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第二十二讲
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tg ' tg
tg 60" 4 106
73
分析
• 如果使用10×的目镜,则根据公式可以求 得物镜的放大倍数为
73 7.3
• 由此可知,使用一目 个180×的显微物镜即能满 足要求。
例1. 某人对2.5m以外的物看不清,需配多少度的眼睛?另一个人对1m以内 的物看不清,需配怎样的眼睛?
其中,第一种照明方法应用较多,照明方式分为两种:临界 照明和柯勒照明。
临界照明
柯勒照明
对显微镜成像的几点分析
• 物平面应位于物镜的物方焦点到两倍焦 距之间,以实现物镜的一级放大。
• 物平面应位于整个显微镜组合物方焦点 以内,并十分靠近物方焦点处,以使得 物体经显微镜成像于250mm以外至∞处 。
• 显微镜可以通过调换不同倍率的物镜和 目镜,方便迅速地获得显微镜的多种放 大率。
常用的放大镜,倍 率在2.5~25×。单 透镜作放大镜,通 常不超过3×。
放大镜的视放大率
250 f'
如果要Γ>1,则要求透镜焦距f’<250
要提高放大镜的视放大率,必须减小透镜的焦 距,但对于一个简单的单正透镜,其焦距不 可能很小
为什么?
例如:
Γ=15,则焦距
f
'
250 15
16.6
四、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分辨率以它所能分辨的两点之间最小距离表示: 瑞利判据:σ=0.61λ/NA
道威判据:σ=0.5λ/NA
• 所以,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数值孔径NA,与目镜无关。
• 目镜只是把物镜的像放大,放大倍率再高也不能把物镜不能 分辨的物体细节看清。
有效放大率:为充分利用物镜的分辨率,使被物镜分辨出的细 节同时能被眼睛看清,满足这一条件的放大率。
2
p2 2a p
1.成像原理
物镜+目镜
B
AB在物镜前焦面稍前处
A
A Fo O1 A Fo
Fe
O2
Fe
物镜 AB(放大倒立的实像)
B
AB在目镜前焦面稍后处
目镜 AB(放大虚像)
B
位于无穷远或明视距离处
眼睛通过目镜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 像。因此,目镜的成像光束是被物镜限制了的。
二、视觉放大倍率
对于正常眼,AB位于Fe上,显微镜光学筒长为=FoFe
o
xo fo
fo
250 e fe
B
A
A Fo O1 A Fo
Fe
O2
Fe
o e
B
o
e
250 fe
fo
250 fo fe
§7-2 放大镜
观察物体时,物体细节对眼睛节点的张角必须大于眼睛的极限 分辨角,眼睛才能分辨。物体离眼睛越近,张角越大,但被观 察的物体距离受眼睛近点限制。当物体移至近点处而其视角仍 小于极限分辨角时,人眼不无法分辨其细节,必须借助于放大 镜甚至显微镜将其放大,使放大后的像对眼的视角大于极限分 辨角。
• 显微镜因为有中间实像,能实现对物体 的瞄准和测量。
显微镜的分辨力
• 显微镜的分辨力取决于光学系统对光的衍 射状况。 根据瑞利判断,两个相邻像点之 间的间隔等于艾里斑的半径时,则能被光 学系统分辨。 a 0.61 / n'sin u '
• 显微镜的分辨力用所能分辨的物方最小距
离表示
a
所以,视觉放大率越大,物空间的线视场越小。
(3)显微镜的景深:
• 当把显微镜调焦到某一平面时,在对准平面前后的一定范 围内也能成清晰的像,这一范围称为显微镜的景深。
21
250n NA
故,显微镜的放大率越高、NA越大,景深越小。
景深大小决定显微镜的调焦误差,景深越大,调焦误差越大。 一般显微镜的景深最大不超过0.5mm。
若眼睛的分辨角距离为:2'~4',照明波长为0.555μm,可得:
500NA 1000NA 四、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显微镜对照明的要求:
①足够的亮度;②照明均匀;③有一定的孔径角,且与物 镜相配合;④有一定大小的照明范围(视场)。
常用的照明方法: ①透射光亮视场照明;②反射光亮视场照明; ③透射光暗视场照明;④反射光暗视场照明。
调换物镜(目镜)后微调焦不可避免,故还必须有微动机构
2020/3/4
18
4. 显微镜与放大镜的比较
B
A
A Fo O1 A Fo
Fe
O2
Fe
B
B
(1)具有更大的放大率,二次放大; (2)人眼离物面较远,使用方便; (3)物镜和目镜可调换,从而得到多种放大率; (4)具有中间实像面,可放置分划板,用于测量(构成测微目镜) (5)通过目镜的离焦,可把微小物体经二次放大以后的实像显示出来。
0.61
0.61
nsin u NA
n'sinu'
n s in u
• NA:数值孔径 是光学系统的重要参数
提高显微镜分辨力的可能性
• 显微镜的分辨力主要取决于显微物镜的 数值孔径NA
• 提高数值孔径的方法是增大孔径角,物 方孔径角U最大可达60°~70°,因此,显 微物镜属于大孔径系统。
提高放大镜的视放大率的途径:
减小焦距,刚才分析,可能性不大
增大物高。
可以设想先将物体通过一个透镜放大成像, 然后再通过放大镜放大,由人眼观察。
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7-3 显微镜系统
一、显微镜的组成:
显微镜是由物镜、目镜和照明系统三部分组成。 物体经显微镜的物镜放大成像后,其像再经目镜放大 以供人眼观察。
1 1 1 l l f
1 1 1 1 0.25 f
f 2
1 3
m
眼镜度数为: 1 1 3D 300度
2020/3/4
f2 1/ 3 第七章 光度学基础
32
例2. 一架显微镜,物镜焦距为4mm,中间像成在物镜像方焦点后面160mm 处。如果目镜是20 ,显微镜的总放大率是多少?
3
2a
P
当渐晕系数分别为100%、50%、
0时,像方视场角的正切分别为: y
tg h a ,
F
1
P
tg h ,
P
tg h a
2
P
Γ 250 f
眼瞳
H H F
2a
f f
放大镜的视场通常用物方线视场2y表示, 当物面放在放大镜 前焦面时, 像平面在无限远, (50%渐晕), 则线视场:
• 提高数值孔径的另一方法是提高物方空 间的折射率,“油浸物镜”便是用于这 一目的。(如杉木油或二碘甲烷等), 可使数值孔径达到1.5
• 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分辨距约为λ/3。
提高显微镜分辨力的可能性
• 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另一途径就是用电子 束来代替光。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 ,运动的电子具有波动性,而且速度越快 ,它的“波长”就越短。
三、显微镜的机构
物镜:通过旋转式转换器接到镜筒的下端面
目镜:插入式
什么是齐焦要求? 满足齐焦要求:调换物镜后,不需要调焦就能看到像。 设计显微镜时的要求:光学筒长Δ的选择应满足齐焦条件
(1)物镜调换后,像面不动,物面不动 ——物镜共轭距不变(195mm) ; (2)物镜像面即目镜前焦面不动——在上端面以下10mm处 ; (3)机械筒长:上下端面 之间的距离(160mm),有的显微镜机械筒长可调
* 放大镜的倍率越大, 线视场越小, 眼睛越靠近; 2 y 2 f tgω
* 放大镜孔径越大, 视场越大。
500 h mm Γ0P
讨论:
该如何选择其放大倍率?
2y h
2y 1
2y
1 P'
线视场
2 y 500h d
人眼与放大镜 的距离
放大镜半径 放大倍率
放大镜的直径越大,线视场越大 放大镜的倍率小,线视场越大 人眼与放大镜的距离越近,线视场越大
=yi / ye
设人眼后节点到视网膜的距离为l,ω为人眼直接观察物体
时对人眼所张的视角,ω为用仪器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像对人眼
所张的视角。
yi ltg tg ye ltg tg
当人眼直接观察物体时, 一般把物体放在明视距离D=250mm上。
tg y
D
P
焦距公式
1 f'
(n
1)
1 r1
1 r2
假设透镜为双凸对称,r1=-r2,取n=1.5
可得r1=-r2=17mm
如果第二面做成平面, r2=∞, 则 半r径1=如8.此5m之m小,不好加工,口径也小。
•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就是一个复杂化的放大镜
放大镜的视角
tg仪
y f'
P0,则:
Γ 250 1 f
3.常用放大镜。倍率一般为2.5-25倍。单透镜作为放大镜,一般不超过3倍。
二、光束限制和线视场
放大镜与眼睛组合构成目视光学系统。眼瞳是孔径光阑, 又 是出瞳;放大镜框是渐晕光阑,视场大小由渐晕大小确定。
B3 B2 B1
A0
渐晕光阑 出 瞳
2h
1
三、显微镜的光束限制:
(1)孔径光阑: 对于单组低倍物镜,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 对于多组复杂物镜,最后一组的镜框作为孔径
光阑; 或专门设置孔径光阑(在像方焦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