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b)2=a 2+2ab+b 2 (a-b)2=a 2-2ab+b 2
2.平方差公式: a 2-b 2=(a+b)(a-b)
3.立方和(差)公式: a 3+b 3=(a+b)(a 2-ab+b 2) a 3-b 3=(a-b)(a 2+ab+b 2)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做题时多考虑Ф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A ∩B :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A UB :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3)A C U :U 中元素去掉A 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6. 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 充分必要条件:p 是q 的……条件 p 是条件,q 是结论
如果p ⇒q ,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果p ⇔q ,那么p 是q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略)
注:(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 重要的不等式:
(1)ab b a 22
2≥+,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2)),(2+∈≥+R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3) 注:2
b a +(算术平均数)≥ab (几何平均数)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3) 定解:(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5.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若0>a ,则⎩⎨⎧-<>⇔><<-⇔<a
x a x a x a x a a x 或||||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
注:分母不能为0.
第三章 函数
1. 函数
(1)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内任一个元素x,在B 中总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y 与它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B 的函数,可记为:f :A →B,或f :x →y.其中A 叫做函数f 的定义域.函数f 在a x =的函数值,记作)(a f ,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集合C(C ⊆B),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注: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 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①分母不能为0,②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③特殊函数定义域:0,0≠=x x y R x a a a y x
∈≠>=),10(,且
0),10(,log >≠>=x a a x y a 且
(2) 值域的求法:y 的取值范围
① 正比例函数:kx y = 和 一次函数:b kx y +=的值域为R
②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域求法:配方法。
如果x 的取值范围不是R 则还需画图像 ③ 反比例函数:x
y 1=的值域为}0|{≠y y ④ 另求值域的方法:换元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 解析式求法: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3. 函数图像的变换
(1) 平移
)()(a x f y a x f y +=→=个单位
向左平移 )()(a x f y a x f y -=→=个单位向右平移 a x f y a x f y +=→=)()
(个单位向上平移 a x f y a x f y -=→=)()(个单位
向下平移 (2) 翻折 )()(x f y x x f y -=→=上、下对折轴沿 |)(|)(x f y x x f y =→=下方翻折到上方
轴上方图像保留 4. 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若)()(x f x f -=-→奇 若)()(x f x f =-→偶
注:①若奇函数在0=x 处有意义,则0)0(=f
②常值函数a x f =)((0≠a )为偶函数
③0)(=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21b a x x ∈∀、且21x x <,若⎩
⎨⎧><上为减函数在称上为增函数在称],[)(),()(],[)(),()(2121b a x f x f x f b a x f x f x f 增函数:x 值越大,函数值越大;x 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减函数:x 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x 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6.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