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 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 验,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 艺术美感等。美感因不同的文 化、民族而存在着差异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 一、婴儿期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一)婴儿期情绪的发生 孩子一出生,就有情绪表现,刚出生的 头几天里或哭或安静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新生宝宝至少已有哭和皱眉两种情绪,原始 情绪反应是儿童的本能反应。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幼儿园”纪录片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时,人会对 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 验都属于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 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
美感的发展 新生儿已经倾向于美好的事物 幼儿初期对颜色鲜明的事物产生美感 幼儿中期开始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 幼儿从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美,美的标准 不断提高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 (二)儿童情绪和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的发展 丰富性 深刻性 (三)儿童情绪调控的发展
1.情绪从易冲动到逐渐具有调控性 (一) 幼儿情 绪的发 展 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婴儿和幼儿初期 儿童身上表现特别明显,随着大脑的发 育及言语的发展,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 渐减弱。
3.情绪从外露到逐渐内隐 婴儿期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情绪的外 部表现。幼儿逐渐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自 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幼儿晚期情绪已经 开始具有内隐性,成人要细心观察和了解其 内心的情绪体验。
4.情绪从生理需要逐渐到与社会性
需要联系
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 ① 引起情 绪反应社 会性动因 不断增加 ② 情绪中 社会性交 往的成分 不断增加
③ 情绪表
达的社会化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3.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 区别:
•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与调节功能 信号交际功能 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 对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形成的作用
•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一)按情绪状态进行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二)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分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三)婴儿情感的 发生与发展 3岁前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对于 婴儿理智情感的培养,主要是满足其好奇心。婴 儿情感发展仅仅处于萌芽阶段,以情绪体验为主。
• 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发展 1.引起情绪情感反应的社会性动因增加 2.表情日渐社会化 3。学前儿童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展
3.应激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所引 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 应性反应。当人遇到困难,特别是遇到出乎预料 的紧急情况时,当个体意识到情境要求超出自己 的应付能力,就进入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 下人可能的 表现
1.积极反应,表现为个体智力和体 力都超水平发挥。
2.消极反应,表现为惊慌失措,意 识狭窄,动作紊乱,四肢瘫痪。
婴儿情绪的逐渐分化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新生儿的情绪只 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 分化的反应。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儿已具 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 另一种是不愉快情绪。
孟昭兰研究发现基本情绪的发生有时间顺序,
(二)儿童的几种基本情绪表现 1.哭: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和惊吓 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 2.笑:自发性微笑、诱发性微笑、社会性微笑(4月左右) 3.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或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月)、 怕生(6月)、预测性恐惧(2岁) 4.依恋:指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分离的情绪。
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①认真了解幼 儿的情绪和情感 ④运用积 极的暗示
②主动与幼儿 交流情绪情感
③评价要以 肯定为主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3.如何及 时发现并 引导幼儿 不良情绪
1.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 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
2.帮助幼儿控制不良情绪。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成人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幼 儿控制情绪。 冷却法
转移法 消退法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4.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1.反思法
2.自我说 服法
4.换位思考法
3.想象法
Thank You
2.理智感 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 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特别好奇、好问,这是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 儿童都无法相比的。幼儿理智感的其他表现形式 还有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 3~4岁 积木搭建房子 • 5~6岁 创造性游戏 • 6岁 各种智力游戏
3.美感 小班幼儿主要是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 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他们自发地 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中班幼儿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大班幼儿对美的评 价标准也日渐提高。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 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积极、良好、乐 观的心境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 高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 于、猛烈爆发的情 绪状态,如狂喜、暴怒。激情往往是由一 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 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等所引起的。
1.道德感 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 幼儿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中班幼儿不但关 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 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大班幼儿 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幼儿这时的道德 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道德感的发展 (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2)小班幼儿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由成 人的评价引起 (3)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 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 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告状) (4)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更加复杂和稳定
【资料卡】
今天,我们不能生气 一位妈妈在送孩子去弹琴的路上,告诉她明天 妈妈要出差的事情,让女儿做到心中有数。女儿说 今天不敢和妈妈你生气,因为如果今天生气了,这 两天都会很难受。她提醒我们要珍惜亲情,珍惜我 们在一起的时光。
2.情绪从不稳定到逐渐稳定 婴儿和幼儿初期儿童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表 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幼儿情 绪的易变性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也有关系。 幼儿晚期儿童的情绪比较稳定,受情境支配和易受 感染的情况逐渐减少。
(二) 情绪 和情 感的 区别 与联 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生理性需 要相联系,而情感出现较晚,多与社会 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 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 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二) 情绪 和情 感的 区别 与联 系
(1 ) 道德感 (2) 理智感
(3 ) 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 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 范时,对自己会产生自豪、得意等情感, 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 们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求知欲望、认 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 热情;为真理而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等都属 于理智感。
(2)情绪带有不稳定性和外显性, 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内隐性。情绪往往 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 境的变化而消失。所以,人的情绪往往 容易变化,很难持久。而情感是在多次 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 体验,是稳定、持久的。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两者的联系 是紧密的。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 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相反,情绪的表现和 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可以说,情绪是 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而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 本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