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合同的成立(二)分解

第二章 合同的成立(二)分解


二、承诺的方式 指受要约人通过何种形式将承诺的意思表示 送达给要约人。一般采用通知的方式,但根据交 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 外。(意思实现)ART.22 对于承诺的方式是否作为承诺的有效要件, 学者有不同看法。通说:承诺的方式是否应作为 有效承诺的要件,主要取决于要约的内容是否对 承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承诺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分类: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案例1:甲向乙发出欲出售100顿货物的 要约,乙提出,他同意要约的条件,但 希望购买200顿货物。
案例2:甲有电脑主机及显示器一台,现 向乙发出要约:主机单卖1000元,显示 器单卖500元,如一起购买,则1400元 。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art18.1:缄默或不行动 本身不等于接受。但是有如下情况的,其应当作为承 诺的一种方式: 1、受要约人先前曾向要约人发出要约邀请,在邀请 中明确表示,在对方发出要约后的规定期限内不作答 复,则视为承诺。甲向乙询问价格时提出,一旦乙报 价,自己在10内未作答复的,则乙可以发货。 2、双方当事人在经过反复磋商后,已经达成了初步 协议,一方更改了初步协议中的某些条款,并要求另 一方就这些条款的修改尽快作出答复,并提出如不在 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则视为接受。 3、根据双方的当时人之前的交易惯例以及当地的交 易习惯。
第二章 合同的成立(二) --承诺及合同订立的方式
第三节、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和要件 1.Art.21: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 示。其法律效力在于一经承诺并送达要约人,合 同便宣告成立。 2、有效的承诺,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具有法律效 力: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
◎只有受要约人才能做出承诺,但是要注意要约的发出对象是 特定的个人还是特定的数人。若是特定的数人,则任何人都可承 诺。 ◎第三人不是受要约人,不能做出承诺。 第三人向要约人做出承诺的,视为___? ◎承诺可以由受要约人作出,也可以由其授权的代理人作出。 但必须是向要约人做出,否则只能视为对他人发出的要约。 ◎承诺可以向要约人本人或其代理人做出。 ◎ 在要约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形下,要约并非当然失 效,若合同履行行为不涉及人身性质,受要约人可以向要约人的 继承人做出承诺。 要约人为法人的,则法人终止时,要约失效 。 受要约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形以此类推。
---- 《选择权之概念》谢哲胜
『思考题』:
甲欲出卖某车与乙,草成一函,放置桌上。试问 以下情形,买卖契约是否得因乙的承诺而成立: 1、甲寄信与否,其意未定,外出观光时,其女 佣径自为其寄出。 2、甲于3月1日寄信,3月3日下午到达乙。甲于3 月2日以限时挂号信表示撤回,邮差于3月3日上午送 达时,乙恰外出,留下领取通知书。乙于3月3日下午 发出承诺函件,并于3月5日前往邮局取信时,始知甲 撤回之事,并发迟到之通知。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英美法中的镜像原则(mirror rule)』 具体体现在:承诺必须是无条件的承诺,不得 限制、扩张或者变更要约的实质性内容,否则,不 构成承诺,应视为对原要约的拒绝并作出一项新的 要约,或称为反要约。 现代各国合同法都倾向于认定这里的内容一致 指的是实质条款的一致,而非完全的一致,在承诺 改变了要约的非实质性内容而要约人未及时表示反 对的情况下,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 Art.30,31( 有条件地缓和)
• 甲向乙兜售某种家庭装饰用的“墙镜”,提 出以每面镜子1000元的价格出售,并向乙提 供了草拟的合同书。乙表示愿意购买,但在 签字的时候,将每面镜子价格改为999元,将 合同书签好后,寄给了甲。甲收到合同书后 ,未即时表示反对,后在发货时,双方就价 格问题发生争议。 试分析此案中的合同是否成立。
• 然而,随着交易的发展,要求承诺与要约内容绝对一致,确不利 于促成许多合同的成立,从而不利于鼓励交易。所以,美国合同 法对镜像规则作出了一定的修改,认为承诺 “只要确定并且及时,即使与原要约或原同意的条款有所不 同或对其有所补充,仍具有承诺的效力,除非承诺中明确规定, 以要约人同意这些不同的或补充的条款为承诺的生效条件” (《美国统—商法典》第2—207条)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9条也作出了与美国统一商 法典相同的规定。因此,在承诺改变了要约的非实质内容,要约 人未及时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应认为合同已经成立。这一立法经 验应为我国统一合同法所采纳。
所谓“承诺无须通知的情形”,有: ①交易习惯,如旅馆房间、饭店酒席的预定 等;(主要发生在非即时场合下) ②事件的性质,如现物交易、紧急情况、邮 购等; ③要约人在要约时预先声明承诺毋须通知。 所谓“可以认为是承诺的事实”,是指 那些在客观上足以推断有承诺意思存在的受 要约人的行为,主要有:
①一般的履行行为或准备行为,即所谓的“行为承诺 ”,即通过行为作出承诺,如商家接到定货单后,不 做承诺的答复,径直发货;又如旅馆接到旅客预定房 间的通知后清理整备房间;再如《合同法》第236条: “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 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 不定期。”。 ②占有行为,即将送来的物品占有、使用、消费,如受 要约人拆阅与要约同时送来的书籍,开吸与要约同时 送达的香烟,或将合同成立的消息通知第三人等等。 另外,“可以认为是承诺的事实”还必须是在要约 的有效期内发生或出现,意思实现方才成立。
五、特殊订约方式: 1、交叉要约 订约双方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方式,相互不约 而同地向对方发出了内容相同的要约。关于交叉要约 是否可以成立合同,有争议。从鼓励交易的角度,可 以认定双方已经达成合意。 2、同时表示:与交叉要约本质相同,只不过为通过对 话方式作出,如对第三人作出的方案,同时接受。 3、意思实现:P68 租赁合同、房屋买卖。 4、竞争缔约:招标投标程序 、拍卖。
(4)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承诺中必须明确表明与要约人订立合同,才能因 承诺而使合同成立。如“愿意考虑你的条件”“对你 的意见表示谨慎的赞同”等,都不是明确的订约表示 ,不能产生承诺的效力。如果答复中包含了承诺的意 思,但订约的意图不十分明确,在此种情况下,应根 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来确认承诺是否有效。 如果要约中包括的合同主要条款可以分开,某些 情况下,则对部分条款承诺,不妨碍合同的成立。
• 依民法第九十五条第二项规定,表意人于发出意思表示通知 后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或其行为受限制者,其意思表示不 因之失其效力。若所欲成立之契约对要约人有一身专属性, 应解为要约因要约人之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而消灭,选择权 人不得行使承诺之权利。
例如由选择权人决定是否由要约人为其作人像素描,此一 给付因具有一身专属性,故应解为因要约人死亡而消灭。如 不是一身专属性,则选择权人得对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为 权利行使之意思表示。
• 一男子在旅店住房 ,房中的酒架上有许多 酒且有标价, 男子未注意标价, 以为是免 费的, 于是喝了。 • 男子的行为是否构成意思表示? 旅店要 求其付款, 他能否拒付??
• 旅店将明码标价的洋酒放在房间内,构成了 以实物形式提出的买卖合同要约,取而饮之 构成承诺。双方达成了买卖合同。 • 值得注意的是,该男子当然存在重大误解, 原则上可请求法院和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 是在撤销前该合同是有效的。所以,该男子 不能拒付。其只能向法院请求变更,因为原 物已经无法返还。
六、格式合同(格式条款) (一)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ART.39 P63 (二)格式条款特征 1、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 2、重复使用 3.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 (三)格式条款的规制 P66
• 镜像原则(mirrorrule),要求承诺如同照镜子一般照出要约的 内容,即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一)明示承诺:即口头或书面的方式 明确地承诺。如果要约没有规定特别的承 诺方式,则要约人可采用明示承诺。
(二)默示承诺:默示方式的承诺,可分为推 定承诺和沉默承诺两种。后者指单纯的沉默或 不作为,这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 特别约定的情形下才能发生承诺的效力,否则 不能视为承诺。 推定承诺,又称为意思实现,指在承诺无 须通知的情形下,如果在合理期限内发生了可 以认为是承诺的事实时,推定承诺已经作出, 合同成立。
• ◎如何判定合同的实质性条款? 未来的合同中应当具有的条款,如果缺少 这些条款则未来的合同便不能成立或者存在 重大缺陷。 • Art.30:有关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 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 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可以作为实质性 条款的参考。 • 案例
*此为合同法的任意性固定,有其他相反情形的(习 惯、约定、合同的性质等),可以不按Art.30判定实 质性条款。对合同实质性条款的列举,本身就是有缺 陷的,因为合同的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实质性内容也 不同。正因为这个原因,《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Art.2.11并没有具体列举什么条款是实质性条款,而 只是认为什么是实质性条款必须依交易具体情况而定 。 而且,在很多情形,承诺人对要约的主要条款作 出轻微变更的,一般也不认为构成反要约。 对于非实质性条款的修改,通常不影响合同的成 立。但是,即使是对非实质性条款进行修改的,在以 下两种情况下,也会导致合同的不成立。Art.31。
(5)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 Art.22:承诺应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 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 出承诺的除外。 采取何种通知方式,应根据要约的要 求确定。如果要约规定承诺必须以一定方式 作出、否则承诺无效的,那么承诺人作出承 诺时,必须符合要约人规定的承诺方式,在 此种情况下,承诺的方式为承诺生效的特殊 要件。如要约未特别规定承诺的方式,则不 能将承诺的方式作为有效承诺的特殊要件。
• 四、承诺撤回及迟延 • ART.27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 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 ART.28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 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 ART.29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 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 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 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 撤回迟延的情形可参照要约撤回的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