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疼痛的组织特征
5 、肌源性疼痛:肌肉的疼痛是深在的,模糊的 钝痛。疼痛可因肌肉缺血而发生。持续性肌肉 收缩使代谢性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内,并使肌 肉的血液供应减少。代谢的最终产物具有刺激 性,并在颈紧张状态的颈痛中起一定作用。强 力的肌肉收缩与持续性收缩一样,能使肌筋膜 的骨膜附着处受到牵拉,引起局部疼痛和压痛。 此外,被动地牵拉肌肉或使肌腹主动地收缩都 可能产生疼痛。细小肌纤维的撕裂或肌肉内纤 维成分的断裂可产生同样的后果。
• 董福慧教授:男,1951年12月生,中国中医研 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基础 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 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1991年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 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
病因病理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根据其主要临床表 现,如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缺失、 感觉过度、疼痛等常见症状,在祖国医 学中属于“麻木”、“不仁”、“痹 症”、“痛症”等范畴。
病因
姿势和职业性:肢体长时间维持在一种使神经受压或 受拉的姿势不动,或工作中神经反复受压、摩擦均可 引起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如枕臂入睡,桡神经在肱骨 干外侧长时间受压,易患桡神经螺旋沟综合征;长期 反复的循环载荷造成局部组织的代偿性增生肥厚; 如 惯于采取屈肘支撑的姿势,或木工由于屈肘活动过度 而使尺神经在肘部受压,则易患肘管综合征。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许多人超常时间伏案 工作, 使颈肩部软组织劳损, 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的发 病率明显增加。
疼痛的组织特征
在皮肤和其它组织内分布了许多感受器末 稍,其中最常见的是游离神经末稍,一根感觉 纤维有许多分支,所以其感受野是一个较大的 皮肤区,与邻近的感受野彼此互相重叠。因此 刺激皮肤一个点不是激活一个感受野而是激活 几个感受野。在临床上应注意与下列组织引起 的疼痛相鉴别:
疼痛的组织特征
1、椎间盘源性疼痛:髓核组 织中无神经纤维和神经末 梢,仅在纤维环浅层有窦 椎神经分布。椎间盘源性 腰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 病变所致的腰痛,有别于传 统的内紊乱,可描述为“化 学介导的椎间盘内紊乱、 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 痛”。
病因
其他:如石膏绷带固定过紧,夹板纸压垫位置不当, 止血带时间过长或麻醉时体位不当引起的皮神经长期 受压, 尤其止血带在四肢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 所 带来的并发症已受到广泛注意, 应用止血带所致的神 经麻痹可以引起肌力减退, 僵硬, 水肿, 感觉异常 和疼痛等。 有人称其为止血带用后综合征。 有报道 认为应用止血带患者72%以上存在肌电图异常。 应用 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术后的影响更大, 多数认为1~3小 时为安全限。 对神经受压引起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与外膜通透性变化, 引起神经内膜水肿, 微循 环障碍有关。 另外手术切口瘢痕粘连造成的皮神经卡 压综合征也较常见。
病因
应力集中: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 力使物体产 生变形, 但物体内部的材料也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这 种物体内部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在力学上称为应力。 它的大小与外力相等而方向相反。人体各种组织器官 在承受外力时同样也产生应力, 根据应力的方向可归 纳为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当某个方向的应力远 远大于其它方向或其它方向为零应力时, 称为应力集 中。 应力集中在工程方面可以引起材料或结构的破坏, 在人体则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如骨质 增生,骨刺形成,筋膜肥厚,肌肉肥大等,这些病理 改变不仅使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是造成皮神 经卡压的潜在因素或直接因素。
临 床 表 现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个慢性渐进性的临床 过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或感觉异常,局部 肌肉紧张但不影响躯体运动。
临 床 表 现
• 疼痛
– – – –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时间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组织特征
• 压痛
– 压痛点 – 激痛点
疼痛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疼痛是一种慢痛, 其特 点是疼痛缓慢的产生, 呈烧灼感,定位较差, 持续时间久,有时呈难以忍受的疼痛。 在临床上对皮神经卡压引起的疼痛进行分析 时要注意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组织特征, 在纷杂的临床征状中理出一个清晰的诊断治疗 思路,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肌肉紧张
当感受疼痛的游离神经末稍受到伤害性刺 激,可反射性的引起相应肌肉的急剧或持续收 缩,即所谓的保护性反射。当肢体处于静力状 态时,持续性肌肉收缩会导致紧张性肌炎。等 长收缩时,所有参与动作的肌肉同时收缩。不 论肌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精神紧张,还 是由于不良姿势,疼痛的原因是缺血。肌肉收 缩时,肌内压增高,血管被压缩并阻断肌肉的 血循环,而收缩的肌肉还在做功,代谢产物堆 积,组织缺血、缺氧,产生疼痛。
概 述
临床许多皮肤感觉障碍的病变与一些痛症均与皮神经 卡压有关,常被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筋 膜炎”,接受多种方法长期反复的治疗而疗效欠佳。 目前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此病的发病率呈日 益增高的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寻求一种有效,安全, 快捷,经济的治疗方法。为此董福慧教授提出了皮神 经卡压综合征这一新的病名,并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 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病理
周围神经卡压的病理过程有三个基本变化: • 早期局部缺血,致血-神经屏障破坏,微循环障碍, 导致神经内水肿。 • 继而发展至中期结缔组织变化,神经外膜增厚,神经 束间结缔组织增生。 • 随着神经卡压程度的进行性加重和时间的延长,后期 有髓纤维出现瓦勒变性(轴突坏死),神经束间形成粘 连以及永久性瘢痕。
疼痛的组织特征
4、 韧带和关节囊: 黄韧带 和棘突间韧带对疼痛刺 激并不敏感。关节突关 节的滑膜富有感觉神经 和支配血管运动的交感 神经。当这些滑膜的神 经和血管遭受刺激、挤 压或其他炎症累及时, 能够产生显著的和相当 剧烈的疼痛,并且波及 邻近组织,产生牵涉性 疼痛。颈部所谓“关节 痛”主要来源于关节周 围的关节囊组织。
疼痛的组织特征
6、滑囊、筋膜、皮肤„„
压 痛
压痛在皮神经卡压综和征的临床表现 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准压痛点是明确 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前提。一般认为,在 人体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中分布有 一些过敏区称为触发点(Trigger points),其特征是压痛,触诊阻力增高, 触发点周围过敏并产生牵涉痛。在分析 压痛点的性质时,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常见的
疼痛的组织特征
2、硬脊膜及神经根:近侧有疼痛感、远侧有感觉异常或 麻木感。脊髓的硬膜在椎管内并无升降,只是在前屈 时,它们被拉长到最大生理限度。伸展时,硬膜皱褶。 脊柱运动时,神经根在椎管内并不活动,但在硬膜被 拉紧或出现皱褶时,神经根随之变得紧张或松弛。神 经根损伤的病理必须包括椎间孔腔隙的缩小,无论是 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骨赘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前方 侵害,关节突关节炎症导致的后方侵害和由神经根鞘 内的炎症或纤维化压迫神经,混合神经在穿出椎间孔 之前,其运动与感觉部分仍保持分离。神经的运动根 (腹根)紧贴钩椎关节,感觉根(背根)则靠近关节 突及其关节囊,这种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概 述
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 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 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的不同程度的感觉障 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 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周围神经的细小神经分支”“周围神经卡压包含皮神经卡压” 如:肩胛背神经卡压、颈神经后支卡压、臀上皮神经卡压、股外侧 皮神经卡压、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等等。
病理
皮神经卡压的主要的病理改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断增加的组织压力造成对神经直接的压迫损害; 二、承受组织压力增高而带来的血供缺乏导致神经的缺 血性损害; 三、卡压后轴浆运输受到影响; 四、神经受到严重的卡压时,神经束膜可发生显著的病 理变化,束膜增厚、束间粘连或疤痕形成,以及神经 外膜增厚,使得神经束变硬变窄,不能完成其生理功 能而形成继发的卡压因素。
疼痛的部位
好发部位多见于颈、肩、腰、背、 臀或四肢关节的骨突部位。这些部位长 时间承受较高的应力, 容易产生局部软组 织高张力状态。这与人们现代生活和工 作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比如从事电脑 工作人员, 极易造成颈肩部的疼痛。长时 间的驾驶, 下腰部的疼痛时有发生。
疼痛的时间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疼痛时间多见
肌肉紧张
缺血性肌痛的原因不仅是缺血,有刺 激性的代谢产物,如 H+ 、 K+ 和乳酸聚积 都能致痛。组织缺氧和代谢产物淤积的 联合作用使组织发生炎症,最终将导致 肌肉和邻近组织的纤维化反应,从而形 成一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循环。
其它
在长时间的皮神经卡压病例中,临床表现出 一些特殊的症状体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痛性结节: 痛性结节在皮神经卡压综合 征患者中的发生率特别高,仔细的触诊可以辨 别其所处的解剖层次,多在深筋膜层。质地柔 软,轻柔地按压3~5分钟可自行消散或使其体 积缩小。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增 生肥厚的筋膜与其下方紧张痉挛的肌肉的复合 体。
其它
(二)条索状包块:条索状包块是皮神经 卡压综合征患者的另一个特殊体征,其 解剖层次也多位于深筋膜层。四肢关节 的骨突部位多见。包块的表面比较光滑, 活动度好,有明显的压痛,有时向远近 端放射痛。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其它
(三)放散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散痛是皮节之间对疼痛的交叉 感觉产生的。其特点是以压痛点为中心,疼痛 向周围放散。尤其在四肢,放散的范围有时很 远,容易与放射痛混淆。但凡放散痛并不累及 运动神经,所以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不受影 响。通过仔细的物理检查,如神经干的牵垃或 张力试验,可以准确的进行鉴别。
筋膜间室内高压: 各种因素引起的筋膜间室内压力增 高, 如炎性渗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 这种压力 在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挛缩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 生了病理性刺激, 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 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 生牵拉或压迫。这种软组织张力性皮神经卡压在慢性 劳损性疾病所产生的疼痛中已经成为主要的病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