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1桃花源记B精品PPT课件
21桃花源记B精品PPT课件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渔人的回答,却用桃源 中人的反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 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体现出的简 练的语言风格,令人叫绝。
• (2)渔人向桃源人讲述自秦以来的历史, 桃源人为世间的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而 感到伤感、痛惜。
• (3)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似真似幻, 尤其加上刘子骥“归往”“未果”更是扑 朔迷离。加上这一情节,就是暗示桃花源 是虚幻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从而 也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细读并翻译课文
• 准确理解、掌握以下文言实词。
• 缘溪行:沿着、顺着。 • 鲜美:鲜嫩而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 • 欲穷其林:穷,尽。林尽水源:到头,结束。 • 阡陌交通:交,交通。通,相通。 • 悉如外人:全。 咸来问讯:咸,都。 • 乃不知有汉:竟然。 • 无论魏晋:无,不,不要。论:说。 • 妻子:妻子和儿女。 •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Page 14
•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仍的环境里, 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 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 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又带有一 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
2/5/2021
1.找出本文的成语,摘抄在笔 记本上。
2.翻译并默写全文。
• (4)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构想出了他的理 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 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 所能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 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机器融洽而友好。
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 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 理想?
结合相关社会发展知识,正确认识作 者的社会理想。各抒己见,能用辩证 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学习背诵方法,逐段背诵课文
• (1)语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 • (2)了解结构,理解思路,记忆关键语
句。 • (3)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 • (4)稳扎稳打,直至一气呵成。
理解研读
• 出示问题组: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 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着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感 受作者简练的语言风格。
21 桃花源记(B案)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大司马 陶侃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 家思想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 晋和南朝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她从 29岁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宦中,深感官场 污浊、仕途险恶,终于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 明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 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热爱田园生活, 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 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 (2)你认为村人为什么“皆叹惋”?
•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后安排“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这一情节?
• (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放开去想,不要拘泥于一种表述 方式、一种答案,但要提醒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原意。
• 提示:
• (1)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回答: “今是晋。”村人又会接着问:“秦之后 即晋乎?”渔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 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朗读课文
• 正音:
• h豁uò然开朗
tiáo wǎn
黄发垂髫 叹惋
yǎn qiān mò
yì
•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诣太守
未与群芳同温暖 却在枝头独欢笑
朗读并思考
•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 示例:渔人偶入桃源,遇桃源中人, 看到他们似真似幻的“神仙”生活, 出来时虽“处处志之”,仍未能得以 重见。
未与群芳同温暖 却在枝头独欢笑
写作背景
•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 明约57岁。他拒绝东晋统治者的征召,又 拒绝同刘宋政权合作,并作《桃花源诗并 序》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 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 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作 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普通老百姓追求美 好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