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管新七大手法简

品管新七大手法简

23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两种品管七大手法的区别: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
理性面
感性面
大量的数据数据
大量的语言数据
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问题发生前计划、构想
❖两种品管手法之间相辅相成;
24
第三章 关联图
一、定义: ?v就是把关系复杂而相互纠缠的问题 及其因素,用箭头连接起来的一种图示 分析工具,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和项目 的方法。
0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100 累 90 计 80 频 70 率
60 50 40 30 20 10 0
7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三、散布图 ❖研究成对出现的不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坐标图。 ❖注意几点: §收集足够的资料,至少30对; §横坐标表示资料(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结果); §正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 §因果图的后续工作,提供直观的相关性验证;
直方图示例
SL=130 20
15 10
與要求相比偏高
Sμ=160
與要求相比偏低
正常
5
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
過程波動小
過程波動大
規範
16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七、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 方法。 ❖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 量的记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质量量特性 值(或由质量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 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自左至右)抽取的各 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为CL)、上 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 为LCL)三条线(见下图)。
35
未追查回复 回复时间长
未定回复时间
第三章 关联图
培训不够
部门联 系不够
作业疏忽
没人专人 送报表
报表作业 时间太长
资料遗失
追踪方式不好
未分类
追查表不明确
部门距 离太远
未签收
表格不佳
36
第四章 系统图
一、定义: ❖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 要采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统地展开, 并绘制成图,
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的一种方法。
五、系统图做法: ❖ 确定目标或目的; ❖ 提出手段和措施; ❖ 评价手段和措施; ❖ 绘制措施卡片,作成系统图; ❖确认目标是否能够充分的实现; ❖ 制定实施计划;(最好确定进度、责任 人)
14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六、直方图
❖用于分析和掌握资料的分布状况,以便推 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
§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
§资料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
§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 组界;
§作次数分配表;
15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3月 4月 5月 356 353 332 283 272 245 178 168 144 90 94 82 27 23 16 934 910 819
2000.09.18 全部
6月 合计 223 1746 241 1537 107 913 72 493 32 130 675 4819
5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手段4 要因1
手段1
7
手段5
2
目 的
手段6 手段2
手段7
3
4
手段8
8
手段3 手段9
5
手段10
6
9
A部门 B部门 C部门 D部门
工程1 活动要项1
2
工程2 3
4
工程3 5
6
7
工程4
8
9
30
第三章 关联图
五、关联图做法:
❖决定题目—以标记写出主题; ❖ 小组组成—集合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小组; ❖资料收集—运用脑力激荡,寻找原因; ❖ 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作卡片; ❖ 连接因果关系制作关联图; ❖ 修正图形—讨论不足,修改箭头; ❖ 找出重要项目、原因并以标记区别; ❖ 形成文章—整理成文章使别人易懂; ❖ 提出改善对策;
❖ 60年代由日本应庆大学的千住镇雄教 授开发出来的,正式的全名叫做《管理指 标间的关联分析》。
25

第三章 关联图
二、适用范围: ? ❖ 用于纷繁复杂的因果纠缠分析 ❖ 用于现场问题的掌握 ❖用于市场调查及抱怨分析 ❖ 用于方针管理的展开
26
第三章 关联图
三、关联图的特点: ? ❖适合整理原因非常复杂的问题; ❖容易取得成员的一致意见; ❖从计划阶段一开始就可以广阔的视野透 视问题; ❖形式自由,有助于因素之间的连接和转 换; ❖可打破先入为主的观念;
3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 ❖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累积数据,确认事实 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 计图表。 ❖注意几点: §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 §确定数据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 §资料汇总统计; §必要时对人员进行培训;
品管新七大手法
1
前言
❖当前企业应具备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 识、改善意识,寻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在 管理上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和观念,在全员努 力之下来满足顾客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质量活动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即我们常讲 的“品管七大手法”和“品管新七大手法”。
2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品管七大手法: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乱接灯
照明耗电大
长明灯
乱盖房
灯头多
节电意识差
光线暗
缺乏节电教育
厂房低
33
第三章 关联图
八、注意事项 ? ❖要针对复杂的因果关系; ❖原因查找从人、机、料、法、环、测等 方 面考虑; ❖针对找到的原因排序时适当调换位置; ❖中间关键因素也要作为主因对待;
34
第三章 关联图
思考题
XX公司发现报表发出到结案的时间太长,往往 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效,造成作业上的困扰,请 用关联图法寻找原因。以“报表作业时间长” 为题目。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五、分层法 ❖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 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分层的类别和调查的对象; §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 §收集和记录数据; §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 §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12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分层法示例
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 漏。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 修人员按各自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 头的生产厂家不同(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 于是收集资料作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试 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 漏?
13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表一 泄漏调查表(人员分类)
操作人员 泄漏(次) 不泄漏(次)

6
13

3
16

10
9
合计
19
31
❖表二 泄漏调查表(配件厂商分类)
发生率 0.32 0.25 0.53 0.38
配件厂家 A B
合计
泄漏(次) 9 10 19
不泄漏(次) 14 17 31
发生率 0.39 0.37 0.38
4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检查表示例 鑄造不良情況檢查表
项目 地点
日期 废品数 不良分类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合计
铸造质量不良 质检科
1月 2月 224 258 240 256 151 165 75 80 14 18 704 777
收集人 XXX 日期 记录人 XXX 班次
2000年1月-6月
17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控制图示例
上控制界限 (UCL) 中心線 (CL) 下控制界限 (LCL)
18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注意几点: ❖确定产品型号、工序名称、质量特性。 ❖确定子组大小(4-5)、收集100个以上数据和频率。 ❖计算各组的平均值X(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数) ❖计算各组之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R)。 ❖计算总平均 ❖计算极差的平均X R ❖计算控制界限 ❖X控制图:中心线(CL)= X ❖控制上限(UCL)= X A2 R ❖控制下限(LCL)= X A2 R
❖R控制图:中心线(CRL)=
❖控制上限(UCL)=D4 R ❖控制下限(LCL)= D3 R
19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一、品管新七大手法的来源:
?v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整理出七个新手 法;
❖1977年在日本开始在企业中推 行实施;
❖1978年由日本水野滋、近藤良 夫教授召开研讨会命名为“品管新七 大手法”;
❖二、排列图 ❖❖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 原因出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其原理是 80%的问题仅来源于20%的主要原因。 ❖❖注意几点 ❖§明确问题和现象; ❖§寻找不良的情况统计资料; ❖§频率计算和累计; ❖§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6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排列图示例
????????????????????????? ?
37
第四章 系统图
二、适用范围: ❖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 ❖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对质量活动进行展 开;? ❖可与因果图结合使用; ❖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 ❖对解决企业有关质量、成本、交货期等问 题的创意进行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