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

一、问答题1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80识字教学的方法可分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

(1)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字音教学得方法是以汉语拼音为认读、掌握字音的工具。

第二,针对汉字字音特点进行教学,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声字。

(2)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得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字理和心理,培养他们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

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

第二,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

第三,形象识字法。

第四,形近比较法。

(3)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组词造句法。

第三,注解释义法。

第四,比较辨析法。

2、简说阅读的内涵P18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可见,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阅读:1、阅读的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阅读中,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从能力到情感都获得发展。

2、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不单是学生的读,或单单是教师的教,而是一个多边交流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

所以我们要明白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

3、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即阅读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任何人不能代劳。

而且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概括地说,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3、请简要说说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1、丰富的人文内涵。

(1)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2)反对标准化,尊重个性。

2、很强的实践性。

(1)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根据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教学。

4、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1、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1)让学生体验生活(2)注意观察生活3、让学生大量阅读5、从“集中识字”实验的产生背景来看,它可能存在什么不足。

集中识字实验在创始阶段,对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的关系缺乏必要的研究。

由识字、识词到课文阅读,中间缺少了句、段过渡。

先编的教材,虽然每个字都是通过词出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组词、造句,但教材中的词、句训练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1983年后经过修改,尤其是1989年新编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语言训练因素。

这其中经过了一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探索过程。

6、习作教学中应明确和树立的观念有哪些《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习作教学中应明确和树立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与习惯;个性与创新;思维与语言;情感体验与写作技巧;生活积累与读写结合;纪实与想象。

另外,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7、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行为问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发展。

教师角色与行为问题:第一,现代教育理论将改变以教师角色为中心的观念;第二,现代教育理论决定教师角色在教与学中的转变;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在教与学中的转变。

8、请简要谈谈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是指学习的一种方式,二是指学习的态度情感。

从学习方式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态度情感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有五个特点:(1)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3)能有选择地学习(4)能创造性地学习(5)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责任心9、传统语文教育存在哪些误区1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2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3语文老师要走出只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10、开放性语文课程有什么特点开放性语文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语文课程目的与意义的廓清:工具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回归生活,走进自我;4、语文课程与教学重点的突破:言语实践语感培养;5、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6、课程与教学多元评价指标的确定: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

11、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基本途径有哪些答: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基本途径有:1、教师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阅读日志”。

2、教师观察并撰写观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观察日志”。

3、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并撰写做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行动研究日志”。

12、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策略(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尊重阅读个性,加强人格熏陶(3)设计阅读情景(4)寻找话题,实现“对话”(5)用教师的阅读影响学生13、简述“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答;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1精心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2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4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14、“分散识字”实验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分散识字”的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15简述“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答:1、注意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与“修养”的培养。

2、注意学生“听”、“述”能力的培养。

3、注意提高学生参加表达的兴趣。

4、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与储备。

16、合作学习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17、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

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纯熟的基本技能为基础的,语文教学首先应当过好识字关。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

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2)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的事物,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由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

认识文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儿童自主习染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本世界的开始,对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建构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3)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识字教学由于汉字是依据点、横、竖、撇、捺等数十种笔画,按照千变万化的方式组合而成,不像拼音文字由字母组成、字形表示读音,所以小学生学习非常困难。

18、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独立”就是不依靠他人。

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

二、论述题1请谈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实践谈谈你所理解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答: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它是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我自己得经历,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

(2)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以寻找答案。

(3)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大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

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块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6、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伴随着我们走过十多个春夏与秋冬。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性质也是被一代代的讨论。

到现在,虽然没有统一性的标准,但是还是有权威性的答案。

首先,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