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无标底招标的运作及应注意问题摘要:目前建筑市场上,无标底招标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从有标底招标过渡到无标底招标,需要探讨无标底招标有效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办法。
本文通过对无标底招标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探讨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开展中投标人成本的界定、评标方法和业主的风险及其防范,结合现行的评标方法提出将企业定额作为评标依据的建议,以及建议在实际评标过程中为了防止报价出现异常,减少评标盲目性,业主还是可试先编制标底作为参考,但在评标中不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企业定额,投资成本,工程量清单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房地产公司,都面监着迈出去、走进来的市场环境。
国内企业参与国际项目招标投标的机会大大增多,而在国际招投标中,不同国家的承包商只能按本国的实际情况编制投标报价,业主很难找出一个适应各国国情的同一标准来编制标底。
因此无标底招标在国际招投标中势在必行。
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采用无标底招标的方式,为使我国的建筑市场尽快与国际接轨,使我国企业能尽快适应并参与国际竞争,实行无标底招标势在必行。
一、有标底招标中存在的弊端工程招投标的实质就是招标单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选取投标单位,投标单位要想中标,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施工经验以及财务能力,并通过投标文件和报价反映出来[尹国顺,《关于工程投标报价评审方法的探讨》,中外建筑,2004,76页]。
从我国目前建筑市场的实际运作来看,有标底的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越来越突出其弊端,严重影响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1、投标者为了中标设法迎合标底在有标底招标时,为了中标,施工企业总是设法迎合标底,难以根据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及市场行情自主报价,不能真正实现招投标活动应达到的选择施工能力强、所需费用少的最优者来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因为标底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把他给牵住了,要想入围或者中标,就必须通过标底这第一道防线的检验;如果探听不到标底,他也是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标底价格、以往投标单位的报价水平以及中标价格等来决定该报多少,更有甚者猜测标底。
这样的招投标实质是投标单位和标底之间的竞争。
所以只要是有标底招标,企业自主报价就成了一句空话,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就成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有标底招标在理论上偏离了招投标的实质[邱会旺,《试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无标底招标》,江西水利科技,2005,13页]。
2、计价方式缺乏市场竞争性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计价方式,都是以预算定额为基础来计算工程报价的。
虽然有一些针对性的调价方式,但这种计价方式还是以定额为依据,即还是以定额为依据来进行投标报价的。
这种计价方式只能反映社会平均水平,体现不出投标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也体现不出市场的竞争性。
在有标底招标中,特别是还指定人工、材料价格以及采用何种定额和费用标准的招标,则投标单位独特的施工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
以国家统一预算定额对同一工程进行报价,这种计价方式下的投标报价脱离了投标单位之间实力竞争的初衷,而更表现为投标单位之间编制造价预算水平的较量。
3、投标者为探询标底滋生腐败现象在有标底招标中投标单位想要中标,必须使自己的投标报价尽可能的接近标底,为了探询标底,某些腐败和不正之风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某些招标单位的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泄露标底的事件时有发生。
并且在设有标底的评标中,往往会使管理和技术水平高而报价低于标底的企业不一定获得高分,甚至可能淘汰出局,而中庸者接近基数获得高分。
严重打击了施工企业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积极性,业主想要以最小的投资成本完成项目目的也就化作泡影。
二、实行无标底招标的必要性和作用无标底招标的特点:招标人不再人为设定标底或编制标底也仅作参考之用;资格预审合格的施工单位方可获得投标资格;认为资格预审合格或技术标评审合格的投标人均认为有能力承建项目,价格便成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投标人自主报价,价格合理与否不再以统一的定额计算结果作为判断依据;无标底招标的评价条件由较多的主观评价因素转向施工企业的自由资金、保函等客观评价因素。
(一)实行无标底招标的必要性1、实行无标底招标是有效节省业主投资成本的需要无标底招标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确定那些实际管理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投标企业,这类企业施工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从而节约工程投资。
同时,由于这类企业的施工技术相对较高,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
2、实行无标底招标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需要实行无标底招标后,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承受着激烈竞争的压力。
施工企业会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重视企业信誉,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以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否则,企业就很难在满足期望利润的前提下中标。
(二)实行无标底招标的作用1、无标底招标有利于建筑业技术进步采用无标底招标,投标单位就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研读招标文件、分析市场环境、制定投标策略上,就会认真地设计施工方案、谨慎地编制投标报价,就会在投标文件中充分地体现企业优势。
同时通过投标实践,努力吸收别人的长处,分析成败原因,积累投标经验,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企业素质。
由于企业个别消耗的不断降低,带动全社会平均消耗的降低,从而推动技术进步,推动建筑业发展。
2、无标底招标有利于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没有标底,企业才可以自主报价,中标与否完全决定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手的实力,不再与竞争主体之外的标底有关。
通过一套统一的评标系统评定投标人的方案、报价和能力,对所有的投标人都一视同仁。
所以,无标底招标能有效避免有标底招标造成的招投标纠纷,真正体现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3、无标底招标有利于建筑市场健康发展没有标底,业主就少了压价降价的理由。
没有标底,投标人就不会在报价上和业主或者标底编制人串通,业主也无法将工程发包给他意想中的人,这就在报价环节消除了人情工程、关系工程和暗箱操作,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从而保护了标底编制人,保护了投标企业和投资主体,即保护了市场参与各方利益,也促进着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4、无标底招标减少了标底环节,降低了招标成本有标底招标中,标底是重要的一环,确定标底编制人员、监督人员和编标费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有的还要签定编标合同。
采用无标底招标,就省掉了这些环节,节约了招标费用。
就不至于在编标时出动纪检、监察、主管及业主等众多的人士,也不会发生到了开标时间标底还编不出来的现象[齐宝库、姜海波、黄昌铁,《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评标方法的探讨》,建筑与预算,2004,12页]。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的开展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指,招标人编制拟建工程实物工程量清单,显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内容、工程数量及说明,而由投标人填写工程量清单中单价与合价,一同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王华,《对工程量清单和无标底招标的一点思考》,建筑经济,2005,24页]。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投标人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负责,而对工程量的变更或技术错误等不承担责任,这部分风险由招标人承担。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投标报价满足下列关系: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时,由业主根据初步设计图纸或施工图纸,给定统一的工程量,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提供给各投标企业作为投标报价的基础。
投标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市场材料的实际价格确定工程单价。
在工程量上标准一致,可以避免各投标企业因工程量的计算偏差造成投标总价大大偏离自身的实际利润预算值。
避免投标的过程变相成为考核各投标企业预算员的计算编制水平的情况。
让投标企业把精力用在施工方案的选择和综合单价的测算上。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成本的界定《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投标价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企业的个别成本,包括除利润之外的全部费用,具体来说,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税金三个部分。
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形成工程实体和不能直接形成工程实体但又是完成该项目必不可少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检验试验费、二次搬运费、文明施工增加费、安全措施增加费、赶工增加费、优质工程增加费等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一般占工程总成本的75%左右;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施工队伍调遣费、社会劳动保险费等,一般占工程总成本的20%左右;税金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计人工程造价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费等,一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
此外,在计算成本时,还必须考虑相应的风险费用。
四、无标底招标的评标方法研究1、目前无标底评标中采用的评标方法目前对于无标底招标的评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但在实际中现行的无标底招标,是以各家投标单位的报价去掉最高标和最低标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标的基准价、以基准价下浮一定的百分比来控制判断某个报价是否属于合理最低价的方式来评定商务标的。
或者根据3个以上已完类似工程的价格,给予不同权重建立评标基准价[李峰,《无标底招标及其评标基准价的确定方法》,当代经济,2005,19页]。
在评标中将评标基准价作为判断依据,发挥如同标底的作用。
这个基准价看起来既公平又公开,却缺乏科学性,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现行的计价方式难以体现各个企业的实际水平,报价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性,原因就是我国建筑的造价管理系统至今仍然执行着同一个定额标准。
不管是量、价分离也好,搞企业自主确定材料价格也好,实质上企业报价仍是以现行的预算定额为依据的。
无标底招标是一个完全自由化的模式,而按预算定额报价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就造成了市场经济模式在计划经济中的惯性轨道上运作的局面,给很多价格背离价值的无规范操作有机可乘,引发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几家投标企业串通一气哄抬标价;盲目压价、中标之后毁约情况严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等。
这些现象使得无标底招标有流于形式的危险,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所选出来的中标价是否合理值得怀疑。
2、笔者对评标方法的建议:将企业定额用于评标在清单模式计价的招标投标活动中,确定价格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合理低价中标,另一个是要不低于个别成本价。
合理低价就是工期合理且最短,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足以保证工程质量,施工措施先进、合理、可行且最佳,投标报价在合理的前提下能足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且最低。
成本价是投标人的个别成本。
建立企业内部定额后,同一个建设项目,同样的工程数量,各投标单位以各企业内部定额为基础所报的价格不同,反映了企业之间个别成本的差异,形成企业之同整体实力的竞争。
企业内部定额也可以成为评价企业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的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