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骨关节发育畸形
(五) 马蹄内翻足
马蹄内翻足为最常见的足部畸形,约占 足部畸形的90%,发病率为0.1%,男比女 为2∶1,双侧多见,可单独发生,亦可 与并指、多指、多关节挛缩等畸形并存。
【临床与病理】
病因不明,有遗传、神经异常和子宫 内体位异常等学说。
多数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畸形,学走 路之后逐渐加重,表现为前足内收、内 翻,后足内翻、跖屈等。患儿用足尖或 足外缘甚至足背行走,步态不稳。
【影像学表现】
患儿常在2岁以后出现X线改变;
桡骨短而弯,尺骨相对地增长并向远端和背侧突出, 二者形成“V” 形切迹;
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尺侧明显倾斜(内倾角正 常值为20°~35°),内侧有缺损;
近列腕骨形成以月骨为尖端的锥形,并嵌入桡骨和 尺骨形成的“V” 形切迹内。腕骨角(正常值130°) 变小。
【影像学表现】
X线:距骨扁而宽,近端关节面呈切迹 状,距骨中轴线(正位观)的延长线向外 偏离第一跖骨(正常应穿过第一跖骨)。 跟骨短而宽,有内翻及上移位,几乎与胫 骨后缘接触。舟骨呈楔状。前足内翻并呈 马蹄形。足弓凹陷,跖骨相互靠拢。第五 跖骨肥大,第一跖骨萎缩。
骺和尺骨发育正常,致使桡骨变短弯曲,下尺桡 关节脱位和继发性腕骨排列异常等。
此种畸形常双侧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至青春 期,症状开始明显,表现为前臂短而弯曲,手腕 无力,尺骨远端向背侧脱位,脱位易复位但不能 维持。腕关节背伸、尺偏和旋后活动受限,活动 后腕关节疼痛。
若双侧马德隆畸形合并肢中段短肢型侏儒症, 即称为软骨骨生成障碍(dyschondrosteosis)。
X线:髋臼发育异常表现为髋臼浅,发育不 规则,股骨头较对侧发育小,常出现骨骺的缺 血坏死。髋臼的发育情况可测量髋臼角,其正 常值为30°~12°,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出 生时为30°,1岁时23°,2岁20°,以后每增 加1岁,髋臼角减少1°,到10岁时为12°左右 (即成人的髋臼角)。髋臼角增大为发育异常。
(四)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有两种含义,其一为髋臼发育不良,其二为髋关节不 稳定。为了更好体现病变发展过程,命名为髋关节发 育异常(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P)更 为确切。
【影像学表现】
X线:肩胛骨高位症一般为单侧, 也可双侧。肩胛骨位置较高,较正常 小。在肩胛骨与脊柱间有时出现三角 形异位骨块。常合并颈胸椎畸形.
(三)马性遗 传病变。
(三)马德隆畸形
【临床与病理】 本病为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障碍,而外侧骨
本病病因不清楚。病理上,该病可累及骨骼、 肌腱、韧带、神经、血管、脂肪和皮肤等成分, 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体积异常增大。
【影像学表现】
X线:患肢骨和软组织均明显增大,骨纹理 表现正常。X线平片的价值首先是排除其他病 变引起的肢体局部过度增长,如肿瘤、创伤和 感染等;其次是可为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测量有多种方法,在 股骨头骨骺出现之前可用:
①内侧关节间隙(即泪滴距):即测量干骺端 的内侧面与相邻髋臼壁的距离,两侧相差不超 过1.5mm。此法用于检查髋关节向外侧脱位; ②外侧线(也叫Calve线):即髂翼的外侧面与 股骨颈外侧面的弧形连线,正常为连续的;
③Shenton线:为上耻骨支的下缘与股骨颈的内 侧缘的弧形线,正常为连续的,对髋的旋转改 变敏感。
【临床与病理】
新生儿发病率在1%左右,女孩是男孩的5倍,有家族史的则 增加20%的机会,多双侧发病。
发病原因包括机械因素与功能因素:98%的病变发生在怀 孕后期,多为羊水过少和臀位使髋关节受力异常所致;功能性 的是指DDP的新生儿的雌激素水平较高。本病还可并发斜颈、 多发性关节弯曲、脊柱发育异常等。
(二)先天性肩胛高位症
先天性肩胛高位症(congenital elevation of the scapula)又称Sprengel畸形。正常成人肩胛 骨位于第2至第7、8胸椎之间。本病患侧肩胛 骨可较正常侧升高2cm~10cm。
【临床与病理】
病因不明。妊娠第3周,上肢胚芽从第4颈椎 至第1胸椎节段胚胎长出,第5周出现肩胛骨。 此后肩胛骨一边发育,一边下移,如下降不完 全,即形成本病。高位肩胛常有骨、软骨或纤 维组织与颈椎、上胸椎连接。病人可伴有肩关 节外展受限。
股骨头骨骺出现之后,还可用下述方法测量:
① Perkin方格:自两侧“Y” 形软骨的中央划一横行 线,称为Hilgenreiner线,再经髋臼的外侧缘划其垂线, 称为Perkin线。二者形成的象限称为Perkin方格。正常 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正常股骨干骺端向上不应 超过Hilgenreiner线,并且两侧对称。从Perkin线到股 骨干骺端的最高点的水平距离两侧应对称;
骨关节发育畸形
一、四肢骨畸形
(一)先天性巨肢症
先天性巨肢症(macromelia)为上肢或/和下 肢一侧过度增长,是偏身肥大(hemihypertrophy) 中的一部分。临床上少见。
【临床与病理】
偏身肥大为一个肢体或一侧身体较对侧增 大,超过了正常变异的范围。一个肢体肥大即 为先天性巨肢症,右侧多见。肥大肢体软组织 似水肿样外观,皮肤粗糙,毛发粗长,关节因 负重过大,早期可出现骨性关节病
生后4个月内(即能行走前),可表现为大腿内侧皮纹不 对称,下肢不等长。患儿行走之后,可出现会阴部增宽、跛行 和“鸭步” 等表现,患肢外展受限,两下肢不等长。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髋臼角增大, (2)、股头发育小,(3)、股骨颈发育短小,(4)、髋关 节周围肌腱、韧带松驰。
【影像学表现】
②C-E角(center-edge angle):划一条连接两股骨头 中心点的线,再划其垂线通过股骨头中心点,由中心 点再划一条髋臼外缘的切线,后两条线的交角即为CE角。5岁~8岁时C-E角正常值为19°,9岁~12岁为 12°~25°,13岁~30岁为26°~30°。C-E角减小提示 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