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
少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 D.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②③⑤相同 C.①⑤相同
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数.罟不入洿池数.
口之家 B.⎩⎪⎨
⎪⎧
王.好战然而不王.
者
C.
⎩⎪⎨⎪⎧
养生丧死无.憾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
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一组是 (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⑦
D.②④⑤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名句默写。
(1)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3)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牲畜
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9.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10.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
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前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减轻劳役,
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C.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
“养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
D.前两段文字两次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于
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
在动词性谓语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行为的发生者,这种句子称为主动句;反之,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行为的接受者,这种句子称为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的句意。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2.用“为”表示被动。
有两种形式。
1在动词性谓语前加“为”,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史记·刺客列传》2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后,再在动词前面加“所”字,组成“为……所……”的形式。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3.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 4.用“被”表示被动。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5.没有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语意被动。
如:“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12.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注],士大夫莫敢往别。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答: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答:
答案
1.C 2.C 3.D 4.D 5.A 6.D
7.(1)达则兼济天下(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8.C 9.C 10.B 11.(1)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未有过。
(2)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12.(1)被动句。
译为:当初,范文正公被贬谪到饶州,朝廷正治理朋党,士大夫没有人敢前往告别。
(2)被动句。
译为:庄重就不会被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