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作文步骤与要领
第一步:仔细审题,巧妙构思
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容应试。
作文往往是最后一关,许多考生听力语法考试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发挥。
应给作文留下足够的时间。
以平静的心态来从容作答。
正确解题,判断体裁,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表达。
阅读题目时,要逐字逐句进行理解,最忌讳扫上一眼,想当然地贸然提笔。
尤其是题目与自己训练过的主题看似相同或相关时,更加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
审题时不但要吃透题目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刻领会题目中内含的意思和要求,把握住写作的主旨大意,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因为明确题意,确定主题至关重要。
否则无论结构多么合理,表达多么完美也会引起致命伤。
构思时,应按照先总体后细节的原则。
也就是说先经过总体构思,有了一个总体的安排和设计后,在布局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等细节。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切题达意,才会得到满意的分数。
特别提示:解题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揣测出题的目的,尤其要判断出题人是否有所期待的倾向性结论。
如:遇到环境问题应该联想到生活现状以及期待的结论——倡导保护环境等。
如遇奥运会相关题目,应该在文末表达积极的期待和美好的祝愿。
如是负面内容则应有严肃的态度、表示足够的关注或提出解决办法等。
当然,如果题目只要客观记述则决不画蛇添足发表看法。
一般来说,记述、描写类的内容要求交代清楚“5W2H”。
时间(when、何時)、地点(where、何処),人物(who、誰),事件(what、何)、原因(why、なぜ)以及如何(how、如何),几何(how much、どの程度)。
信息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交代完整。
在发表评价或感想的议论文中,在开篇需要简要介绍议论对象、起因等,无论是三段型还是四段型都要明确观点,充分举证,可采用正反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段,结尾要强调观点,表明态度,紧扣主题。
第二步:列提纲,分段落,组织篇章
在全盘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就可着手列提纲了。
提纲应包括:分几段来写,各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各段需要扩展哪些内容,怎样写才有说服力等。
有了详细
的提纲,文章的框架就搭建起来了,也就完成了文章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添加具体的内容、事实了。
与汉语文章相同,日语文章的结构也可以分成三段型、四段型。
三段型结构指的是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来组织材料展开论述或表达的写作方式。
论说文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写法。
记叙文的三段型结构可以理解为开头、发展、结局。
说明文也可以用这种“总—分—总”的三段表达法,如:提起,简要介绍,集中展开,最后归纳说明等。
四段型结构主要指按照起、承、转、结四部分来布局文章内容的写作方式。
“起“就是引出话题,吸引读者注意。
”承“就是承接“起”内容进一步详细叙述话题、展开论述。
“转”则是话锋一转,变换角度阐述主题或介绍其他事实,不同观点等,表面看似脱离“承”的话题,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主题服务,丰富文章内容。
“结”则是抓住要点,归纳全文进行总结点题或抒发感情,升华主题。
下面两个例子都是典型的起承转结结构。
如
起——床前明月光
承——疑是地上霜
转——举头望明月
结——低头思故乡
日语中也有同样的结构。
如:
起——大阪綾町の娘
承——姉は18妹は16
接——戦国大名は弓で戦う
结——娘は目で殺す
“大阪綾町の娘”是提起话题,“姉は18妹は16”是承接上句进一步说明解释,“戦国大名は弓で戦う”突然话锋一转,似乎与上句没有关联,但正是这一句为下一句的结论作了铺垫“娘は目で殺す”(比喻这两个姑娘十分美丽)。
当然,考生在考场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打书面的详细草稿,但要尽可能打腹稿,做到对要写的文章的框架和细节了然于胸。
第三步:撰写,检查,修改,润色。
经过上述步骤后,撰写就简单易行了。
但在撰写时,应当注意合理运用多种
表达形式进行遣词造句,注意文体,语体,时态,语法,乃至标点等。
然后,以清晰美观的字体将腹稿或原稿誊写到试卷上,注意书写格式(见写作常识)。
如果有时间,最后还应通篇检查,修改明显的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