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小叶周围性分布
解剖:小叶周围区域包括次级肺小叶周围 的分界性结构。 CT: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沿肺小叶周边的 分界性结构分布(例如小叶间隔、脏层胸 膜和血管。本术语最常应用于病变主要位 于次级肺小叶内层表面的情况(例如小叶 周围性机化性肺炎)。本征象可以类似小 叶间隔的不典型增厚
(一)网状阴影(reticulation):
假空洞
CT—假空洞表现为肺结节、肿块或者实变 影内的圆形或者卵圆形低密度,反映的是 相对正常的肺实质,或者扩张的支气管, 或者局部肺气肿,而非空洞。假空洞的直 径通常小于1cm,可以见于腺癌(图)、细 支气管肺泡癌和良性病变,例如感染性肺 炎。
反晕征
CT.—反晕征是局限性圆形的磨玻
璃影,周围绕以相对完整的环状实 变影,图。本征象罕见,最先报道 于不明原因性机化性肺炎,也可见 与副球孢子菌病
小叶中心结构
解剖:肺小叶中心结构是次级肺小叶 中心的结构,包括小叶中心的动脉和 小支气管。 CT:在薄层CT上,尤其是在增厚的情 况下(例如肺水肿),在小叶中心的 肺动脉及其分支是可以观察到的。这 些小血管的直径月0.5到1.0个毫米。但 是细支气管壁薄,约0.15mm,正常情 况下薄层CT上观察不到。
7
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 又称导气部(conducting region),即终末细支气管以上 属传导气道。
8
呼吸气道(respiratory
airway): 又称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下的区域。
9
气血屏障(air-blood
小气道性结节,
也为小叶中心性结节一
种,系小气道本身的疾 病。HRCT呈典型的 “树枝发芽”征(treein-bud)表现。
随机性结节(randomicity
nodule): 又称血源性结节,系血行播散到肺内 所致。呈两肺弥漫均匀或散在不均匀 分布,结节与肺小叶的各个结构没有 明确的关系,表现为明显的随机性。 结节可位于肺间质、小叶中心部位以 及小叶中心与小叶间隔之间的区域。 HRCT呈随机分布的结节,可大小一致、 密度一致,可大小不一、密度不等, 边缘一般清楚。
CT:
在薄层CT上,肺小叶的三个基本组成 成分:小叶间分隔及分隔内结构,小 叶中心结构,小叶实质都可以观察到, 尤其是在病理状态下。与肺中心部的 肺小叶相比,周边部的肺小叶表现趋 于一致,形状上更加接近锥形。
初级小叶
最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
端的肺泡小管、肺泡囊和肺泡, 为初级小叶,是呼吸功能的生 理单位。
肺静脉
腺泡
指每支末梢支气管 及其所续远端的肺 组织,大小6-10mm ,是肺部结构的X 线单位。
小叶内间质 (Intralobular interstitium) 不包括小叶 间隔的间质性网状组织,为肺小叶的支 持结构。它正常时不可见,当增厚时可 见于HRCT。小叶内间质增厚导致小叶实 质形成细小的“蜘蛛样”或“网状”表 现。它代表小叶内间质的增厚。 肺泡间隔 内含有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 和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
5
小气道(small
airway):又 称膜性气道(membranous airway),指管径≤2 mm的 7~16级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6
大气道(large
airway):又称软 骨性气道(cartilaginous airway), 指管径>2 mm的0~6级气道, 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 管、段支气管和5~6级小支气 管。
小叶内间质(intralobular interstitium):
是肺小叶内的间质性网状组织,包
括肺泡壁内细小的网状结缔组织 (又称隔性间隔或实质性间质)和 小叶内延伸到肺泡导管和肺泡囊的 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中轴间 质)。
小叶间质增厚—轻度网状改变
小叶核心 (LOBULAR CORE) 二次肺小 叶的中央部分,包括供应肺小叶的 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以及支持性 的支气管血管周围或“中轴”结缔 组织
细小网格影:
指小叶内间隔增厚勾划
出的细小的网状影,呈 3~5mm大小。
线样肺不张
平片和CT:线样肺不张是亚段水
平的局限性肺不张,呈线样形状, 几乎所有的病例都能够延伸到胸膜。 线样肺不张通常都是水平的,但是 也可以是斜行或者垂直。线样肺不 张的厚度可以从数毫米到大于1cm。 线样肺不张也称为盘样肺不张
无数相互交织的线状阴影类
似一个网。常见于间质性肺 炎
小叶内线
CT:当小叶内间质组织异常增厚的时候, 小叶内线表现为纤细的线状影。当数量较 多时,表现为纤细的网状影,多种病理情 况下均可见小叶内线,譬如间质性纤维化 和肺泡蛋白沉着症。
1 大网格影:指小叶间隔增厚勾划 出的小叶影,呈1~2cm大小的 网格影。
结节
平片和CT:结节在胸片上的表现是:圆形 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或者不清,直径月3cm。 (a)腺泡结节为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界不 清,直径5~10mm,一般认为是实变导致腺 泡实变造成的。本用法只适用于多发病灶 时。(b) 假结节可以可以类似肺结节,可能 是肋骨骨折,皮肤病变,体表的设备,解 剖变异或者重叠影。在CT上,结节表现为 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 或者不清楚,直径小于3cm。
次级肺小叶 , 由3-5支末梢支气管及其所续远端的肺组 织组成,(十二个或更少些腺泡组成)。 形态呈不规则多角形,近胸膜面呈锥形, 大小多为 1 至 2 。 5CM 。二次肺小叶边缘 为含静脉和淋巴管的结缔组织小叶间隔。 由在小叶核心的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供 应 。 是 肺 的 结 构 单 位 . 。
小叶核心增厚(lobular core
thickening):
指小叶核及其周围间质增厚,
表现为核心数量增多和直径增 粗,呈外缘不规则或有细长毛 刺样阴影。常见于癌性淋巴管 炎、结节病、淋巴瘤等。
二、病理解剖术语和名词
纤维索条影
纤维索条影 平片和CT:纤维索条影是线样高密度影, 常1-3mm厚,长5cm,常延伸到脏层胸膜 (脏层胸膜常常层厚,牵拉),代表胸膜 和肺实质的纤维化,常伴随肺实质的牵拉。 纤维索条影最常见于石棉曝露者。
淋巴周围性分布
解剖: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在肺内沿着或 者邻近淋巴管分布。淋巴组织位于支气管 血管束、小叶间隔、肺部大静脉和胸膜。 肺泡内无淋巴组织。
CT.—
沿肺内淋巴系统路径发生的病变,即肺门 病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病变、小叶中心 间质病变,小叶间隔病变、胸膜下病变, 均为淋巴周围性分布。典型情况见于结节 病(结节病)和癌性淋巴管炎。
):指肺 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分子 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Ⅰ型肺 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和内皮细胞等4层构成, 厚度约0.5µ m。
肺解剖
肺叶------肺段-------小叶 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 气管--小叶支气管-------细支气管------末梢细 支气管-----1,2,3级呼吸细支气管----肺泡 小管-----肺泡囊------肺泡,大小0.2-0.3mm。 肺泡与肺泡间以肺泡小孔(Kohn孔)相互 沟通,肺泡与大于末梢细支气管存在通道 (Lambert)
解剖:
肺小叶是肺的最小结构,被小的纤维组织 隔包绕。小叶也被称为次级肺小叶,包括 数目不等的腺泡,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 直径大小从1.0到2.5厘米。小叶中心结构, 包括细支气管和伴行的肺小动脉、淋巴管。 结缔组织分隔包绕肺小叶,内容静脉和淋 巴管,与上叶、中叶的前部、外侧部、邻 近纵膈处的周边部发育的较好。
粟粒样结节影
表现为胸片上无数的小圆形结节,分布弥 漫,2~10mm内(图)。病变分布广泛但是 不一定均匀,在CT上具有三种解剖分布模 式:小叶中心性、沿淋巴管或者随机
肉芽肿样病变(granulomatous
2
(a) 小叶中心性结节表现为离胸膜表面、裂 或小叶间隔数毫米的多发结节。可以是软 组织密度或者磨玻璃影,大小从数毫米到 数厘米,小叶中心性结节常边界不清。(b) 小结节直径小于3mm。(c) 磨玻璃影结节 (非实性结节的同义词)表现为肺内模糊 的密度增高影,可以辨认支气管和血管的 边界。 (d) 实性结节为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 度(e) 部分实性结节包括磨玻璃影部分和软 组织密度部分。
2
.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指 肺泡间隔、空气腔隙周围及支气管 血管周围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及其 中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组成。
3
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airway):即鼻、咽和喉。
4
下呼吸道(
lower respiratory airway):包 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和细支 气管。
结构变形(architectural
distortion):
为肺疾病的一种晚期表现,
即支气管、肺血管、叶间 裂或肺小叶间隔的异常移 位。
1
肺结构扭曲architectural distortion 病理:结构扭曲的特征是弥漫性或 者局限性病变,尤其是间质性纤维 化造成的支气管、血管、裂和分隔 的异常移位。 CT扫描:肺结构扭曲,常与肺纤 维化同时发生,有肺体积的减小。
气腔性结节(air-space nodule):
又称小叶中心性结节、实质性结节、 磨玻璃结节,系气道吸入所致。分布 于终末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即小 叶中心部位,小叶核周围),与小叶 间隔、胸膜和支气管血管束等不发生 关系。HRCT表现为直径几mm至10mm 大小、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分布较 均匀的软组织结节影;结节影常掩盖 邻近的血管,使其模糊。
假胸膜斑
CT:假胸膜斑是与脏层胸膜相连续的肺内 高密度,是小结节相互融合形成的。其外 形类似与胸膜斑表现,本征象最常见于结 节病,(图),硅肺和煤炭工人的尘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