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


模糊性与随机性的区别
事物 事物分确定性现象与非确定性现象
- 确定性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现象
- 非确定性现象分随机现象与模糊现象
* 随机性是对事件的发生而言,其事件本身有着明确的含义, 只是由于发生的条件不充分,事件的发生与否有多种可能性 * 模糊性是研究处理模糊现象的,它所要处理的事件本身是模 糊的
A : U {0,1} u A ( u),
其中
1, u A A ( u) 0, u A
函数 A 称为集合A的特征函数。
Ⅱ、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教授正视了经典集合描述的 “非此即彼”的清晰现象,提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 概念并非都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而概念的差异常以 中介过渡的形式出现,表现为“亦此亦彼”的模糊现象。

ab ab a b ,a b 1 ab 1 (1 a )(1 b)

模糊集的并、交、余运算性质 幂等律:A∪A = A, A∩A = A; 交换律:A∪B = B∪A,A∩B = B∩A; 结合律:(A∪B)∪C = A∪(B∪C), (A∩B)∩C = A∩(B∩C) ; 吸收律:A∪(A∩B) = A,A∩( A∪B)= A; 分配律:(A∪B)∩C = (A∩C)∪(B∩C); (A∩B)∪C = (A∪C)∩(B∪C); 0-1律: A∪U = U,A∩U = A; A∪ = A,A∩ = ; 还原律: (Ac)c = A ;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u0 是固定的,而 A* 在随机变动。 特点:在各次试验中,
模糊统计试验过程:
(1)做n次试验,计算出
x 140 A( x) 190 140
也可用Zadeh表示法:
0 0.2 0.4 0.6 0.8 1 A x1 x2 x3 x4 x5 x6
还可用向量表示法: A = (0, 0.2, 0.4, 0.6, 0.8, 1).
另外,还可以在U上建立一个“矮个子”、 “中等个子”、“年轻人”、“中年人”等模糊 子集. 从上例可看出: (1) 一个有限论域可以有无限个模糊子集, 而经典子集是有限的; (2) 一个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是 主观的. 隶属函数是模糊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模糊数学方法是在客观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主观 的方法.
A( xi ) 这里 表示 xi 对模糊集A的隶属度是 A( xi ) 。 xi
如“将一1,2,3,4组成一个模糊集合”可表示为
1 0.8 0.2 0 A 1 2 3 4
可省略
(2)序偶表示法
A {( x1 , A( x1 )), ( x2 , A( x2 )),, ( xn , A( xn ))}
ˆ b a b ab, a b ab a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4)有界和、取小算子 ( , )
a b 1 (a b), a b min{ a , b}
(5)有界和、乘积算子 ( ,)
a b 1 (a b), a b ab
(6)Einstain算子 ( , )
模糊数学

模糊集合概述 模糊聚类分析 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综合评判

三 四
一、概述:什么是模糊数学
•模糊概念

秃子悖论: 天下所有的人都是秃子
设头发根数n n=1 显然
若n=k 为秃子 n=k+1 亦为秃子
模糊概念:从属于该概念到不属于该概念之间 无明显分界线 年轻、重、热、美、厚、薄、快、慢、大、小、 高、低、长、短、贵、贱、强、弱、软、硬、 阴天、多云、暴雨、清晨、礼品。
(3)向量表示法
A ( A( x1 ), A( x2 ),, A( xn ))
若论域U为无限集,其上的模糊集表示为:
A
xU
A( x ) x
例 设论域U = {x1 (140), x2 (150), x3 (160), x4 (170), x5 (180), x6 (190)}(单位:cm)表示人的身高, 那么U上的一个模糊集“高个子”(A)的隶属函数 A(x)可定义为
1 B(u)
0 25
50
U
2、模糊集的运算 定义:设A,B是论域U的两个模糊子集,定义
相等: A B A( x ) B( x ), x U
包含: A B A( x ) B( x ), x U
并: ( A B )( x ) A( x ) B( x ), x U 交: ( A B )( x ) A( x ) B( x ), x U 余: Ac ( x ) 1 A( x ), x U
A0.5
A0.8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三、隶属函数的确定 1、模糊统计法
模糊统计试验的四个要素:
(1)论域U; (2)U中的一个固定元素 u0 ;
* A (3)U中的一个随机运动集合 ;
(4)U中的一个以 A* 作为弹性边界的模糊子集A,
* A 制约着 A 的运动。 可以覆盖 u0 , 也可以不覆盖 u0 , 致使 u0对A的隶属关系是不确定的。 *
共同特点:模糊概念的外延不清楚。 模糊概念导致模糊现象 模糊数学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模糊现象。 • 术语来源 Fuzzy: 毛绒绒的,边界不清楚的
模糊,不分明,弗齐,弗晰,勿晰
模糊性与精确性: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可互相转化
- 精确的概念可表达模糊的意思: 如“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 Fuzzy的概念也能表达精确的意思: 模糊数学不是让数学变成模模糊糊的东西, 而是让数学进入模糊现象这个禁区,即用 精确的数学方法去研究处理模糊现象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并: A B (aij bij )mn 交: A B (aij bij )mn 余: Ac (1 aij )mn
1 0.1 0.4 0 , B , 则 例:设A 0.2 0.3 0.3 0.2 1 0.1 0.4 0 A B A B 0.3 0.3 0.2 0.2 0 0.9 A 0.8 0.7
表示取大; 表示取小。
概述: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几个常用的算子: (1)Zadeh算子 ( , )
a b max{ a , b}, a b min{ a , b}
(2)取大、乘积算子 ( ,)
a b max{ a , b}, a b ab
ˆ ,) (3)环和、乘积算子 (
c
0.6 1 B 0.7 0.8
c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2)模糊矩阵的合成 定义:设 A (aij )ms , B (bij )sn , 称模糊矩阵
A B (cij )mn
为A与B的合成,其中 cij max{(aik bkj ) 1 k s}。 0.1 0.2 0.4 0.5 0.6 , B 0.3 0.4 , 则 例:设A 0.1 0.2 0.3 0.5 0.6 0.1 0.2 0.2 0.5 0.6 A B B A 0.3 0.3 0.3 0.3 0.3 0.4 0.5 0.5
概述: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Ⅰ经典集合与特征函数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对象集体。 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论域:对局限于一定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对象的全体。 通常用大写字母U、V、X、Y等表示。
论域U中的每个对象u称为U的元素。
在论域U中任意给定一个元素u及任意给定一个 经典集合A,则必有 u A 或者u A ,用函数表示为: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3、模糊矩阵 定义:设 R (rij )mn ,0 rij 1, 称R为模糊矩阵。 当 rij 只取0或1时,称R为布尔(Boole)矩阵。
当模糊方阵 R (rij )nn的对角线上的元素 rij 都为1时,
称R为模糊自反矩阵。 (1)模糊矩阵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设 A (aij )mn , B (bij )mn 都是模糊矩阵,定义 相等:A B aij bij 包含: A B aij bij
基于此,1965年, Zadeh教授在《Information and
Contr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论文“Fuzzy Sets”, 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
1、模糊子集 定义:设U是论域,称映射
A : U [0,1],
~
x A ( x ) [0,1]
A 称为 A 隶属函 确定了一个U上的模糊子集 A 。映射 ~ ~ ~
如:考虑年龄集U=[0,100],A=“年老”,A 也是一个年龄集,u = 20 ∉ A,40 呢?„扎 德给出了 “年老” 集函数刻画:
1
0 50
U 100
再如,B= “年轻”也是U的一个子集,只是不同 的年龄段隶属于这一集合的程度不一样,查德 给出它的隶属函数:
1 0 u 25 u 25 2 1 B(u ) (1 ( ) ) 25 u 100 5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3)模糊矩阵的转置
定义:设 A (aij )mn , 称 AT (aij )mn 为A的
T
转置矩阵,其中 aij a ji 。
(4)模糊矩阵的 截矩阵 定义:设 A (aij )mn , 对任意的 [0,1], 称
T
A (aij
( )
对偶律:(A∪B)c = Ac∩Bc, (A∩B)c = Ac∪Bc;
对偶律的证明:对于任意的 xU (论域), (A∪B)c(x) = 1 - (A∪B)(x) = 1 - (A(x)∨B(x)) = (1 - A(x))∧(1 - B(x)) = Ac(x)∧Bc(x) = Ac∩Bc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