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身医学概述ppt课件
• 3.核团和脑区的新研究方法:X-CT、fMRI、PET、SPECT、BEAM、 BEP、EEG、ERP等。
• 4.心理活动—观察法、心理测验、量表、条件反射、ERP、BEP等。
(四)将心身医学整合到临床各科
11
心身医学的重要性
一、心身健康的需要 二、对医学的重要性 三、对应用心理学的重要性
12
三、社会文化因素
1. 强调文化因素对心理和躯体功能影响。 2. 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心身疾病是个体交往退化的表现。 3. 个体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者可导致疾病 的发生。
四、临床心理生理学研究
情绪、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和人格倾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7
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一、心身疾病概念的变化
8
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三、心身医学的未来发展
(一)理论观念的变迁 1.特异性理论(specificity theory) 2.广泛性理论(generality theory) 3.整体性理论(holisticity theory )
9
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二)新的研究领域
1.“功能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的心身问题”、“儿科领域中的 心身障碍与家庭动力学”、“心身皮肤病学”、“心身牙科学”、 “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及肾移植病人的 心身方面”、“临终病人的照顾”等新的领域。 2.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职业性心 力憔悴(job burn-out)等新概念的提出。 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应激相 关障碍领域的研究。 4.与各种躯体疾病共存的心理障碍。
2.内分泌学 塞里(Selye)通过观察肾上腺皮质的改变研究稳态 的扰乱时发现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而GAS各阶段的变化都是垂体-肾上腺皮质引起,并提 出 “应激学说”。
3.免疫学 免疫的条件反射研究和心理神经免疫学对疾病的理解。
6
现代心身医学的组成
10
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三)研究技术
• 1.脑细胞内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及亚细胞结构——膜、细胞器的新 研究方法:包括分子杂交、印渍技术、核酸(DNA、RNA)序列分析、 蛋白质序列分析、膜片钳位等。
• 2.脑细胞、回路、网络的新研究方法:辣根过氧化酶、同位素标记、 组织薄片、共聚焦纤维镜、电镜等。
3.心身医学在中国大陆
4
现代心身医学的组成
一、心理学因素
1.精神分析 心理动力学理论相信潜意识是心身疾病的根源。
2.人格因素 人格与特定疾病相关。
3.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现代心身医学的组成
二、生理学因素
1.神经生理学 如应付急变时机体功能快速调动导致的高血糖、 高血脂状态会引发能量代谢紊乱,启动某些病理变化如代谢紊 乱导致细胞凋亡。
• 广义的概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3
心身医学的由来和发展
1.心身医学在德国的发展 • “心-身”(mind- body)的概念 • 执业者的工作情况
2.心身医学在美国的发展 • 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心理测量的应用于临床; ②心理动力学概 念的传入,精神分析学派在美国发展; ③临床心理学进入精神卫生领域; ④现代心身医学的兴起与发展。
心 身 医 学
1
第一章 心身医学概述
心身医学的概念 心身医学的由来和发展 现代心身医学的组成 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心身医学的重要性
2
心身医学的概念
•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学,是研 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
• 狭义概念是研究心(心理)和身(躯体、器官)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主要的实际 研究领域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也不断扩展,从狭义界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引 起的躯体疾病”扩展为广义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受心 理因素影响的疾病。日本心身医学会近年公布的心身疾病分类及主 要疾病涉及人体七大系统和临床八个科,共140余种疾病。
二、心身医学自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
(一)初创时期(1939~1961); (二)中期发展(1962~1980); (三)近期研究(1980~1999); (四)心身医学与相关学科的交互影响; (五)为“一般医学”提供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