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技能部分
(考官版)
(一)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
姓名:学号:得分:
主考者签字考核日期
(一)小儿骨髓穿刺术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1.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如何处理?
穿刺部位不佳,未达到骨髓腔;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dry tap),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部分恶性肿瘤浸润骨髓。
骨髓穿刺时如因组织块堵塞针腔而抽不出骨髓液,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再行抽吸。
如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少许稀薄血液,则为干抽,需要更换其它部位再穿,或者做骨髓活检。
2.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证:血液病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的评估;了解非血液系统肿瘤有无骨髓侵犯;临床疑难病例,疑有隐匿的造血淋巴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发热待查,病原生物学培养;造血干细胞培养、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紧急情况下输液。
禁忌证:血友病;局部皮肤感染;躁动而不能合作者;生命体征不平稳。
术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
3.判断骨髓取材良好的指标是什么?
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抽取的骨髓液内含有骨髓小粒。
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血片细胞分类中的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
4.胸骨骨髓穿刺有何优缺点?
优点:胸骨体部位主要是红髓,骨髓液含量较其他穿刺部位丰富,是骨髓造血的最后堡垒,当其他部位抽吸失败时,可选择胸骨穿刺,得到较理想的骨髓标本;尤其对增生低下的疾病,如再障的诊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也是小儿骨穿的穿刺部位之一。
缺点:因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厚,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时需十分谨慎小心,动作不可粗暴,严防穿刺损伤,同时该处不能行骨髓活检术。
该部位穿刺时患者常容易紧张害怕,需向患者做好操作前的解释和安慰工作。
5.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有何主要区别?
骨髓穿刺是抽吸骨髓液,涂片做细胞形态学检查。
而骨髓活检是取骨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骨髓活检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可以较全面的了解骨髓的组织形态,此点优于骨髓穿刺涂片,例如在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骨髓纤维化程度的判断、骨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等方面,骨髓活检优于穿刺。
而对单个细胞形态的分析上,则不及骨髓穿刺涂片。
(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
姓名:学号:得分:
主考者签字考核日期
(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1.定位:正中静脉在颅冠缝,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向前与下颌后静的后支吻合,与乳突导血管相连,故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显露清楚。
2.误入动脉时,回血呈冲击状,逆流不进,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或滴速慢,用注射器推入部分生理盐水血管会发白,有反应的患儿会出现痛苦的哭叫。
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停止输液,穿刺点局部按压,防止血肿。
3.静脉补钾时,需核对其浓度:不超过0.3%,采用静脉滴注,询问患者小便是否正常。
4.抗生素使用前:需询问过敏史,部分药品需先做皮试;3天内做过皮试(-),则不用再做。
5.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异常情况,防止液体外渗。
6.若为特殊药物(如高渗、刺激、血管活性药物和有滴速控制的药物等),应先用生理盐水针筒接头皮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连接输液管。
7.输液反应:发热、心肺负荷过重、静脉炎、空气栓塞、液体外渗。
8.核对:三查八对(操作前、中、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两个有效期:总有效期、开封后有效期,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开封后有效期为2天;检查输液瓶和沉淀:应正、侧、倒各检查一次。
包装的密封性。
9.适应证
(1)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3)输入药物,维持营养,供给热量。
10.禁忌证:头部外伤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