓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2)教育理念的作用:反思与概括、导向与激励、创新作用3)主要教育理念:(每个理念的含义、特征,可能考填空、名词解释)①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受到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特点: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②全民教育:指人人都要受到教育,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求,从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成人文盲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以消除教育上的不平等。
特点:差别平等、普及化③素质教育:指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使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特点: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和最根本的要求);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特点:超越性、全面性、主体性、实践性⑤全纳教育:以人权观来批判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向隔离的状况,重申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校生活之外,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特点: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6、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1)国外教育学的发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柏拉图主张国家控制教育;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著作;弗兰西斯·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最先提出教育学的概念。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问世;赫尔巴赫《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第一本著作,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教育学的发展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加里宁)⑤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阿普尔)2)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作品。
7、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3)教育学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上)1、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在与人及社会的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分类:作用对象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作用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情况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也未被察觉到作用方向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默顿、柴野昌山)负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作用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因素作用:①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与阶段③遗传素质是造成人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④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因素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一定的限制;②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③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可能。
3)教育(单独考,论述,考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①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
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全面、系统的,可以大大影响对人影响的效益。
③学校教育主要由专业人员实施④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性和终身性4)活动因素①人的生理活动是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交换的过程;②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生命活动;③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也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发展方向起制约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3)学校教育主要由专业人员实施,通过教师对个体发展施加影响;4)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性和终身性,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①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②培养个体的主要意识和角色;③帮助个人掌握生活所必需的技能。
个体个性化功能:①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②促进人的独特性形成;③促进人的创造性的发展。
5、个体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价值、规范,使自己逐步具有作为这一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个体社会化包含三层含义:个体社会化是“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化的过程;②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过程;③是双向转化的过程。
6、个性化含义: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章教育的功能(下)1、教育与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经济实力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够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和创新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2、教育与政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决定教育的作用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约着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教育的政治作用教育有利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教育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生活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3、教育于文化(很有可能出论述题)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标文化影响教育内容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2)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是文化保存和传递的主要手段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和交流教育有利于文化的选择和整理教育有利于文化的更新和创造4、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质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2)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有利于人口的控制教育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教育有利于人口结构的调整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及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名词解释)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指定的某一级或者某一类学校或者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求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或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三种取向:1)社会本位论2)个人本位论3)走向统一与融合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约翰·怀特3、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是从社会需要而不是人的本性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标的唯一依据。
社会本位论主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代表人: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孔子。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起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学,从历史的脉络上来看,从裴斯洛齐到斯宾塞,卢梭的个人本位论说逐步被“社会化”了。
代表人:卢梭裴斯泰洛奇斯宾塞帕克马斯洛。
4、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1)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相联系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于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趋势和基本精神演变趋势:1)关注中心的转移:政治挂帅→经济率先→育人为本2)培养对象规格的变化:几方面发展→全方面发展3)培养对象的变化: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精神2)培养劳动者,突出劳动或实践的重要性3)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心内容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含义: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组织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系统,以及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的综合。
2、教育制度的功能:提供价值导向、节约教育经费、规范教育行为、形成教育秩序3、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