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单选题共32题,每题1.5分,合计48分。
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知(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 B.乙地海拔可能为1035m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2.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③B.①⑤C.③④D.④⑤3.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水库最深为10~15m B.水坝高度为15~20mC.库区水面大于1km2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4.右图为北京时间某时刻M、N两条纬线上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的变化图。
读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纬线纬度低于M纬线B.此时北京时间为14:40C.这一天M纬线上某点昼短夜长D.这一天N纬线上某点昼短夜长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河流流向为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北流向西南 C.自东南流向西北 D.自西南流向东北6.导致图中A、B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因素分别是A.纬度、地形B.纬度、洋流C.洋流、地形D.地形、洋流读下图“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各题。
7.关于图示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气压:甲>乙>丙>丁C.密度:乙>甲>丁>丙D.海拔:丙>丁>甲>乙8.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下图中a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b表示该地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高压中心 B.北半球低压中心 C.南半球高压中心 D.南半球低压中心10.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11.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正确的解释是()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D.云层对地面辐射的削弱作用下图某“扇三角洲”示意图,“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扇三角洲”中,甲地与乙地沉积物的粒径大小规律是A.两地沉积物的粒径均值相似B.乙地无大颗粒沉积物C.乙地比甲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D.甲地比乙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13.如果图示“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平均推进0.5米,则说明A.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B.图示河流含沙量稳定C.图示水体水位上升D.图示河流年输沙量增加14.据图判断,图中河流A.一定是季节性河流B.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流量变大C.甲地以上河段流速快D.有较长的结冰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1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大陆东岸为寒流D.大洋西岸为寒流18.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①②③地壳下沉 B.①②③河流溯源侵蚀C.②①③地壳抬升 D.②①③河流下切侵蚀20.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东京莫斯科曼谷B.杭州巴塞罗那孟买C.北京雅典雅加达D.纽约开普敦悉尼22.城市①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甲处是很好的A.储水构造B.储油构造C.铁矿带D.储气构造24.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A.B.C.D.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B.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C.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D.受东北信风的影响26.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全球海平面下降 D.雪线高度上升下图表示我国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积雪量较大B.甲坡山麓无绿洲C.乙坡绿洲种棉花D.乙坡发展畜牧业28.自然带谱 III 最有可能是A.山地针叶林B.山地落叶阔叶C.山地常绿阔叶林D.山地季雨林29.造成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风力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其中,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0.由示意图可以推断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安徽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D.辽宁人口迁入大于迁出31.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B.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32.下列四城市中,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A.沈阳B.贵阳C.天津D.成都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52分)33.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2分)(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2)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4分)(3)图示地区水资源短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分)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
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烫伤、冻伤的单方。
吉林省是冬季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最美的雪花分布区。
下面左图是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下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
(1)简析吉林省东部降雪多的原因。
(6分)(2)推测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6分)(3)湖北江汉平面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试解释其原因。
(6分)(4)为合理开发利用雪花资源,请提出相应措施。
(4分)3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比亚迪公司依靠研发蓄电池起家,拥有能源储存的磷酸铁锂电池核心技术,借此开创了个人交通和城市公交大巴电动车领跑世界的壮举,在全球多处建设断能源交通制造基地,兰卡斯特有大面积的光伏发电站。
(1)分析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生产基地落户到人口不到20万的小城市兰卡斯特,拥有本地职工700多人,研发团队30人,主要根据美国不同地区的市场对整车进行本地化设计,因订单批量小、个性化强,自动化程度并不高。
工作稳定后的员工们两年内就在工厂周边住宅区陆续购置了100多套房屋。
(2)说明比亚迪电动大巴生产线落户兰卡斯特对当地的影响。
(8分)(3)说出比亚迪新能源电动车的推广普及对当前全球环境的意义。
(4分)2021届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地理参考答案1-5:CBABD 6-10:DBABA 11-15:ADDCC16-20:BBDCD 21-25:BBACB 26-30:DDABB 31-32:BD33.(1)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孔隙多;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
(2)流量变小,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
(3)从开源上来说有上游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从节流方面来说减少浪费,防止水污染,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
(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回答)34.(1)距海近,水汽充足;纬度较高,地势高,冬季气温低;地形抬升,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
(2)大片状冬季气温大部分为-15℃~-18℃;空气中水汽多,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
(3)春季寒潮爆发时,湖北易下雪,降温幅度大;中东部平原面积大,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大,散热快;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
(4)风景独特,发展旅游;建滑雪场,发展体育活动;收集雪水,制作纯净水等。
(任答两点)35.(1)①地处中纬度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②地处山地,海拔较高,大气较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度大;③地处山脉东侧,是西风带背风坡,晴朗天气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
(2)①给当地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②带动附近的房产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③促进附近基础设施建设;④提高当地工业化、城市化水平;⑤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答出4点即可)(3)①缓解当前石油等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②电动车利用清洁的电能驱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③清洁电能的使用,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交通尾气的排放,缓解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