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
(3)胚乳:禾谷类粮粒的主要组成
部分,也是人类食用的 主要部分
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胚芽——茎和叶
胚根——根 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二、粮油食品原料的分类方法
根据其植物学特征采用自然分类法进行分类 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
表1-1 主要粮油作物的植物学分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第1章 粮油食品原料
第一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与化学成分 第二节 粮油食品原料的种类及特性
教学重点:
大米、小麦、玉米和油料作物原料的生物学特性
一、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
粮油籽粒:
指粮油作物的果实与种子
基本结构(教材P7):
(1)皮层:果皮和种皮 (2)胚:受精卵发育而成,由胚芽、
胚根、胚轴、子叶组成
淀粉的糊化 Gelatinization
1、概念:淀粉粒不溶于冷水,若在冷水中不加以搅拌,
淀粉粒因其比重大,而沉淀。但若把淀粉的悬浮液加热, 到达一定温度时(一般在55℃以上),淀粉粒突然膨胀,因膨 胀后的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就形 成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又 称淀粉的糊化为“ α”化。
思考:方便食品的制作原理?
提高食品制作过程中淀粉的α—化程度, 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易老化。
将糊化后的α化淀粉,在80℃高温迅速除 去水分,使水分含量达10%以下,可得到可溶 性α化淀粉。这样,淀粉分子已不可能移动和 相互靠近,成为固定的α—化淀粉。因为无胶 束结构,加水后,水容易进入,淀粉分子迅速 吸水,容易重新糊化。
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淀粉不显还原性(非还原性糖) ②遇碘变蓝色 ③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以逐步 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 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
(C6H淀1粉0O5)n + nH2O 催化剂
nC葡6H萄1糖2O6
思考: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 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
粮油 食品 原料
有机物 无机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表1-2 粮油原料化学成分表 单位:%
1、糖类
水解反应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
氧化反应
(与银氨溶液或斐林试剂)
食品中的糖类物质
植物干重3/4由糖类构成,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的来源与分布
淀粉积蓄于植物的种子、茎、根等组织中,是人类 食物的重要物质,也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淀粉在禾谷类籽粒中含量特别多,占含糖总量的90% 左右。 淀粉在粮食籽粒中分布不均匀:
淀粉在人体内进行水解。人在咀嚼馒头时, 淀粉受唾液所含淀粉酶(一种蛋白质)的催化 作用,开始水解,生成了一部分葡萄糖。
(淀粉在小肠里,在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 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经过肠壁的 吸收,进入血液,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消化过程):
(C6H10O5)n 淀粉
还有以α-1,6-糖苷键相连的。所以带有分支,约20个葡萄糖单位就有一个分支,
只有外围的支链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在冷水中不溶,与热水作用则膨胀而成 糊状。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结构式
淀粉的物理性质
①淀粉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 粉末状物质;
②不溶于冷水; ③在热水中产生糊化作用(即食物
由生变熟的过程)
脂肪酶
能分解脂肪酸与甘油之间的酯键,属于脂肪的分 解酶类,为水解酶;
淀粉的凝沉作用,在固体状态下也会发生,如冷 却的陈馒头、陈面包或陈米饭,放置一定时间后, 便失去原来的柔软性,也是由于其中的淀粉发生了 凝沉作用。
2、淀粉老化的本质
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淀 粉分子 运动减弱,分子链趋向于平行排列,相互靠 拢,彼此以氢键结合形成大于胶体的质点而 沉淀。因淀粉分子有很多羟基,分子间结合 得特别牢固,以至不再溶于水中,也不易被 淀粉酶水解。即糊化的淀粉相邻分子间的氢 键部分恢复,自动排列成序,形成一定晶度 化的微晶束。
2、本质: 水进入微晶束,折散淀粉分子间的缔合状态,
使淀粉分子失去原有的取向排列,而变为混乱状态,即淀 粉粒中有序及无序态的分子间的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成 为胶体溶液。
3、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逆吸水阶段 水进入淀粉粒的
非晶部分; 第二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 水进入淀粉粒
的微晶束间隙,吸水膨胀; 第三阶段:最后解体阶段 淀粉粒膨胀,继
(C6H10O5)m 糊精
C12H22O11 麦芽糖
C6H12O6 葡萄糖
2.脂类(油脂和类脂的总称)
油脂
油
植物油脂呈液 态,通常称为
油。
O R1- C - O - CH2 NhomakorabeaO R2- C - O - CH
O R3- C - O - CH2
脂肪
动物油脂呈固 态,通常称为
脂肪。
粮油食品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禾谷类粮食 中脂肪含量较少,大多为液体,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 酸;油料中脂肪含量较高,大豆中油脂的含量也很丰富
图1-1 粮油作物的国际分类图
我国的分类方法 教材P4
根据化学成分与用 途进行的分类:
粮油 作物
禾本科: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粟、黍、高梁等
禾谷类 双子叶:荞麦 豆类:属豆科,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 油料:油菜、芝麻、大豆、花生、向日葵等
薯类:甘薯、马铃薯、豆薯、木薯等
三、粮油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
续分离支解。
糊化淀粉的老化 Retrogradation
1、淀粉的回生——已糊化的淀粉稀溶液,在低温
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蚀,溶解度降低,而 沉淀析出。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 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也不易被酶作用,这种现 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这 种淀粉叫“凝沉淀粉”或“老化淀粉”。
—禾谷类籽粒的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 —豆类集中在种子的子叶中; —薯类则在块根和块茎里面
(1)直链淀粉(淀粉颗粒质 ):是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
链状化合物,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10~30%。能溶于热
水而不成糊状。遇碘显蓝色。
直链淀粉的空间结构
(2)支链淀粉(淀粉皮质 ):葡萄糖分子之间除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