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0.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21.腐损测量:腐损是指人们在活动时,有选择的使用某类物体所造成的腐蚀和磨损,通过磨损测量人们行为后所留迹象的一种方法。如根据书籍磨损情况掌握青年人的思想动向、根据衣物的新旧程度看学生的经济情况等。
6.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遵循那些伦理原则?
①致善原则:指研究是为了积累知识以及清晰地呈示人类的状况。
不能把它作为损害个体或团体,或抵毁、责备、拒绝机会或阻止进步的手段。
具体而言,要保证研究对象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
②诚实原则:切忌修改“数据”或隐瞒“数据”
切忌抄袭、剽窃;使用他人资料必须标明
切忌一稿两投
③开诚布公原则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
②信度和效度是教育科学研究价值的必要测量手段。两者的关系是:信度高,效度未必就高;信度低,效度必然低。效度低,信度可高可低;效度高,则信度必然高。
当然,由于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难控性,研究者所处的地点环境不同、搜集教育资料的人员背景不同,所以最终研究结果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教育的信度和效度只是衡量教育研究价值的相对尺度,对其理解不可过于绝对化。
25.访谈法:访谈法是以口头咨询的形式,根据被访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性资料,以准确说明样本所代表总体情况的方式。
26.稳定系数:信度的一种类型,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结果的符合度。
27.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教育科学研究必然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1、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2、教育科学研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重要前提。
(3)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关键
3.为什么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促进教育实践的进步?
①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推动教育实践进步,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的。
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理性活动。
18.滚雪球法:是找一篇要查找的相关文献,然后根据这篇文献末尾提供的参考文献目录,还可以找到几篇有关的文献,再从这几篇文献末尾查找新的文献,又可以找到更多的文献,如此线索越来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19.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概率抽样两种。
35.因变量:(反应变量、结果变量)是实验中由自变量变化而导致变化、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36.选择性原则:搜集资料的原则,选用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剔出一些研究水平低、影响力小的作品。
37.逆时性原则:教育研究时,从最近的研究资料查找起,由近及远,以减少无效和低效劳动。
38.非结构式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研究范围明确:时间范围,地点范围。
研究内容明确:教学方法优劣,教学政策评价。
研究方法明确: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等。
31.无关变量:(恒性变量)在实验中,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被实验者控制并保持恒定,或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被称为无关变量。其中变性无关变量不必控制,而恒性无关变量必须有效控制。
32.信度系数:指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结果的符合度。
②国际竞争对教师的挑战。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还要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老师。科学研究是创新老师培养的必经之路。
③学校教育科学化的必要环节。
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为适应教育发展,教师不仅懂得教育理论和的灵活掌握各类知识,而且具有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才能推动教育实践不断科学化和完善化。
5.中文报刊资料索引:它是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每年选登的目录和未选印的文献题来按专题和学科体系分类编排而成。其每条数据包含多项信息。包括:专题代号,类目,篇明,著者,原载报刊名称及刊期,复印主题名称及刊期。
6.比较性原则:研究资料搜集原则方法之一。在资料选择时,研究者往往注意搜寻与研究观点一致的资料,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是既要选证明观点的资料,还要选与观点对立的资料;只有将两方面的资料都加以掌握,才能使研究资料充分、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当然,既要搜寻说明研究主体的资料,还要通过寻找参照主体的资料,才能更好地说明研究主体的状态和特点。
指应该正确地向被选择作为参与者的个体介绍:
(1)研究的一般内容以及任何需要他们参与的不同寻常的程序或任务。
(2)必须得到参与者的同意,并保证他们的名字保密。
(3)他们不会经历极不舒服或危险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开诚布公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否则,研究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7.教育科学研究需遵循哪些法律原则?
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稳定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2.外部信度:侧重分析结果的可检测性和可重复性。主要指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对同一课题能否重复研究,结果是否能保持前后一致。
3.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和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
4.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被推而广之的范围,即指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15.顺查法:对事物的产生发展进行纵向梳理时使用,易于发现事物的内在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
16.逆查法: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横向研究时使用,资料具有时效性,提出观点具有新意。
17.引文索引法:也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特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
33.价值性原则:是选择和确立课题的重要原则。包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
实践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34.抽样:即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分个体的过程。抽样有概率抽样和非
28.自变量:(刺激变量,原因变量)教育实验中被人为操纵的、对研究主体产生影响的变量。
29.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指着重对某一现象的具体实例(即个案)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
30.明确性原则:
研究方向明确:研究者本人的总目标主攻方向。
研究主体明确:家长,学生,老师,教育部门。
研究对象明确:农村教育,社区教育,贫困生。
4.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日益精细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
5.试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
①信度是指研究资料、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稳定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四)、按研究目的分
1.描述研究
描述研究回答who,what,where和how much之类的问题,旨在将现象和事件描述与识别清楚
2.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则试图回答为什么(why)和如何(how)的问题,在描述清楚现象和事件以后深入探索现象和事件之间的关联。
3.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回答“应该怎样”或“应然”的问题。描述、分析研究结果是作出“诊断”,规范研究则是做决策,采取行动。
9.创新性原则:
时间新:富有时代感,研究前沿性问题。
内容新:打擦边球,搞交叉学科,避免重复。
角度新方法新:教育叙事,口述法。
理论应用新:借鉴相关学科或其他学科理论,如全息学、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理论。
10.摘要:即内容提要,用精炼的语言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11.原始文献:又称零次文献,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口头交谈或直接作用于人的其他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而是未公开于社会的(即未经正式发表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等资料。
7.可行性原则:
内在可行:指研究者是否具备研究解决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研究能力、兴趣、特长、相关知识水平等。
客观:时间、精力、体力。
外在可行:指研究的外部环境是否合适。
如领导、导师是否支持、研究资料能否获得、研究设备如何、资金是否到位、相关人员支持与否等。
8.全面性原则:搜集资料一定要照顾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不可以局部资料反映全部,以特殊情况代替一般。
宏观层次的研究是将教育放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研究,从经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统来研究教育发展等问题。
(三)、按研究方法分:定性的、定量的、实验的和非实验的
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解释问题,而非用数字和量度
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单纯用语言文字描述
实验研究可以更有说服力地呈现因果关系
非实验研究当实验研究不适合或不能加以利用时使用非实验研究。
④发挥教师经验优势,建立中国特色教育理论。
调动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热情,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挖掘他们的研究潜力,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善研究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试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
(1)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
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
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理性活动
②教育科学研究存在可能性。教育实践是教育科学和教育研究存在的物质基础。
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资料也来自教育实践,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科研脱离开实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丧失其生命源泉,从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