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尤其是具有较强的抗肿癌作用,
是一种食药兼用的保健菇。
目前,我国的姬松茸主要以干品形式全部出口,等外菇和盐
渍菇在国内市场销售。
一、姬松茸的生长条件
1、温度。
是一种中温偏高温型菇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22--26
℃,出菇温度范围16--33℃,在春秋季和夏季都可以栽培。
2、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范围内,空气湿度以75%为宜。
3、光线。
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菇蕾形成和生长需要较强的散射光。
4、空气。
姬松茸为好气性真菌,要注意培养料和覆土的通透性。
5、酸碱度。
菌丝生长PH值在3.5--8范围内,最适PH值6.0--7.5,出菇期为6.0
--7.0。
二、栽培技术
(一)姬松茸堆料发酵床栽技术
1、培养料配方:(1)稻草70%、米糠10%、菜饼粉11%、尿素1%、过磷酸钙2%、
石膏2%、石灰3%、碳酸钙粉1%;(2)稻草42%、蔗渣42%、干牛粪粉10%、麦麸3%、
过磷酸钙1%、碳酸钙粉1%、石灰1%;(3)稻草40%、棉壳45%、干牛粪粉6%、麦麸6
%、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灰1%。
2、建堆发酵。
先将稻草浇水或浸泡,吸足水分后,沥去多余水份。
建堆时先在地
面铺一层草料,再均匀撒一层原料,含水量调到50%--60%,再一层草料一层原料建堆。
堆宽1.5--1.6米,高1.5米,长度不限,顶端龟背形。
料堆好后用草帘覆盖。
5--7天
后翻堆,第一次翻堆后5天、4天、3天进行第二次、三次、四次翻堆。
发酵料湿度以手
捏指缝间有水印而无滴水为宜,pH值7--8为宜。
3、播种。
姬松茸栽培可在室内搭架,也可在室外搭建竹草遮阳棚。
室外田地需整
地作畦,畦宽0.7--1.2米。
将培养料抖散,铺床,料温降到30℃以下即可播种。
(1)
穴播:培养料厚20厘米,在料面上挖穴,穴深为料深的1/2,将菌种分成小块放入穴中,
穴间距10厘米左右,呈现"品"字形分布。
(2) 撒播培养料铺10厘米厚,在料面上撒播一
层菌中,再铺一层料,播一层菌种,上层菌种占用种量的3/5。
一般用种量为每平方米
1--2瓶。
播种后用木板将料面稍拍平压实,并盖一层报纸或一层新鲜干稻草。
4、覆土。
播种后7--10天菌种萌发生长时覆土,土以颗料直径为0.2--1.5厘米的
壤土为佳,覆盖厚度3--5厘米。
覆土后保持湿润,并保持场地的通风换气。
5、出菇管理。
(1)调温。
保持温度在20--25℃为最佳,气温高时,加强通风换气,
荫棚栽培的加厚遮盖物。
(2) 控湿。
主要是调节覆土层的含水量,每次喷水不要太多,
以保持土层湿润即可。
(3) 通气。
姬松茸出菇期需要充足的氧气,通风不良菇体会出现
畸形,因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
(4) 光照管理。
出菇期需散射光照,过暗或强
烈光照均不利其生长。
6、采收。
姬松茸采收应在未破膜开伞时进行,即菇体长到5--8厘米,菌盖下端还
没脱离菌柄时采收。
采收的菇体削去泥脚。
(二)熟料袋栽技术
1、培养料配方:①棉籽壳70%、统糠10%、麦麸5%、干牛
粪粉10%、石灰2%、
过磷酸钙1%、尿素0.5%、碳酸钙粉1.5%;②棉籽壳47%、稻草40%(20--30厘米长)
,菜饼粉5%、石膏1%、石灰2%;③菌渣50%、稻草30%、麦麸5%、统糠5%、菜饼
粉7%、石膏1%、石灰2%。
2、装袋。
按配方将各种原料调水拌匀,建成宽1.5--1.6米,高1.5米的长形堆,
翻堆3--4次。
(菌渣可不建堆,装袋时加入拌匀即可)。
原料含水量为65%左右。
选用宽
23--24厘米、长40--44厘米、厚0.02--0.025厘米的聚乙烯筒料装袋。
装袋时应将原
料装满,松紧适度,两端用纤维绳扎活结。
3、灭菌。
一般采用常压灭菌,达到100℃保持10--12小时。
4、接种。
将灭菌的袋子取出放入接种室,冷却到30℃以下后,即可用气雾消毒盒
熏蒸杀菌。
每立方米空间用量2克,熏蒸3--6小时即可接种。
接种时2--3人一组,二人
专门打开和扎口,一人专扒菌种于袋口表面。
一般一袋栽培种接10--15袋。
5、培养发菌。
接种后的菌袋可放入房间或大棚内培养,控制温度在15--30℃范围
内,培菌期间要检查菌袋生长情况,如发现霉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出。
6、脱袋埋土。
选室外田地荫棚,整地作畦、畦宽1.2--1.5米。
将菌袋脱去,菌
料切成二段,直立放入畦中。
菌料上端平整以利覆土。
其余管理均同堆料发酵床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