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胶体..
可以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渗析
半透膜
加渗析图片淀粉讲胶解体和食盐溶液
蒸馏水
分散质粒子 直径
分散质成分
溶液
< 1nm 分子或离子
胶体
1 ~ 100nm 小分子集合 体或大分子
浊液
> 100nm 颗粒或液滴
外观特征
均一
均一
不均一
有分透透稳无 散 过现过定丁质半象滤性达能透纸尔否膜
稳无能定
介不有能稳能
颗粒或液滴 不均一、不
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
实例
FeCl3溶液 Fe(OH)3胶体 Fe(OH)3沉淀
【实验探究-见书第28页】
性质实验3:在盛有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 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在电极两端加上直流 电压。
实验现象: 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电源
的阴极移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逐渐 变深,阳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浅。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2.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C)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 碘酒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一些沿海或沿江
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B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实验探究】
+
3HCl
胶体具有溶液外观特征
分散质粒子 直径
分散质成分
外观特征
溶液
< 1nm 分子或离子 均一、透明
胶体
1 ~ 100nm
小分子集合 体或大分子 大多均一、
透明
浊液
> 100nm
颗粒或液滴 不均一、不
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实例
FeCl3溶液 Fe(OH)3胶体 Fe(OH)3沉淀
2、胶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
Fe(OH)3沉淀
二、胶体
1、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
Fe(OH)3胶体制备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个试管,加入约1/3体积的蒸馏 水。将试管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 逐滴加入2~3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
实验现象: 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实验结论:
FeCl3
+
3H2O
△
==
Fe(OH)3(胶体)
不不稳无能定
实例
FeCl3溶液 Fe(OH)3胶体 Fe(OH)3沉淀
3、胶体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OH)3分子
Fe(OH)3胶粒 正电荷 +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一般说来,是由于胶 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 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等原因引起的。同 一胶体粒子带有相同 的电荷,彼此相互排 斥,这是胶体稳定的 一个主要原因。
补充说明
•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 带正电荷,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AgX胶体 (AgNO3过量)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 粒子带负电荷,如硅酸胶体、土壤胶体、As2S3胶体 等。
• 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一定呈电中性
• 胶粒是否带电荷,这取决于胶粒本身的性质,如可 溶性淀粉溶于热水制成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但 胶体中的分散质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个分子,不带 有电荷,因而也无电泳现象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质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剂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系
溶液
悬浊液 浊液
乳浊液
4、液态分散系的分类与比较来自分散质粒子 直径分散质成分
外观特征
溶液
< 1nm 分子或离子 均一、透明
胶体
1 ~ 100nm 小分子集合 体或大分子
浊液
> 100nm
颗粒或液滴 不均一、不
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实例
FeCl3溶液
实验结论: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电场
作用下在分散剂中作定向运动。
胶体的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的胶体粒子
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根据粒径分离示意图
滤纸 半透膜
胶体粒子的粒径比半透膜的孔径大,不能通过 半透膜,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可通过半透膜。
溶液粒径<半透膜孔径<胶体粒径 <滤纸孔径<浊液粒径
性质实验 1:把盛有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 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 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Fe(OH)3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FeCl3溶液无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 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1) 加入电解质溶液 (2) 加入带有相反电性的胶体 (3) 加热
思考:若要向Fe(OH)3胶体中逐 滴加入盐酸则会看到什么现象?
分散质粒子 直径
分散质成分
外观特征
溶液
< 1nm 分子或离子 均一、透明
胶体
1 ~ 100nm
小分子集合 体或大分子 大多均一、
透明
浊液
> 100nm
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 系的根本区别是 ( B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 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练一练: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 分散质粒子直径具有与此相同数量级的是( C )
性质实验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
实验现象: 出现红褐色沉淀。
现象分析: NaCl溶液中的Cl-中和了Fe(OH)3胶
体粒子的正电性,使大量的氢氧化 铁胶粒聚集到一起形成较大颗粒而 沉淀下来。
胶体的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 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 ++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胶体..
【知识回顾】
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纯净物
物 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酸其 碱分他
盐散混
系合
混合物
物
一、分散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 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
2、组成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分散介质)
3、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聚集状态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分散质的 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大,能使光波发生 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 以鉴别溶液和胶体
分子或离子 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
大颗粒或液滴
通过溶液——直射
可见光
通过胶体——散射
可见光
通过浊液——反射
可见光
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河、湖、池塘中的水、 血液、牛奶、豆浆、果冻、米粥汤、 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肥皂 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 淀粉溶液。