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学习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学习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精心整理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
C.
D.
E.
2.
A
B
C
D
E
3.
A
B
C
D
E
4.
A
B
C
D
E
5.
A、1
B、1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1.
2.
3.
4.
5.
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
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
何因素进行修正。

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
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
10.
1.
2.
70Gy /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

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

对于大的肿瘤,
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3.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

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

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4.
5.
答:
or ,(
1.
答:
(2)
癌、
(3)
2.什么是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两者有无联系?(6.2.3)
答:放射治疗的应用立足于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而尽可能的给予周围的正常组织的最小的损伤。

射线对细胞作用的程度即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再增殖能力有关。

一般地讲,未分化而有分裂活动的肿瘤放射敏感,而分化好的肿瘤放射抗拒。

放射敏感性表达的是肿瘤对照射的反应——肿瘤缩小的程度及速度。

在放射敏感
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

一个肿瘤可能放射敏感但不能治愈;反之,某些肿瘤虽然相对较抗拒,但能为单纯放疗或与其他措施相结合而被治愈。

例如:乳腺癌或前列腺癌,这两个癌放疗后体积都缩小很慢,但用放疗治愈的可能性都很大。

相反,一个弥漫性的恶性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在几次分次照射后肿瘤就可能完全消退,然而治愈的希望却很小。

3.
答:
4.与热疗的综合治疗对较大的肿瘤,其中心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乏氧状态不利于放射治疗,可用热疗方法弥补,使放疗不易控制的乏氧细胞在加热中首先被杀死。

4.试述影响放疗效果的主要因素(6.3.1)
答:1)肿瘤的组织类型:判断肿瘤能否用放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一般认为起源于放射敏感组织的肿瘤对射线也敏感,如淋巴肉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

来源于中等敏感组织的鳞状细胞癌属于中度敏感,腺癌则需要很大的剂量,对于大多数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单纯放疗几乎无效。

2)肿瘤的分化程度:同一类肿瘤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效果各异,分化程度越
3
4
5
6
膀胱;生长于食管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肺、脊髓,皆不易给到较大剂量,而生长在皮肤上的鳞癌部位表浅,易定位,影响正常组织少,易达到足够剂量,所以治疗效果满意。

7)瘤床:瘤床即包绕肿瘤生长的根部组织。

瘤床组织松软者,血液供应丰富,疗效较好,如扁桃体癌。

瘤床组织硬固,血液供应差,疗效差、如疤痕癌。

8)年龄;患者年龄小整个机体能力旺盛,所患的肿瘤对射线也相对敏感,但年幼者肿瘤蔓延机会多,近期疗效虽好而远期效果差。

9)营养差与贫血:这些患者对射线耐受性差,放射反应重,影响放疗顺利进行。

更重要的是肿瘤组织由于贫血乏氧明显地影响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

10)合并感染:感染可加重局部组织乏氧程度,影响放疗效果。

5.
Kv 级X
等。

6.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

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

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影响因素有
1. 剂量:剂量越大反应越重。

同样的剂量,时间越短反应越重。

2.照射面积:照射面积越大则反应越重。

3.照射部位:上腹部照射最易引起全身放射反应,四肢照射很少引起全身放射反应。

4.射线能量:射线能量越大,作用部位深,引起的反应也重。

加速器的电子线作用表浅很少引起全身反应。

5. 设备因素:机器防护屏、屏蔽不够完善漏出射线较多,对全身影响明显,很
7.
答:

要选择合适的放射线,正确掌握时间剂量因素,照射范围要适当,及时调整照射野,避免照射野重叠形成超量区。

注意保护照射区的皮肤,避免外伤及刺激。

对有过皮肤湿性反应并已形成放射花斑样瘢痕者要注意保护,避免一切理化刺激,一已有溃破应给予局部清洁、抗炎,增加营养。

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清创后加皮瓣移植手术。

8.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6.3.1)
答: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

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

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

此时若有感染,
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

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

9.试述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与治疗要点及预后(7.3.3)
答:为了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与剂量。

乳腺癌作放射治疗,最好作切线野,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

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

X线检查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及时停止放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继发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减轻愈合时的纤维化程度,并减轻气急症状。

一般用强的松,每日40mg,4次分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