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公共行政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概念题1.行政管理答: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務、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这一概念侧重于技术的问题,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的概念又具有普遍的、抽象的内涵。
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程序和方式、方法,不仅仅属于政府,一切巨型化的组织都有着行政管理的问题。
许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撇开利润目标不谈,在运营的过程中,都有着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
而且,从技术性的角度看,与政府没有多大的区别。
2.公共物品答: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个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又称公益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 非排他性。
指-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①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享对它的消费,但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行而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②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会不情愿,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
③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2)非竞争性。
指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没有必要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因为该物品消费者的增加并不弓|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
3.行政责任答: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掌握公共权力的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4.行政协调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协调是-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尤其是政府的办事机构(办公厅、办公室)和政府综合部门(如计划和发展委员会、人事部门)作为行政协调的主体,即行政协调行为的承担者,是行政协调活动的核心。
行政协调者根据国家机构的授权或其法定地位带来的权力,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据政策法规,对非对抗性矛盾进行协调,要求被协调者必须服从。
5.治理理论答:治理又称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治理理论是西方新古典义的思想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体现,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治理理论的特征,就是要求将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从传统的“政府”垄断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社会各单元(政府、市民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治的面。
公共治理更强调自由的价值,推崇诉求的多元化和彰显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二、简答题1.试分析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根源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异,这些主要差异是: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治理、法律支配和契约自由、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等等。
由此决定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是以营利为目的和以利润为导向的。
(2)公共管理强调价值与责任。
在公共部门,强调经济、效率、效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公平、公正和民主,在私人部门中, 一切以追求利润为主,很少谈及价值,对于权威和责任的划分也是很清楚的。
(3)公共管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①公共管理的主体特别是行政组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②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③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广泛的政府活动。
在私人部门,只有行使市场或经济的权威,但不是公权力,所以不具备政治性。
(4)公共管理行为必须依法做出。
公共部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要受到法律的支配。
而在私人领域,更多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对其内外部的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去做。
(5)公共管理知识的广泛性。
公共管理融合了来自于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的构成上具有广泛性。
2.简述公共预算的含义与作用。
答: (1) 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财政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政府预算、财政预算等,是指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的需要所编制,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某一年度内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其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公共预算作为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重要控制手段,具体规定计划年度内国家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向和政策,是政府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的财政手段和财政机制,在公共财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②公共预算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政府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批后方能生效和执行,体现国家立法机关和全体公民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2)公共预算的作用①财政保障作用公共预算是国家实现其职能、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由国家集中掌握的一部分财政资的重要具。
政府要实现其基本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力作保证。
通过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政府有效地行使其职能就有了基本的财力保证。
②调节控制作用公共预算可以根据社会供求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安排,调节投资分配结构,从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③反映监督作用公共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过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国家可以及时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简述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答:里格斯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出发,运用物理学光谱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法”将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分为三种模式:(1)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融合型行政模式,有行政与政治一体化、集权与专制、官僚享有特权、注重血缘与亲情等特点。
(2)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具有平等主义风范、成就取向、对事不对人、众参政、行政专业化的特点,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3)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棱柱型行政模式,它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点又有工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
社会中同时呈现不同的行政制度、行政行为和行政风范;形式主义严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传统组织结构与现代组织结构并存。
4.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行政权力是拥有一定结构的,从宏观上可以从其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维度来加以认识。
两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如下:(1)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在行政学中也称作为行政授权体系,是根据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而对行政权力进行自上而下分配的方式。
如果把行政权力放置在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中,往往是把行政权力看作为政治权力的授权结果。
而在行政体系自身之中,行政权力则是一个依据一定的程序, 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层层授权的体系。
由于行政授权,行政权力才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而存在的权力体系。
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行政授权,都是行政权力的纵向分配方式,是与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联系在一起的。
行政权力的这种结构形式是服务于行政体系上下一致、各尽所能、按照既定政策实现行政目标和完成行政任务之目的的。
(2) 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是行政权力在同级行政机构、部门和行政人员之间制度化分配的方式,是行政权力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是行政权力在机构之间、部门之间以及行政人员之间的分配问题。
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行政主体分配和行使权力的过程。
对于现代公共行政而言,权力根据职能和调整对象的不同而被分成不同的类别,同-行政机构中的权力被分配给不同的职能部门,而同一部门]中的权力也需要进行再分配,最终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来加以执掌和行使。
行政权力的分类就是行政权力横向结构生成的基础。
认识行政权力横向结构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权力的协调性, 要找到进-步整合行政权力的途径,以便行政权力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发挥作用。
因此,通过认识和研究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可以防止行政权力功能上的交叉重叠、矛盾冲突和作用边界的不衔接问题。
从动态的角度看,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是与整个行政体制联系在一起的。
而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则是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的。
行政权力的内部制约机制主要存在于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之中,即在权力制约的意义上,来自于行政体系内部的制约机制主要是建立在行政机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
也正是这一-原因,西方国家往往把权力制约称作为“制衡",是指同一个层级上的权力之间的约束和平衡机制。
5.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性。
答: (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2)非政府组织的特性①非政府性第一,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隶属于企业;第二,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民间组织,无法按照国家政权的形式自上而下地加以构建,也难以自上而下地行使权力,它们依靠的是广大公众,通过横向的网络联系与坚实的民众基础动员社会资源并开展活动;第三,非政府组织往往采取各种非竞争或竞争性的手段,来获取各种必要的社会资源并提供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②非营利性第一,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实现整个社会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为宗旨;第二,非政府组织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 ;第三,非政府组织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③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第一,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
非政府组织是基于志愿精神的志愿者和社会捐赠;第二,非政府组织活动是公开的和透明的,使用的是社会公共资源,提供的是社会公共物品,其运作过程和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有向社会公开、保持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的必要性;第三,非政府组织提供两种类型的竞争性公共物品:一是提供给整个社会不特定多数成员的所谓公益性公共物品”:二是提供给社会中某一部分特定成员的所谓“互益性公共物品"。
三、论述题1.论述政府职能的模式。
答: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政府职能模式有着不同类型,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会不断地更替和转变。
(1)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是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
它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
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把政府看作是公共的领域和政治的领域;市场是私人活动的范围和个人的领域,在市场中,个人的自由、财赔、安全等是他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