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光的受激辐射
只与原子本身性质有关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3. 受激辐射
E2
h
h h
E1
发光前
发光后
h E2 E1
当外来光子的频率满足 h E时2 ,E使1 原子中处于高能级 的电子在外来光子的激发下向低能级跃迁而发光。
受激辐射跃迁几率: W21 B21
与原子本身性质和辐射场能量密度有关
B21 :受激辐射跃迁爱因斯坦系数
§1.2 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 一、光的受激辐射概念的产生
普朗克——1900年,辐射量子化假设; 波尔——1913年,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化假设;
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受激辐射概念。 1. 黑体辐射的Planck公式:
任何物质在一定温度下都要辐射和吸收电磁辐射。
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 的电磁辐射的物体。
3. 自发辐射的出现随 3而增大,故波长越短,
自发辐射几率越大。
四、受激辐射的相干性 自发辐射: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不相干
受激辐射: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与引起受激辐射的 外来光子具有相同的特征(频率、相 位、振动方向及传播方向均相同)。
受激辐射光子与入射光子属同一光子态。 相干光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空腔辐射体
热平衡状态:
黑体吸收的辐射能量 黑体发出的辐射能量
单色能量密度
:
dE
dVd
Planck辐射能量量子化假说:
热平衡状态下,黑体辐射分配 到腔内每个模式上的平均能量
h
E h e KT 1
腔内单位体积中频率处于 附近
单位频率间隔内的光波模式数
n
P
Vd
8 3
爱因斯坦发现,若只有自发辐射和吸收跃迁, 黑体和辐射场之间不可能达到热平衡,要达 到热平衡,还必须存在受激辐射。
二、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
1. 自发辐射
E2
h
E1
发光前
发光后
h E2 E1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普通光源(白炽灯、日光灯、高压水银灯)的发光过程 为自发辐射。各原子自发辐射发出的光彼此独立,频率、 振动方向、相位不一定相同——为非相干光。
8 h 3
c3
n h
B12 f1 B21 f2
f1 f2
B12 B21 W12 W21
A21
8 h
c3
3
B21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结论:
1. 其他条件相同时,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具有相同几率。 2. 热平衡状态下,高能级上原子数少于低能级上原子数,故
正常情况下,吸收比发射更频繁,其差额由自发辐射补偿。
玻尔兹曼统计分布:
n f e 2
2
( E2 E1 ) KT
n1 f1
f1、f2 ——能级 E1 和 E2的简并度,
或称统计权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 ,T )
A21 / B21
B12
f1
h 1
e KT
B21 f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Planck公式比较
8 h 3
c3
1
h
e KT 1
A21 B21
A 自发跃迁几率(自发跃迁爱因斯坦系数): 21
1
A21 S
原子在能级 E2 的平均寿命 只与原子本身性质有关,与辐射场无关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2. 受激吸收
E2
h
E1
吸收前
吸收后
h E2 E1
受激吸收跃迁几率: W12 B12
与原子本身性质和辐射场能量密度有关
B12 :受激吸收跃迁爱因斯坦系数
只与原子本身性质有关
当光与原子相互作用时,总是同时存在这三种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三、爱因斯坦三系数 A21、B21、B12的相互关系
热平衡状态:
辐射率 吸收率 (辐射场总光子数保持不变)
n2 A21 n2B21 n1B12
n1、n2、n3 ——各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集居数密度)
c3
黑体辐射Planck公式:
n
E
8 h 3
c3
1
h
e KT 1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2. 跃迁:
跃迁:原子从某一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变成另一能级。
吸收跃迁: 低 吸收能量 高 辐射跃迁: 高 辐射能量 低
(自发辐射)
h E1 E2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3. 受激辐射:
掌握:
总结
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 含义、特点、相互区别、相互关系
爱因斯坦三系数的相互关系及所得结论
受激辐射的相干性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
理解:
黑体辐射的Planck公式 玻尔兹曼统计分布 爱因斯坦三系数的相互关系的推导过程
了解:
激光的应用 受激辐射概念的产生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系光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