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茶诗2

苏轼茶诗2

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元佑七年(1092),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产自武夷山 麓建州北苑的壑源新茶并诗一首。诗人和诗一首以表谢意。 苏轼认为茶似二八佳人,清白可爱,自然质朴,对茶的喜爱 之情,跃然纸上。
作品分析
“一枪一旗 ”:叶嘉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 一旗,岂吾事哉!”这句话既刻划了叶嘉少年英俊的神 彩风姿,其中“一枪一旗”又暗示所写的是茶。 “清白”:双关。既指茶色,亦指人品。宋徽宗《大观 茶论·色》:“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清白为次,灰 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作品分析
“矫然有龙凤之姿”:龙凤,指压有龙凤纹样的团茶。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 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容貌如铁”:此处所写为团茶,故有如铁之喻。 “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臣山薮猥士,幸 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实为饮茶 之过程。
嘉以皂囊上封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 但未知其实耳,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 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 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 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皂囊:古代臣下上书皇帝,若事涉机密,可以用皂囊封装。 久饫卿名:尤言久闻大名。饫(yù),饱,丰足。 槌提:用槌敲击。 山薮猥士:山林卑贱之士。
《叶嘉传》
上方欲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 以兵革为事。而大司农奏计国用不足,上深患之,以问 嘉。嘉为进三策。其一曰: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资,一 切籍於县官。行之一年,财用丰赡。上大悦。兵兴有功 而还。上利其财,故榷法不罢。管山海之利,自嘉始也。 榷:征税。 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
《叶嘉传》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遣使 臣督促。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 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亲至山中,为之劝驾, 始行登车。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 凤之姿,后当大贵。” 赍:(jī)携带。 相者:看相的。 矫然:高大强健的样子。
《叶嘉传》
作品分析
苏轼在《叶嘉传》中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威武不屈, 敢于直谏,忠心报国的叶嘉形象。 其实,《叶嘉传》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写的一篇 传记文,叶嘉实指茶叶。《叶嘉传》通篇没有一个“茶” 字,却处处表现出茶的存在,作者着力挖掘茶所蕴含的 文化精神,写出了“清白”“飘然”“风味恬淡”的内 在气质。
《叶嘉传》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 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 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於世。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 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 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 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 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谒者:皇帝的近侍。 敕:命令。给传:供给车马。传,驿站的车马。
《叶嘉传》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良者,每岁贡焉。嘉子 二人。长曰抟,有父风,袭爵。次曰挺,抱黄白之术。 比於抟,其志尤淡泊也。尝散其资,拯乡闾之困,人皆 德之。故乡人以春伐鼓,大会山中,求之以为常。
《叶嘉传》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 於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huǒ),然风 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 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彻侯:秦汉时最尊贵的爵位。 八座:朝廷的高级官员。东汉以六曹尚书、令、仆射为八座。
《叶嘉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 “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 命左右仆於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 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 乎?”上顾左右曰:“始吾言嘉刚劲难用,今果见矣。” 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既 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上以不见嘉月余,劳 於万机,神(卄尔)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喜甚, 以手抚嘉曰:“吾渴见卿久也。”遂恩遇如故。
《水调歌头》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 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 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 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胜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 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兔毫盏
《叶嘉传》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 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 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於中土,当饮 其惠矣。”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上谷:河北广灵县。 郝源:即壑源,今建瓯市东峰镇福源村。
作品分析
“屑屑就师” :屑屑,细碎。师,此处指筛子。宋代 饮茶,先将茶碾成细末,再用茶罗筛过。 “启乃心,沃联心”:开启你的心,灌沃我的心。语见 《尚书·说命上》。此处喻指茶的馨香直沁心田。 “钜合侯”:钜,通“巨”。钜合即大盒。宋代宫廷中 以银盒盛茶,故苏轼有此说。《宋史·苏轼传》:“轼 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荣甚 厚。”
《叶嘉传》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 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选间,上 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之,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之谓也。於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 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朝廷宾客,遇会宴享,未始不推 於嘉。上日引对,至於再三。 少选间:隔一会儿,不多久。 引对:召见臣下对话。
作品分析
“尚书,联喉舌之任也”:一方面表现叶嘉深得信任, 又说明这是一种作用于喉舌的饮料。 “上以不见嘉月余,劳於万机,神(卄尔)思困,颇思 嘉”:茶之功效。 “令郡守择其宗支良者,每岁贡焉”:指贡茶制度。
作品分析
“嘉子二人。长曰抟……次曰挺”:抟,谐音团茶。挺即 京挺,北苑茶之佳者。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序》:“唐 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制其 佳者,号曰京挺。”
作品分析
苏轼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 对茶史、茶的采摘和制造、茶的品质、茶的功效、茶法, 特别是对宋代福建建安龙团凤饼贡茶的历史和采摘、制 造,宋代典型的饮茶法——点茶法进行着具体、生动、 形象的描写。
作品分析
虚实结合 :叶嘉这个名字出于东坡的杜撰,而欧阳高、 郑当时、陈平等人却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再如陆先 生是唐代人,汉帝绝不可能读他的书,这里真实的人物 与虚构的事情又揉合在一起。
《叶嘉传》
夫先王用於国有节,取於民有制,至于山林川泽之利, 一切与民。嘉为策以榷之。虽救一时之急,非先王之举 也。君子讥之。或云管山海之利,始於盐铁丞孔仅、桑 弘羊之谋也。嘉之策未行於时,至唐赵赞始举而用之。 孔仅,西汉时南阳冶铁商,武帝时为大农丞,主持盐铁专 卖。桑弘羊,汉武帝时任大司农,主张实行专卖。 赵赞:唐代人。高承《事物记原》卷一“榷茶”条:“榷 茶起于唐建中贞元之间,赵赞、张傍建议税又加枢要之务焉。因诫小黄 门监之。有顷报曰:“嘉之所为,犹若粗疏然。”上曰: “吾知其才,第以独学未经师耳。嘉为之,屑屑就师, 顷刻就事,已精熟矣。”
名曹:名流。 枢要:机要部门。
《叶嘉传》
上乃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 三人,与之同事。欧阳嫉嘉初进有宠,曰:“吾属且为之下 矣。”计欲倾之。会天子御延英,促召四人。欧但热中而已; 当时以足击嘉;而平亦以口侵陵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 颜色不变。欧阳悔曰:“陛下以叶嘉见托吾辈,亦不可忽之 也。”因同见帝,阳称嘉美,而阴以轻浮訾之。嘉亦诉於上。 欧阳高,汉代学者,以传授《尚书》闻名。郑当时,汉代人, 武帝时任大农令,后迁汝南太守。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士, 后封曲逆侯。 訾:(zǐ)诽谤。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是诗人流放海南时所作。“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 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杨万里称此诗 “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古今作者皆难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