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社会心理学多媒体第一章PPT课件
1社会心理学多媒体第一章PPT课件
•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 主要在欧洲:英国、法国、德国 • 历史背景:心理学及其它科学的发展 • 资本主义的发展 • 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实验期(社会分析论阶段)
• 时间:20世纪20年代之后 • 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心已由欧洲转
至美国 • 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 对社会心理学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几位
• 例如魏茨曼等为了研究性别角色社会化成 因问题,收集了18种受奖的儿童读物,并 分析其标题、插图、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等 内容。结果发现,男性大多被描述为主动 的、勇敢的、机敏的、助人的、处于领导 地位的,而女性则被描述为被动的、漂亮 的、讨人喜欢的、操持家务的。
社会心理学
• 什么是社会? • 什么是人? • 什么是心理?
• 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
• 古籍中,“社”指的是土地之神,或者祭 祀之所;“会”就是集合。
• 现代意义上,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 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 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 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 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或说是一门“人科 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一、思辨期(社会哲学阶段) • 时间:从古代一至到19世纪中叶 • 社会心理现象:宗教 社会行为 • 有社会心理现象,就产生社会心理思想
二、经验描绘期(社会经验论阶 段)
•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
• 维护伦理道德问题,必须遵循知情同意、 事后说明和最小风险三个基本原则。
• 1、知情同意:
• 是指一个被试必须自愿地同意参加一项研 究,不能有强迫,并且被试必须知道参加 实验所包含的内容。
• 2、事后说明:
• 是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步骤的一些细节进 行解释。
• 研究结束时,被试有权得到事后说明。
• 在佛学中,人用三身来描述:法身、报身, 化身。人间佛教认为三身为一体,只是为 了描述和形容的方便才这么人为的划分。
• 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 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 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相 互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 人及人类的活动构成了社会。
•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 现象之一。
• 群体社会心理: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 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等等。
• (三)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
• 社会交互作用:是指人和社会(包括社会 成员,群体及社会事物)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
• 交往更多地指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接触,以 及由此形成或潜存在其中的人际关系。比 社会交互作用范围窄些。
• 例如一个现场实验。 • 个人的助人行为受社会赞许的影响的例子。
(二)非实验法
• 非实验法大部分是相关研究,所以也称相 关法。它是确定两种或多种现象(变量) 在变动中是否存在着关联以及有多大关联 的一种研究方法。
•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相关法:
1档案法
• 档案法也称档案分析法。它是根据一定的 研究目的,利用和分析各种档案材料,来 研究或揭示某种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 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
先驱: • 特里普利特、默德、奥尔波特特。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一、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伦理道德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尤其需 要强调的问题。
•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于伦理道德的考虑 主要集中在研究者实验中的欺骗(或欺 瞒)。
• 欺瞒:研究者向被试隐瞒关于研究的意图 或程序的信息。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 是人的高级心理现象。
• 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 类。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心理பைடு நூலகம்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包括个体与群体) 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 从属的社会行为的科学。P12
• 对上述定义的三点说明: • (一)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就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
• 3、最小风险:
• 指将对被试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的原则。 最小风险意味着参与研究可能会遇到的风 险不能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风险更大。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非实验法
(一)实验法
• 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 与社会心理学关系密切的实验法主要是现 场实验法。
• 现场实验法,被试常常是街头巷尾和各种 实际生活中随机找到的人,他们一般不会 意识到在进行实验或充当了被试者。
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
• 合作、谦让;攻击、破坏;吸引、爱慕; • 从众、服从、依从; • 竞争、合作
• 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 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 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 活动。
• 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等等。
• (二)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 个体社会心理:认知、归因、决策、喜爱、 态度等等。
• 它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也作为一种技术。
• 某些研究确实需要暂时的欺瞒。社会心理 学家只能在他们的研究中启用暂时的欺瞒。 欺瞒的使用容易引起一定的伦理道德问题。
• 1972年,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APA )首 先制定了一套有关心理学研究伦理道德 行为的指导方针,并随后在新的问题出 现时修改了这套方针(APA ,1992)。
• 说到社会,就涉及到与之关系密切的一个 词:文明: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 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级阶段表现出来 的状态。
• 人: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 动的高等动物。
• 人或人类,这个名词可以从生物、精神与 文化各个层面上来定义,或者是这些层面 定义的结合。
• 生物层面上,人被分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 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 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 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而在神话学中,人 的灵魂也会被拿来与其他的人型动物作对 照,如人工智能或天使是独立于活的肉体 的灵体,但只能以一些指令运作,兽人或 亚人则只有欲望和肤浅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