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定向自学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和=()+()加数=()-()】【被减数=()+()减数=()-()】展示反馈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猜猜我是几?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导学流程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定向自学1、乘法的意义:结合例2插图和第(1)题写出乘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乘法的意义。

2、理解除法的意义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并写出除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除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我加上89得243。

600减去我得309.。

因数×因数=积商=被除数÷除数3.师归纳并小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积=()×()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5、自学例3:关于0在加、减、乘、除中的特性。

组内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说明:0不能作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

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展示反馈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独自完成,小组代表板演。

)2、完成教材练习二2、3、4题。

(独立完成后,选择不同类型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教材练习二1、5、6题。

第1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理由,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第5、6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学习内容:教科书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学习目标:1、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导学流程定向自学:1、口算我最棒!12×4÷8= 100-72÷9= 35+25×4=72-32÷4= 78-58+36= 178-56×3=2、我是小算盘150+42×37 240÷80+71×133、自主探究例4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总结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展示反馈1、组内完成9页做一做,小组代表展示。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2、3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检查。

拓展提升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5○5○5○5=05○5○5○5=15○5○5○5=10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租船问题学习内容:教科书10页例5,练习三第4-6题。

学习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可是,来到租船处老师犯难啦!你能帮老师解决难题吗?合作探究: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小组成员合作,一起去租船吧!展示反馈1、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解决方案大伙分享方案,确定最优方案。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

(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4、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和思考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全班交流)拓展提升某单位22名男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晚上住酒店,三人间的每晚110元,两人间的每晚95元,他们怎样住店最合算?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内容:教科书17、18页例1,2.练习五第1-5题。

学习目标1、探究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3、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并能正确的运用。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导学流程情景图导入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图中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你能根据主题图,根据条件解决一下问题吗?(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定向自学:1、我的列式是:()。

我还可以列示为()。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组内交流)4、通过这几组算式,我的发现是:()。

5、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我与小组成员分享。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这个问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答:方法一:方法二:2、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结果()。

3、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组内交流)4、通过这几组算式,我的发现是:()。

5、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结合律:(),我与小组成员分享。

展示反馈1、教材18页“做一做”,根据运算定律填空,独自完成,代表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五第1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3、教材练习五第2、3、4、5题,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检查。

拓展提升(△+☆)+○=△+(☆+○)运用了加法()律△+☆=☆+△运用了加法()律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加法简便计算学习内容:教科书20页例3,练习六第1-2题。

学习目标:1、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导学流程复习旧知导入根据运算定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145+52)+48=145+(□+□)a+b=b+□ 64+(36+125)=(□+□)+125定向自学:(自学课本20页例3。

)自学提纲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题意你的列式是:()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小组成员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合作探究:1、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展示反馈1、组内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88+75+12 79+145+21 135+39+65+115+137+45+63+50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48+()=72+() a +38=38+()369+258+142=369+(258+ )(23+47)+56= 23+( + )654+(46+a)=(654+46)+( )拓展提升:用简便方法计算1+3+5+7+9+11+……+29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减法的性质学习内容:教科书21页例4,练习六第3-9题。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导学流程定向自学分组计算,下面两组题,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第一组第二组72-6-4 72-(6+4)85-8-2 85-(8+2)126-70-30 126-(70+30)发现:观察三组等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组内解决教材21页例4.1. 尝试各种算法,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2.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反馈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1、2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六第3题先组内交流理解图意,再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六第5、7、8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拓展提升1000-1-91-2-92-3-93-4-94-5-95-6-96-7-97-8-98-9-99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内容: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学习目标: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