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家长沟通记录内容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

与家长沟通记录内容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与家长沟通记录内容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班主任和家长要时刻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篇一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班主任:付雯雯刘辉,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父亲是工人,母亲为超市售货员。

刘辉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刘辉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圈中说话有人听。

刘辉一家原住在闹市区,后因住房拆迁,搬到城郊新建的开发小区。

由于小区的建设不配套,因此小区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农贸市场。

在农贸市场中,有附近的农民前来经商者,也有一些小区的居民加入到个体业余经商的队伍中。

刘辉的父亲便是其中一员。

刘辉的父亲主要经营时鲜蔬菜。

从市区批发市场购进赶鲜的高档菜,在小区农贸市场出售。

遵父母之命,刘辉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帮助爸爸卖菜。

如果儿子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

久而久之,刘辉对帮助爸爸摆摊卖菜产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下降。

刘辉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着孩子出去找同学玩,10点钟以前不要孩子进家门。

鉴于以上一些原因,刘辉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什么,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刘辉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父亲工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也拉上了,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母亲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子进家门;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

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高兴就行。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

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

因此,娇治刘辉的厌学症,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刘辉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辅导方法: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刘辉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纵自流。

因此,学校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刘辉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教师抓住刘辉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不要点名公开批评。

可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刘辉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刘辉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刘辉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

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

如果刘辉的家长不同意这样做,则不勉强。

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刘辉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李刚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刘辉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父亲卖菜。

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父亲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篇二不写作业的孩子教师:朱晓瑾李刚,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

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不喜欢他。

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李刚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

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

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李刚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

这种方式令李刚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方法:1、个别面谈。

常与李刚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李刚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

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李刚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李刚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与李刚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李刚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李刚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

在这个星期里,要求李刚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

考虑到李刚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

要求李刚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4、创造良好的环境。

指导李刚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李刚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

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①当李刚能坚持来校上课,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

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来校上课,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③当李刚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辅导效果:通过辅导,李刚不再旷课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期末考试有了明显提高。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记录篇三他不再胆怯了班主任:徐玉峰李嘉诚,男,11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

在课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担心回答不对。

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

集体活动很少参加。

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父亲一向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务农,也没有时间多管,从小和母亲住在乡下生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跟随父亲,到我校就读。

父母一天忙到晚,李嘉诚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

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带他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

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理采,好象比较高傲的样子,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李嘉诚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家长听,让家长在日记后面签上家长意见,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

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

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李嘉诚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经常家访,与他父母交谈,及时把李嘉诚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让他得到锻炼。

通过辅导,李嘉诚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并能独挡一面,组织活动,并很成功。

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成了每个同学的好朋友。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