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周练,第一周)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1 《桃花源记》的作者,名,是时著名的。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5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5分)
俨.( )然垂髫.( ) 邑.( )人语.( )云诣.( )太守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思。
(6分)
①便要还家。
同,意为。
4.解释下列加点词。
(12分)
①缘.溪行②落英缤纷
..③渔人甚异.之
④欲穷.其林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屋舍俨然
..
⑦豁然开朗
....
⑧复延.至其家⑨既.出⑩便扶.向路
(11)诣.太守(12)无问津
..者
5.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2分)
①鲜美:今义②交通:今义
古义古义
③妻子:今义④绝境:今义
古义古义
⑤无论:今义⑥如此:今义
古义古义
6. “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足”、“道”的意思分别是和,下列词语中与它们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足.挂齿能说会道.
B.不足.为奇道.听途说
C.微不足.道志同道.合
D.足.智多媒一语道.破
7.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8. "黄发垂髫"从修辞角度看属于,"黄发"指,"垂髦"指。
(3分)
9.在下面的括号里补出省.略的成分。
(8分)
①(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此人一一为( )其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辞去。
10文中沿用至今的成语有:,,。
(3分)
11.翻译下列语句。
(10分)
①林尽水源:
②忏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2.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语句。
(10分)
①形容桃花林优美景色:
②表现桃花源生活环境优美:
③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
④表现桃源人生活和平欢乐
⑤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
1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
B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
C.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14.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为源外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为源外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为源外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15.桃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
(4分)
A.怕源外世界的人扰乱他们
B心胸狭窄,怕源外人也到那里沾他们的光
C怕源外世界的人知道后嘲笑他们
D.怕源外的人知道后骂他们不爱故乡故土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线索“渔人”的行踪。
(4分)
发现桃花源→→
1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